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 馬彧菲
[摘要]制度和技術是金融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從制度與技術的雙重視角下,分析比特幣的產生、興盛和衰敗三個歷程。在互聯網金融這一場金融創(chuàng)新的變革中,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與技術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推動了比特幣的產生;產業(yè)鏈完善、技術的進一步支持及其具有投機避免功能使得比特幣發(fā)展壯大;然而“去中心化”使得政府和監(jiān)管機構對比特幣實行嚴格的管控,制度上遭遇的“圍剿”與技術上的危機導致了比特幣衰敗的命運。比特幣在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中都體現出制度和技術的二重性。
[關鍵詞]比特幣;金融創(chuàng)新;制度;技術創(chuàng)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2070
1引言
制度和技術是推動經濟增長和金融發(fā)展的兩支重要力量,在金融創(chuàng)新和變革中,制度和技術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制度是指基于保證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得以運行而確立的規(guī)則體系,技術進步是金融發(fā)展的原始動力。兼容的制度與技術有利于制度的完善和技術的創(chuàng)新,從而為金融創(chuàng)新提供更有效的手段;一旦制度與技術發(fā)生沖突,就會抑制甚至損害金融創(chuàng)新。因此,總體上來看,金融創(chuàng)新具有制度與技術的二重性。
2比特幣的產生:當前國際貨幣體系內在缺陷之下的技術創(chuàng)新
2008年一名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設計了一種任何人都能夠創(chuàng)造和管理,用于各種交易的新型虛擬貨幣——比特幣。設計者期望這一貨幣能替代美元和歐元甚至全球貨幣,徹底改革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關于比特幣的生產,任何人都可以下載并運行比特幣軟件參與比特幣生產,這種生產模式模擬了貴金屬黃金的生產過程,被稱為“挖礦”(Mining)。
比特幣的產生,從制度方面來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并在全球范圍內迅速蔓延,現存國際貨幣體系長期存在的內在缺陷越發(fā)凸顯,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已無法滿足經濟健康發(fā)展的需要;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理想目標就是創(chuàng)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并能保持幣值長期穩(wěn)定的國際儲備貨幣,從而避免主權信用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缺陷;比特幣產生于這樣的制度環(huán)境之下,它所具有的“去中心化”特征,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中超主權國際儲備貨幣的思想是相符合的。
技術方面,21世紀功能強大的計算機和互聯網使得虛擬貨幣容易創(chuàng)造和管理,技術創(chuàng)新使得比特幣的發(fā)行不依賴于任何機構;比特幣供給有限,并不會像各國貨幣那樣存在超發(fā)導致通貨膨脹產生,這有利于其價值尺度作用的發(fā)揮;交易可以由網絡用戶獨立進行,無須第三方清算機構,交易和支付成本較低。這些技術方面的優(yōu)勢促進了比特幣的興盛。
因此,比特幣的產生是當前國際貨幣體系內在缺陷之下的技術創(chuàng)新,它所具有的“去中心化”和供給有限的特征,明顯區(qū)別于現有的主權信用貨幣,反映出人們改革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強烈愿望。
3比特幣的興盛:產業(yè)鏈完善、投機避險與技術支持
作為流通貨幣,比特幣具備了現實貨幣的幾大基本要素——流通方便、難以偽造、高度標準化,并且擁有了現實貨幣所不具備的優(yōu)點——總量恒定、“去中心化”,這些都成為了比特幣加速推廣的重要因素。
比特幣的興盛,從制度方面來看,比特幣的消費功能從互聯網走向了線下;在全球范圍內圍繞比特幣形成了貨幣兌換交易所、商品交易平臺、支付解決方案商及一系列線下產業(yè),商業(yè)化的產業(yè)鏈促進了比特幣的流通;在我國比特幣受到熱烈的追捧,這種現象與我國國內投資渠道匱乏、資本投機成風是相關的;而在塞浦路斯,人們發(fā)現政府在國家財政上出現危機,對現實貨幣產生了嚴重不滿,就把比特幣作為了一種避風港,轉向了比特幣。
