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
(上海電機學院,上海 201306)
數控技術專業建設的變革
李莎
(上海電機學院,上海 201306)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職業教育應主動對接社會發展需求與企業技術創新需求。數控技術專業緊密對接產業鏈與創新鏈,優化學科專業結構與課程體系,進行新一輪的專業建設。本次改革以專業崗位能力為主線,反向設計課程體系,循序漸進,有據可依,避免了專業負責人一人為主的弊端。
經濟發展;數控技術;專業改革;有據可依
工業4.0、中國智能制造2025都對舊的專業布局發起挑戰,技術發展對教學內容的革新發起挑戰,上海市職教體系的構建對專業建設規劃發起挑戰。落實應用型大學定位,主動對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與企業技術創新需求,職業教育要面向市場、產教融合、服務發展、促進就業,努力培養符合經濟發展需要的高技術技能人才。
本次數控技術專業建設按照圖1所示的程序,循序漸進,按部就班,認真踏實做好每一步工作,最后收獲頗多。

圖1 數控技術專業建設程序
(1)組建數控技術課程委員會。機械教學專業部十幾位教師投票選舉課程委員會,擬定課程委員會章程,從制度上保障專業建設的落實。群策群力,集思廣益,避免了以前專業負責人一人為主的種種弊端。數控技術課程委員會總共有8位成員,團隊成員呈老中青梯隊,結構合理,覆蓋了專業基礎、專業能力、專業實訓三個方面。
(2)確認目標崗位。為了確認數控技術專業的目標崗位,可以從四個角度來搜集材料:最多畢業生從事的崗位、最多學生期望從事的崗位、教師期望學生從事的崗位、未來新興的崗位。筆者對2011~2013屆連續三年數控技術專業的畢業生進行崗位調查、統計整理,排序前四位:設備操作占30%、技術服務與管理占14%、設備維修12%、質量檢驗占9%。我們對數控技術專業在校學生期望從事的崗位調查、統計整理,排在前四位:工藝編程與設計占60%、設備維修占17%、設備操作占14%、繼續深造占6%。對機械專業教師進行調查,大家一致期望學生畢業后從事工藝編程與設計、質量檢驗、設備操作3個崗位。對于未來新興崗位,筆者訪談了行業專家:上海電氣總工藝師、全國勞模李斌老師;中國航天集團的秦老師;上海煙草協作維修單位的阮老師;國家級數控裁判顧老師等。他們推薦工藝編程與設計、質量檢驗、設備操作為數控技術專業的目標崗位。
從四方面的調查統計,最終確定數控技術專業目標崗位(三個):設備操作、工藝編程與設計、質量檢驗。
(3)確認職業能力。針對三個目標崗位對應的工作行為、所需的技能和知識,制作調查問卷,進行了企業訪談,分別調查了上海電氣汽輪機廠有限公司、上海電氣電裝燃油有限公司、上海航天804研究所、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西門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上海晶翔機械有限公司等,涵蓋了電氣、航天、汽車三大集團,包括大、中、小企業,既有國有企業也有外資企業。統計整理回收的問卷,得到每個工作任務所對應的知識、技能、態度。取工藝編程與設計目標崗位來舉例,此目標崗位的工作任務:零件圖分析、工藝編制、工裝設計、數控編程、技術支持,取其中一個工作任務——工藝編制來詳細說明,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工作任務:工藝編制
筆者將三個目標崗位所對應全部工作任務匯集,并把每個工作任務所對應的工作行為、知識、技能、態度進行匯總整理,最終得到數控技術專業的職業能力,如表2所示:

表2 數控技術專業的職業能力
(4)職業能力與科目的對應。根據職業能力的重要程度和使用頻率,我們對現有的科目進行了擴充、縮減、增加和刪除,同時,確定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最終確定了數控技術專業的課程結構,繪制了以設備操作為主軸的課程地圖。經統計,畢業所需132學分,比原來的135學分有所減少。其中,必修課程105學分,選修課程27學分。通識課程34學分,專業課程93學分,能力拓展5學分,繪制課程地圖如圖2所示:

圖2 課程地圖
(5)確認保障條件。根據數控技術專業課程地圖,編制了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進程表。為了實現人才培養方案,保障教學正常開展,對現有師資、實驗室、設備進行了統計整理:急需聘任數控技術專業教師1名;液壓與氣壓傳動、氣液電控制實驗室待建置或改進;3D打印、機器人、液壓等急需添置新設備,建設新實驗室。
(6)確認課程標準及授課計劃。針對專業建設新成果,對每門課程編寫課程標準及授課計劃,編寫內容簡潔明了、突出重點。課程標準主要從四個方面介紹,分別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應用教材、課程目標與內容分析。課程標準的創新之處在課程目標與內容分析這個模塊,將課程內容與具體專業技能對應起來、將課程內容與為后續學習奠定的基礎對應起來,讓人感覺簡潔明了,有據可依。比如:取《數控編程與加工》這門課的課程標準來舉例,如表3所示:
授課計劃主要從六個方面編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應用教材、教學進度、成績考核。從整體的編寫來講也是簡潔明了,尤其在編寫教學進度模塊,列出本門課程上課的次數,每次課的進度,對應課本的頁數,非常清楚,方便學校管理,同時便于學生監督教師上課進度。成績考核方面,大膽創新,過程考核大于等于期末考核,教師可以設置期中考試、課堂小測試等形式來加強平時考核。

表3 《數控編程與加工》課程目標與內容分析
根據調研所得職業能力內涵和職場需求指標,來進行數控技術專業建設。與過去的課程相比,進行適當地調整。刪減的課程:《金屬切削加工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課程設計》。合并的課程:《機械制圖》與《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合并為《機械制圖與公差》。新增課程:《3D打印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基礎》、《數控高級工藝編程綜合實訓》、《機械測量技術》。《機械夾具設計》、《機械測量技術》、《數控機床維護與故障診斷》從先前的選修課程轉換為必修課程。
整個專業建設,從一開始就制定了相關的章程和建設程序,在專家的指導下,循序漸進、按部就班、認真、踏實做好每一個階段的工作。整個過程以市場調研為依據,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確保了專業建設真實有效,使得課程結構更合理。
[1]賈文勝.高職教育專業建設的五大問題淺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163-167.
[2]牛國慶,王海娟.對高校特色專業建設的思考[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0,(2):329-332.
[3]肖陽,陳光忠,梁旭坤.高職特色數控專業建設思路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7):185-186.
[4]詹先明.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內涵及其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10,31(4):37-42.
[5]馬永青,劉海亮,張煒.淺談數控專業創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方法與途徑[J].行業交流,2011,(2):63-64.
[6]胡繼軍.數控專業課程模式的改革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教學版),2006,27,(2):24-25.
[7]韋富基.數控專業培養企業需求人才問題探究[J].制造業自動化,2012,34(6):93-96.
上海高校青年教師培養資助計劃,編號:ZZSDJ17005。
李莎(1990-),女,山西臨猗人,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