徐美紅,姜麗娟*,楊小麗,嚴海霞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江蘇 南通 226001)
快速康復護理路徑在急性脾破裂患者中的應用
徐美紅,姜麗娟*,楊小麗,嚴海霞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江蘇 南通 226001)
目的 探討快速康復護理路徑在急性脾破裂手術患者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急診收治的急性脾破裂手術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觀察組應用快速康復護理路徑,對照組按照傳統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術后并發癥、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費用以及患者滿意度等。兩組患者排除基礎性疾病,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60例患者均康復出院,觀察組患者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早于對照組,平均住院日短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住院費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快速康復護理路徑能夠促進脾破裂患者術后的康復,有較大的臨床應用價值。
快速康復;脾破裂;臨床護理路徑
快速康復是指采用一系列經循證醫學證實有效的措施對傳統外科患者圍手術處理措施進行改良、革新,以減輕機體對應激的反應、促進患者快速康復為目的的人性化醫療方案[1]。創傷性脾破裂是腹部最常見的臟器損傷,其破裂后大量出血可導致休克而危及生命[2]。在治療過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護理,容易增加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影響患者的療效及康復等。隨著護理模式的不斷改革,快速康復理念在臨床工作中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快速康復護理模式可以有效的緩解手術的應激反應,改善患者的預后,減少術后并發癥[3]。為了尋找最佳的護理方法,我們收集了60例急性脾破裂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采取快速康復護理路徑和傳統護理方法,并對兩種護理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急診收治的急性脾破裂手術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女12例,男18例,年齡17~90歲,平均(43±10.4)歲,對照組女10例,男30例,年齡16~88歲,平均(43.2±10.6)歲。本實施方案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兩組患者均排除合并嚴重顱腦、心肺肝腎損傷,無脊柱、四肢、骨盆骨折且既往無嚴重基礎性疾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觀察組應用快速康復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對照組按照傳統護理模式進行護理。
1.2.1 對照組
按常規術前準備,術后從病情觀察、管道護理、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進行護理。
1.2.2 觀察組
成立臨床快速康復小組,按路徑實施快速康復護理。
1.3 快速康復護理的實施
1.3.1 成立臨床快速康復護理小組
成立以科主任、主治醫師、康復治療師及責任護士共同參與的快速康復護理小組,確定路徑負責人員,對小組成員進行快速康復流程以及臨床路徑相關知識培訓,由護士長對快速康復護理內容落實情況每日進行隨機抽查。
1.3.2 實施快速康復護理
住院第1天(手術日):入院確診后半小時之內完善術前準備:快速建立靜脈通路,補充血容量,采血標本、配血,多功能監護,監測病人生命體征的變化,吸氧、備皮、禁食、禁飲,指導更衣、取下假牙等飾物,告知患者及家屬術前流程及注意事項,留置胃管、尿管等,護送患者入手術室。術后:去枕平臥6 h,6 h后協助改變體位,如無禁忌予半臥位。術后繼續禁食、禁飲,根據醫囑吸氧,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疼痛護理、皮膚護理,管道護理及指導,記錄24 h出入量,營養支持護理,用藥指導,生活護理。術前、術后均給予心理支持。
住院第2-3天(術后第1~2天):密切關注患者的意識、生命體征及出入量,觀察病人傷口敷料、引流液的情況,警惕腹腔內再出血,及時發現并處理病情變化。禁食、禁飲,做好疼痛、管道、皮膚、營養支持、用藥、心理護理,活動
1.3.2.3 住院第4~6天(術后第3~5天):協助患者取半坐或斜坡臥位,指導并協助病人床上或床邊活動,每天至少下床活動6 h[4],記錄腹腔引流量,評估各管道留置的必要性,遵醫囑拔除胃管、尿管、引流管等,拔除胃管后指導流質或半流飲食,待肛門排氣后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密切觀察患者情況,包括觀察腹部體征、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傷口敷料等,繼續做好疼痛、營養支持護理,協助生活護理,采取個性化的心理護理。
1.3.2.4 住院第7~15(出院日)天(術后第6~14天):病人取自主體位,協助下床活動,指導日常飲食,出院前根據醫囑復查血常規、血液生化、肝功能等,關注病人血小板變化,結合患者情況酌情給予抗凝治療。出院前一天完成出院指導,包括出院手續辦理、復診時間、作息、飲食、活動,服藥指導、康復指導及日常保健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早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平均住院日短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住院費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s)
組別 n 首次肛門排氣時間(h)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平均住院日(d) 住院滿意度(%) 住院費用(萬元)觀察組 30 27.6±3.2 6.7 6.5±1.2 100 2.3±0.5對照組 30 33.2±6.3 33.3 9.9±2.7 86.7 3.4±0.63 t(X2) 2.33 6.67 2.01 4.63 0.89 P<0.01 <0.01 <0.05 <0.05 >0.05