技術方面,比特幣自動取款機使得用戶可以在自動取款機上存入鈔票,兌換為比特幣轉入網絡上的比特幣賬戶,也可以從自己的比特幣賬戶中直接兌換出鈔票;比特幣在手機上的應用程序上可以提供比特幣交易平臺的實時行情、行業(yè)最新資訊,甚至還可以支付和收取比特幣。這些技術支持使得比特幣更加貼近人們的現實生活,方便操作,降低使用成本。
因此,比特幣相關制度和產業(yè)鏈的完善在全球范圍內推動了比特幣的興盛,而在現實制度較為不完善的一些國家,比特幣更是受到熱烈的追捧;同時技術上的支持,例如比特幣自動取款機和比特幣手機應用,則使比特幣貼近人們的生活,降低使用成本。
4比特幣的衰?。褐贫取皣恕迸c技術危機
在獲得了引人注目的輝煌之后,比特幣遭遇了一系列的打擊。一方面,比特幣受到了各國政府和監(jiān)管機構的“圍剿”,多家商業(yè)機構也相繼停止了比特幣的服務。目前全球多國政府對比特幣持謹慎態(tài)度,德國、法國、中國香港、韓國、歐洲等國家地區(qū)相繼否定了比特幣的貨幣地位。2013年12月我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發(fā)布《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明確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通知發(fā)出一小時,比特幣在中國市場跌幅超過1/3。
2013年9月,著名比特幣股票交易所BTC-TC接到美國監(jiān)管機構的通牒,稱其存在網上欺詐和非法收費問題,要關閉其網站;2013年10月美國FBI通過長期跟蹤調查,搗毀了涉嫌毒品交易的比特幣最重要的網站交易網站“絲綢之路”。與此同時,多家商業(yè)機構停止了比特幣的相關服務。2014年4月,中國比特幣交易平臺BTC38COM和FXBTC已被合作銀行通知盡快辦理銷戶。
交易平臺的脆弱性使得比特幣在技術上遭遇危機。2011年6月19日,MtGox比特幣交易中心的安全漏洞導致1比特幣價格一度跌至1美分。2014年2月28日,MtGox宣布,交易平臺的85萬個比特幣被盜一空。2014年2月,Bitstamp和BTC-e也曾因遭受黑客攻擊而暫停了提款服務。交易平臺受到的沖擊會導致一大批投資用戶喪失對比特幣的信心,造成比特幣價格波動,從而陷入惡性循環(huán)。
比特幣的衰敗,從制度方面來看,它之所以會受到各國政府和監(jiān)管機構的“圍剿”,是因為比特幣的技術特點決定了它不受任何貨幣發(fā)行當局的監(jiān)管和控制,所以鮮有政府會立法承認比特幣具有貨幣屬性;同時比特幣的匿名性極易滋生黑市交易和洗錢等非法行為,使其屢次成為政府和監(jiān)管機構的重點打擊對象;制度不支持,使多家商業(yè)機構停止比特幣的相關服務。
技術方面,雖然比特幣自身的技術使得其最終總量控制在2100萬個,但是卻無法阻止其他虛擬貨幣的泛濫發(fā)行與互相競爭;同時比特幣交易平臺和網絡錢包服務商相對脆弱,一旦遭到黑客攻擊得手,可能造成巨大損失,網絡與技術安全得不到保障,使得比特幣發(fā)展面臨著致命的瓶頸。
事實上,上述問題恰恰是源于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叭ブ行幕?,一方面意味著比特幣不受一國政府控制,政府和監(jiān)管機構如果任由其發(fā)展可能會涉及黑市洗錢,影響金融穩(wěn)定;另一方面意味著沒有政府力量來阻止其他編程者進入該領域,沒有權威的力量來阻止“劣幣驅逐良幣”,同時也沒有足夠的技術水平來支持防盜系統的出現。
5結語
在互聯網金融這一場金融創(chuàng)新的變革中,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與技術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推動了比特幣的產生,“去中心化”的特征反映出人們改革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強烈愿望;產業(yè)鏈完善、技術的進一步支持及其具有投機避免功能使得比特幣發(fā)展壯大;然而“去中心化”使得政府和監(jiān)管機構對比特幣嚴格管控,并且沒有政府權威力量來解決比特幣在技術方面遇到的危機。比特幣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中都體現出了制度和技術的二重性。比特幣亦好,其他金融創(chuàng)新亦好,唯有與制度和技術良性互動、相互協調,才能得到健康長久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謝平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2]祁明,肖林虛擬貨幣:運行機制、交易體系與治理策略[J].中國工業(yè)經濟,2014(4):110-122
[3]Nakamoto S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R].Consulted,2008
[4]賈麗平比特幣的理論、實踐與影響[J].國際金融研究,2013(12):14-25
[5]王剛,馮志勇關于比特幣的風險特征、最新監(jiān)管動態(tài)與政策建議[J].金融與經濟,2013(9):46-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