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草木染古已有之,而山東地區的草木染近代以來尤為興盛,并且運用山東地區獨特的自然資源,匠心獨具的同時也融合進了山東地區獨特的人文色彩,因此,我們對這種在山東地區廣泛流行的草木染技術統稱為魯染。本文將會從山東地域獨特的文化視角出發,針對魯染的發展歷程、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創新做出分析和探討,并得出保護和傳承魯染記憶的工作思路,希望給大家一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魯染;草木染;地域文化;植物染料;傳承創新
一、傳統染織技藝概況
在現代化工業化印染技術的沖擊下,傳統的草木染技術發展受到影響,目前,我國的傳統染織技藝大部分集中分布在西南云貴偏遠山區,而在中部和東部只有零星分布。西南云貴地區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傳統的手工草木染技藝是他們傳統生活習慣的一部分,所以得以繼續留存。
二、魯染的發展歷程和發展現狀
(一)魯染的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以后的六七十年代,由于物資還是比較匱乏,在農村地區,依然沿襲男耕女織的傳統,女人織出來的新的土布會送去染坊進行染色,而那個時代,受限于農村的染色技術和染色植物的種類限制,一般都是印染藍色畫布,不過畫布的圖案倒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擁有比較大的選擇空間。
(二)魯染的發展現狀
現階段,魯染這門傳統的手工藝染色技術還沒有得到大家的關注,只有像濟南曲水亭街的花妖染坊這樣的一小部分熱愛傳統手工藝的匠人在舉步維艱的繼續堅持著這么古老的手藝。筆者曾多次走訪花妖染坊,發現目前染坊發展最大的困境就是相對于現代化的印染織物,傳統印染織物制作時間長,成本高,而且大家對它的關注力度不夠。
(三)魯染與山東地域文化
經過筆者對較為傳統的耿家染坊和侯家染坊的染色織物及老的魯染物件觀察研究,筆者發現,魯染的原料即染草和布料多以本鄉本土的材料為主。西南地區的蠟染等少數民族染色工藝的神秘、娟秀不同,魯染展現出了齊魯大地的人們厚德載物、豪邁敦厚的性格特點,同時,魯染也更加的生活化,它十分靈活而貼近山東地區百姓的日常生活。
三、魯染的傳承及其創新思路分析
(一)魯染傳承的困境
目前來說,魯染傳承的困境主要來自于五個方面。
1.現代化印染技術對傳統手工業的沖擊。
2.傳統染織工藝變異,開始使用現代印染技術,有時候結合得不倫不類,讓消費者對傳統印染技術失去了信心,而對堅持傳統印染技藝的手工業者也是一種壓力。
3.從市場需求方面來說,市場更傾向于現代印染技術生產出來的這種消費量大的產品。
4.個別手藝人只能勉強保留局部工藝環節或技術,工藝技術的保留越來越少。
5.缺乏傳承人的問題。但是由于目前魯染技藝還不為大眾所了解,且經營者銷售收入有限,所以從事這項技藝的人比較少,年輕的就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魯染的傳承問題確實值得討論。
(二)魯染發展傳承的思路分析
1.政府部門大力扶持是不可缺少的。第一批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里邊,已經將“藍印花布印染技藝”收錄其中,這表明政府對傳統手工業是重視和認可的。下一步,希望政府可以進一步推動這些民間傳統文化的發展。各級文化單位機構,應該加強宣傳,促進民間機構,例如魯染技藝協會等組織的形成,以便這些傳統手工業從業者可以找到交流學習和培養人才的環境。
2.學術方面深入挖掘魯染的歷史和文化內涵。歷史曾經賦予過魯染輝煌,歷史也讓魯染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傳承這門古老的手工業技藝,單單靠幾個魯染匠人的努力是不夠的,它還需要文化學者們加強對它文化內涵的深入了解和挖掘,并且傳播出去。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普通群眾,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進而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
最后,還可以嘗試將研究成果推廣到山東省其他地區,讓魯染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和風格。讓魯染技術在開發綠色產業,發展山東經濟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3.拓寬傳統魯染技藝和魯染產品的營銷市場。體驗營銷。其實傳統文化和傳統手工業對人們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關鍵在于能否了解和接觸到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來是度假休閑體驗式旅游的天下了。消費者一定更加熱愛能夠體驗濃郁地方特色和親自去融匯體驗的旅游產品。魯染作為一種操作性強的手工藝,完全可以擔當重任。強化魯染的體驗式營銷,不失為讓魯染匠人增加收入和繼續傳承發展下去的動力。
(三)魯染創新思路分析
1.魯染創新應該遵守的兩個基本原則。首先就是就地取材,順應天時的自然原則。中國古人有著講究順應天時也有維持生態平衡的概念,所以我們的魯染必須繼承這一傳統,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理念始終存在其中。
2.推動魯染藝術課程的開設。筆者以為,學術文化研究機構有必要把山東各個地區的現實狀況結合起來,總結出一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開發新的染料與工藝,高校增設魯染藝術課程;與企業聯合,與市場結合,以企業為后盾進行技術與藝術的融合。
3.技術與藝術交織,產品與市場結合。隨著社會進步和市場經濟的大力發展,人們對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要求越來越向高層次、多元化發展,健康、綠色環保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因此,魯染必須要結合市場需求去創新產品。例如為了讓魯染技藝重新回歸市場,濱州博興的耿家染坊的耿師傅是煞費苦心,他調整過往的生產經營思路,不再將藍印花布單純作為布料,而是參考許多現代工藝形式,把“藍印花布”傳統工藝與現代元素相結合,把藍印花布制作成各種充滿現代氣息的工藝品。
結束語:魯染脫離于千篇一律的現代化工業印染技術,是一種具有文化內涵、地方特色以及健康元素的傳統技藝。魯染可以激發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滿足了人們對健康生活、品質生活、個性生活的高度追求。雖然魯染的發展現狀不夠盡如人意,但是相信隨著我們傳統文化保護力度的加大和手工業者的不斷努力,魯染一定會在傳統的基礎上繼續發展,繼續迎來它新的輝煌。
參考文獻:
[1]王瑋.中國傳統草木染歷史發展概述[J].四川絲綢.2007(03):52-54
[2]汪邦海.傳統印染工藝的開發和思考[J].山東紡織科技.2002(04):41-42
注:山東省藝術課題,課題編號:1506442。
作者簡介:廉一明,女,1977年生,籍貫:山東,工作單位:山東管理學院藝術學院(濟南),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藝術設計與油畫創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