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煥年1,劉花年2,雷瑞蘭1,胡淑玉1,繆書琴1,李 娟1,陳 廣1,李云霞3,黎幫燕3
(1.西寧市第二人民醫院產科,青海 西寧 810016;2.大通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青海 西寧 810100;3.青海大學醫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1)
護理干預對孕婦自理能力和護理新生兒能力的影響
劉煥年1,劉花年2,雷瑞蘭1,胡淑玉1,繆書琴1,李 娟1,陳 廣1,李云霞3,黎幫燕3
(1.西寧市第二人民醫院產科,青海 西寧 810016;2.大通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青海 西寧 810100;3.青海大學醫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1)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常規自然分娩孕婦自理能力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間收治的經陰道常規自然分娩的產婦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觀察比較兩組產婦的自理能力及護理新生兒的能力。結果 觀察組產婦最早下床活動時間較對照組提前,觀察組嬰兒出生后24小時、48小時吃奶次數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為經陰道常規自然分娩產婦實施分娩護理干預不會提高產婦產后的自理能力和護理新生兒的能力,僅能夠縮短產婦下床活動時間,以及提高嬰兒出生后24小時、48小時吃奶次數,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護理干預;常規自然分娩;自理能力;護理新生兒能力
隨著思想觀念的轉變和剖宮產指征的放寬,越來越多的孕產婦選擇剖宮產分娩,在解決難產、縮短產程和搶救母嬰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醫學界普遍認為剖宮產能夠降低產婦母乳的分泌以及新生兒的抗病能力[1]。此外,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和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提高產婦生活自理能力日益受到臨床各科學的重視。如何正確引導孕產婦認識常規自然分娩的優點,提高產婦的自理能力,減輕痛苦,盡快適應母親角色,成為目前產科護理的主要內容。為了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常規自然分娩產婦產后自理能力和護理新生兒能力的影響,選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經陰道常規自然分娩的產婦進行了相關臨床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入選標準
(1)單胎、足月、胎位正常的初產婦;(2)孕37~42周;(3)產婦年齡22-32歲;(4)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5)人格、智力健全,既往無精神病史,無神經系統疾病史;(6)所有參與本研究的初產婦均被告知研究內容,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分組
將符合條件的初產婦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按照研究目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產婦的年齡、孕次、文化程度、孕周等相一致,保證兩組具有可比性)。
1.3 護理干預
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參照申麗君等人的研究,給予具體包括產前指導、產中護理和產后護理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的自理能力及護理新生兒能力的比較
觀察組中有33(55.0%)名孕婦自理能力等級為優秀,23(38.3%)名孕婦自理能力等級為良好,有4(6.7%)名孕婦自理能力差;對照組中自理能力優的孕婦有24(40.0%)名,自理能力良的孕婦有28(46.7%)名,自理能力差的孕婦有8(13.3%),兩組產婦自理能力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3.245,P=0.197)。觀察組中有28(46.7%)名孕婦護理新生兒能力等級為優秀,20(33.3%)名孕婦護理新生兒能力等級為良好,有12(20.0%)名孕婦護理新生兒能力差;對照組中有22(36.7%)名孕婦護理新生兒能力等級為優秀,25(41.7%)名孕婦護理新生兒能力等級為良好,有13(21.7%)名孕婦護理新生兒能力差,兩組產婦護理新生兒的能力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1.316,P=0.518)。
2.2 兩組產婦最早下床活動時間和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產婦最早下床活動時間為早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婦對醫務工作人員滿意度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最早下床活動時間和患者滿意度比較
2.3 產婦產后新生兒吃奶次數比較
觀察組產婦產后新生兒24 h、48 h吃奶次數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見表3。
懷孕與分娩是一個孕婦乃至一個家庭重大的生活事件,同時對于孕產婦也是一種強烈的應激事件。陰道分娩是自然的分娩途徑,分娩的過程中規律的子宮收縮和舒張有利于胎兒肺泡的擴張,產道的擠壓有利于嬰兒口腔、鼻腔內的羊水和黏液,從而減少新生兒窒息的發生,同時軟產道的擴張也有利于惡露的排出和子宮的復舊。
表3 兩組產婦產后新生兒吃奶次數比較(±s,次)

表3 兩組產婦產后新生兒吃奶次數比較(±s,次)
組別 例數 吃奶次數24小時 48小時觀察組 60 3.78±0.993 8.35±1.102對照組 60 3.33±1.084 7.37±1.275 t 2.371 4.519 p 0.019 0.0001
綜上,護理干預措施縮短產婦最早下床活動時間,有利于產婦產后自身的恢復,同時使新生兒24 h、48 h吃奶次數增加,有利于新生兒健康成長,但沒有提高產婦產后的自理能力和護理新生兒的能力,不值得在臨床推廣和應用。
[1] 肖亞琴.基層醫院剖宮產率上升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學創新,2009,6(25):118-119.
[2] 張拉文,李占軍,張英等.產婦自理能力評估量表對剖宮產術后產婦自理能力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2014,7(11A):193-194.
[3] 申麗君.護理干預在無痛分娩過程中的應用效果[J].婦幼保健,2014,8(22):225-226.
[4] 谷秀珍.對70例剖宮產后產婦自理能力的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07,4(14):102-104.
本文編輯:劉帥帥
R248.3
B
ISSN.2096-2479.2017.09.1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