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然
摘要: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也越來越完善。其不僅關系著老百姓的生活,也關系著一個國家的興亡。因此,構建一套合理的社會保障機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可是我國現行的社會保障制度卻適得其反,反而加大了城鄉之間的距離。筆者就目前的這個問題展開調查,運用具體的數字進行比較,并給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議,以期能夠對社會保障制度一些借鑒。
關鍵詞:城鄉社會保障;財政投入;城鄉差異
盡管社會保障制度在西方已經實行了很長時間,但是在我國卻還是一種新型的制度。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國家也在不斷地推行社會保障制度,只是由于缺乏經驗,在推行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甚至使城鄉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不僅破壞了人們對制度的期待,更影響了和諧社會的發展。
一、城鄉社會保障投入差異的分析
(一)城鄉社會保障投入的整體比較
對于社會保障投入來說,要想對比農村和城市的比重,就只能從全國社會保障財政投入和全國人口的比例進行對比,如果全國占百分之五十的農村人口,占據了全國社會保障資金的一半,那么城鄉社會保障就是正常的,如果達不到就是失調了。就目前的數據來看,我國的農村社會保障占據的比例過小,完全沒有公平性可言。
(二)城鄉社會保障投入的人均比較
城鄉居民社會保障支出的算法是人均GDP除以人均社會保障支出,如果得出的數值比較大,那么我國老百姓的社會保障水平就比較高,反之就是比較低。就筆者調查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城市社會保障支出占到總數據的百分之九十五,而占據人口一半的農村僅占到百分之五。換言之,城市人口的社會保障費用是農村人口保障費用的三十五倍。這個數值是令人深思的,農村人口本來就沒有任何保障,在社會保障制度中還得不到更多的利益,因此,我國目前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存在問題的。
(三)城鄉居民社會保陣投入的分項比較
筆者就選取了當前最主要、最基本的社會保障制度來進行比較。
1.養老保險
養老保險制度是社會保障制度中最先引進的。它已經有一開始的保障城鎮職工逐漸推廣到外資企業、私營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等。看起來已經比較完善,可是在我國占據大多數人口的是農村,而農民卻沒有一套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農民的保障依然是土地。盡管糧食價格不斷地調整,可是農民的生活距離小康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這種狀況就導致農民沒有多余的資金去投入到教育上,因此,農村的教育問題就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國民素質的提高,同時也阻礙了社會的整體發展。
2.醫療保險
現在,我國的醫療保險已經覆蓋全國,可是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是醫療衛生資源過于集中在城市,招聘的醫療工作人員不愿意到農村去工作,這就使得農村醫療條件仍然很差,老百姓有病得不到及時的治療,甚至會耽誤過去。而在新農合的報銷上也存在不公平的地方,城市人口報銷起來比較順利,而農村卻有種種門檻,因此城鄉醫療水平還是存在很多差距的。
二、城鄉社會保障投入中存在的問題
(一)現行轉移支付制度不完善
社會保障制度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基礎,而我國在資金的投入上,理論上沒有任何問題是公平的,可是在實際的操作中,卻存在很多不足。轉移支付制度是財政投入的一個重要制度,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社會保障制度所需要的資金都靠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提高,黨中央對社會保障制度的投入力度越來越大,轉移支付制度的數額也越來越大。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盡管也存在很多問題,基本上這項資金還是專項專用的,可是對于農村而言,情況卻不容樂觀,很多地方政府把政府提高的那部分資金挪作他用,這就導致轉移支付制度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也就間接地導致了城鄉之間這會保障制度之間的差異。
(二)各級財政在農村社會保障投入中負擔比例不合理
在農村建立社會保障制度,資金是最關鍵的問題。籌資渠道主要是國家撥款、社會籌集以及個人繳費。其中最主要的是國家撥款,而在國家撥款這方面,制度上卻存在很多問題。很多地區的資金都混亂不堪,沒有達到一定的清晰度。而資金的不到位也使得社會保障制度無法正常的運行,這項制度就成為一個虛設。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廣大農民的生活就無法得到保障。
(三)基層政府財力和事權不匹配
在開展工作的時候,上級與下級之間工作的協調是最關鍵的,如果上下級之間無法和諧地工作,那么再好的制度也很難真正的實施。自從上個世紀分稅制度改革以后,我國地方的財力更加受到限制,也就是國家對稅收制度牢牢地把握住。基本一旦需要資金,必須向上級進行請示、撥款,否則就做不了想做的事情。而上級的批示也很麻煩,需要層層批復,往往在批復的過程中,就耽誤了很多時間,這使得地方政府的工作做起來很被動,也影響了制度的實施。
三、加大財政對農村杜會保障投入的對策
經過分析,我們得出一個結論,社會保障資金的分配上,國家偏重于城市,忽略農村。而農村地區本來就需要國家政策的扶持,分配制度上的不公平,導致城鄉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甚至造成了二元化的現象。因此,國家面對這樣的不合理現象,必須要做出調整,兼顧城鄉之間的公平,否則社會保障制度就很難繼續發展下去。
(一)完善政府間轉移支付制度
在社會保障制度上,要想實現真正的公平,最基本的一項工作就是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因為我國目前的轉移支付制度存在太多的不足,只要彌補這些不足才能夠徹底解決問題。這些不足主要有財力性轉移支付規模不足、專項補助政策導向不突出、管理不規范等問題。
(二)合理界定各級對政對農村社會保障投入的負擔比例
為保障農村社會保障服務的投人,首先需要合理界定各級政府在農村社會保障投人中的基本職責,明確相應的支出范圍,根據農村社會保障公共產品的屬性和各級財政的實際運行狀況,合理分攤對社會保障投人的負擔比例,并有效保證其履行職責的收人來源。另外,由于我國各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所以在確定各級財政的負擔比例時,還要針對不同地區采取不同政策。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對中央、省級財政的依賴程度較低。
參考文獻:
[1]肖育才,余喆楊.社會保障支出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7,31(03):32-41
[2]孫蕾蕾.山東省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推進對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
[3]丁莉.統籌城鄉發展中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2013.
[4]楊芳.我國社會保障財政支出城鄉差異的原因探析及對策建議[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35(11):280-281
[5]裴坦.城鄉社會保障統籌發展中的政府責任研究[D].長春工業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