快速康復護理理念與傳統的護理理念不同,更加科學地綜合運用了各種對改善預后以及促進術后康復進展有效且高效的方法與手段,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具有很大優勢[5]。運用快速康復護理理念對手術患者手術前后應用各項已證實的有效方法和有效措施進行護理,發揮協同作用[6],進而加速患者的康復。本研究中采取的快速康復護理路徑是一系列優化護理模式的綜合,采用快速康復護理路徑從術前到術后直至病人出院對病人進行護理,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創傷,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首次肛門排氣時間(27.6±3.2)h早于對照組(33.2±6.3)h,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6.7%低于對照組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在實施快速康復護理路徑過程中,醫護人員嚴格以路徑要求為標準,及時有效的和患者進行溝通,根據病人具體情況實施個性化護理,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因人而異,而不是按部就班。縮短了住院時間,提高了病人滿意度,從而達到了快速康復的目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平均住院日(6.5±1.2)d少于對照組(9.9±2.7)d,觀察組患者滿意度100%高于對照組8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主要是為了控制圍手術期的病理生理學反應,目的是促進病人康復,而不是僅僅是為了早期出院。它是通過減少并發癥、提供更好的預后來改善外科手術治療,減少了治療費用,更重要地是提供更好且更有效的醫療服務。而這些單純靠外科醫生是無法實現的,需要一個醫護協作診治團隊,研究表明對脾破裂患者實施快速康復護理路徑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減少住院時間,縮短了平均住院日,提高了病人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1] Kehlet H,Wilmore D W.Multimodal strategies to improve surgical outcome[J].Am J Surg,2002,183(6):630-641.
[2] Unalp H R,Yilmaz Y,Durak E,et al.Rupture of liver hypdatid cysts into the peritoneal cavity.A challenge in endemic regions[J].Saudi Med J,2010,31(1):37-42.
[3] 安香琳.快速康復護理在結腸癌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12,24(2):198-200.
[4] 樊獻軍,譚黃業,張立峰,等.快速康復外科在創傷性肝脾破裂并失血性休克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3,25(9):55-59.
[5]張立民,趙 靜,陶小明.腹腔鏡微創術后患者的快速康復護理.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21):2530-2532.
[6] 朱桂玲,孫麗波,王江濱,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與圍手術期護理.中華護理雜志,2008,43(3):264-265.
本文編輯:劉欣悅
Rapi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path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splenic rupture
XU Mei-hong,JIANG Li-juan*,YANG Xiao-li,YAN Hai-xia
(Nantong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Jiangsu Nantong 226001,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rapid recovery approach for emergency splenic rupture.Methods 60 emergency splenic ruptur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30 cases in each.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rapid recovery nursing approach,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Compare with two groups of patients,time of the first anus exhaust,length of hospital stay ,medical cost,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satisfaction.Results 60 patients were cured.The time of the first anus exhaust, length of hospital stay,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satisfac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medical cost(P>0.05).Conclusions Rapid recovery approach can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spienic rupture patients,it has grat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Fast rehabilitation;Splenic rupture;Clinical nursing approach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09.13.02
姜麗娟,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主任護師 基金項目: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科研基金項目,項目編號:Tfh1003及其他康復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