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憬宏,袁家美,陳春美,曹麗晶
(江蘇省啟東市人民醫院普外二科,江蘇 南通 226200)
護理干預對肝癌介入治療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
沈憬宏,袁家美,陳春美,曹麗晶
(江蘇省啟東市人民醫院普外二科,江蘇 南通 226200)
目的 探討對肝癌介入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其臨床療效的影響,為此類患者優質護理提供更科學、合理的依據。方法 選取8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介入治療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添加心理、疼痛護理,飲食、并發癥護理,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護理干預后其中、重度疼痛明顯減輕,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結論 加強護理干預在肝癌介入治療患者中的應用,不僅能提高臨床療效,密切護患關系,而且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值得在臨床推廣。
護理干預;肝癌;介入治療;臨床療效
原發性肝癌是當今世界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每年約有22萬患者命喪于此[1]。由于原發性肝癌早期癥狀和體征不太明顯,導致患者來院就診時多數均已步入中晚期。患者出現肝區疼痛、消瘦、納差、腹水等[2],往往錯過了手術治療的好時機。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肝癌介入治療(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 Otherapy And 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此類患者非手術切除的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在臨床廣泛使用[3]。介入治療使一些患者獲得二次手術的機會,延長部分患者生存期。但是由于介入藥物聚集肝臟,會對正常肝組織造成損害及破壞,引發肝功能衰竭[4]。治療過程中患者較易產生負性心理,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抑制自身免疫力[5]。因此對肝癌介入治療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可提高臨床療效,并提高其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肝癌介入治療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對照組各43例。研究組中男33例,女10例,年齡42~86歲,平均60.33歲。對照組中男31例,女12例,年齡45~79歲,平均61.26歲.所有病例依據全國肝癌會議制定的原發性肝癌診斷標準,經超聲、CT及病理分型確診,都是肝癌中晚期患者,均采用股動脈穿刺介入治療。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腫瘤分期等比較,未見明顯差異(P>0.05),具有比較價值。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入院后給予TACE常規護理。醫護人員向患者及家屬提供相應宣傳資料,并進行口頭健康宣教,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疑問及時予以解決,細致執行各項護理操作。
1.2.2 研究組
患者入院后采取護理干預,添加以下內容:
(1)心理護理
以人為本,患者一入院,責任護士熱情接待,介紹病區環境,全面評估其心理狀態。深入了解患者對所患疾病的認知水平、社會支持、家庭成員之間關系。通過面對面交談,針對患者心理顧慮,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減輕或緩解患者的痛苦。同時詳細講解介入治療的注意事項,檢查實施細節,促使其正確認識TACE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和家屬一起營造最佳治療環境,尋找社會支持,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2)疼痛干預
患者回病房4 h內注射鎮痛劑,個體對待疼痛的感覺差異很大。責任護士對疼痛評估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SA),1~3分為輕度疼痛,4~7分為中度疼痛,8~10分為重度疼痛。正確指導患者按照自己目前的疼痛程度在對應位置標注,結合患者的主訴,身體語言,合理評估其疼痛程度,并通過交談、聽音樂、轉移注意力、藥物治療等,予以針對性干預。大部分患者24 h內精神狀態良好,中、重度疼痛明顯減輕,無明顯不適,飲食、睡眠基本不受影響。
(3)飲食護理
研究組患者介入前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提高自身身體素質。術后2 h給予清淡流汁,第二天予半流質飲食,并鼓勵患者大量喝水,有助造影劑排出,減少腎臟并發癥[6]。
(4)并發癥護理
患者術后平臥位,穿刺部位彈力繃帶加壓包扎6 h,穿刺下肢忌彎曲,12 h后可輕微活動,密切觀察穿刺部位有無出血和感染。由于化療藥物的刺激,患者出現胃痛、胃脹、惡心嘔吐,給予上腹部熱水袋熱敷(水溫50~60℃,每4 h更換,至介入后24 h)[7]。責任護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觀察細致,具備預見性眼光。定時測量患者生命體征,復查相關指標,做好肝功能衰竭及肝昏迷的健康宣教。
1.3 觀察指標,包括三部分
可以依照電話繳月租的模式:先拿出30元作為基本租費,平均分攤,每人10元,剩下的60元錢,按他們所行的路程比來分攤。
(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2)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疼痛程度比較;
(3)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人數為41例,對照組總有效人數31例,研究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即為有顯著性差異,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研究組患者表現輕度疼痛為主,中、重度疼痛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即為有顯著性差異,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疼痛程度比較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共發生16例并發癥,對照組發生25例并發癥,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即為有顯著性差異,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我院地處江蘇啟東,是全國肝癌高發地之一,老百姓談肝癌色變。院領導在上級部門正確指導支持下,致力研究肝癌的早期預防、診斷、治療,已取得相當滿意的成績。現代社會護理模式的轉變,要求以人為本,重視患者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對于影響患者康復的負面因素予以干預,確保肝癌介入治療患者的臨床療效。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凸顯了護理的重要性。通過對研究組患者實施心理、疼痛護理,飲食、并發癥護理等干預,幫助患者正視疾病及治療方式,樹立康復信心;癌癥是一個重大的身心刺激,患者焦慮、抑郁、恐懼,少數患者產生輕生意愿,而家庭及社會的支持,有利患者擺脫現實壓力,積極配合治療,提高生命質量,早日回歸社會[8]。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護理干預發現研究組患者疼痛程度、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有利于提高臨床療效,密切護患者關系,減少癌癥所致痛苦,從而提高肝癌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推廣。
[1] 楊華升,楊 薇.原發性肝癌辨病論治淺談.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第十四次肝膽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
[2] 朱燕雙.肝癌介入術后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6(30):179-180.
[3] 林允照,林朦朦,歐陽吟靖.感知行為干預對重度腦性昏迷患者意識狀態及神經功能的影響[J].中華災難救援醫學,2014,2(12):670-674.
[4] 熊小蘭.優質護理在肝癌介入治療患者中的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13):136-137
[5] 王立波,席 妍,王彥榮,等.熱療聯合化療治療晚期原發性肝癌臨床觀察[J].臨床腫瘤學雜志,2006,11(9):706-708.
[6] 王美春.患者版臨床路徑在肝癌介入護理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09,31(11):1390-139.
[7] 譚李軍,廖春燕,尹季芬,等.腹部熱敷聯合飲食干預對肝癌介入術后惡心嘔吐的療效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0):941-942.
[8] 李詠梅,朱亞君.運用護理程序對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患者的營養護理[J].工企醫刊,2007,20(6):16-18.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19.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