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奎
摘要:從構建有效的城市園林綠化管理隊伍,運用法制化管理模式保護綠化植被,城市園林綠化效益的技術保障,嚴格控制園林綠化用地范圍,積極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與城市園林綠化發展相協調,深入探索與研究城市園林綠化管理模式,更好地規劃城市園林綠化。
關鍵詞:城市園林;綠化管理;良性管理模式
由于經濟的快速增長,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一個城市具有良好的環境是保障城市生活質量的基礎。目前,我國城市中的綠化面積逐漸擴大,一個城市長遠發展的前提是城市規劃建設以及社會經濟方向,合理且規范的經濟管理機制對園林綠化建設以及植被養護等具有一定的推進作用。為保障我國城市園林綠化建設質量,需要政府有關部門采取合理措施進行規范引導,推動城市園林建設更快、更好地發展。
一、城市園林綠化經濟管理的意義
對城市園林綠化實施合理的經濟管理,可以使我國城市綠化能夠長久地、健康地發展下去。隨著我國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大量的城市綠化建設必須得有足夠的資金作為支撐,這也體現了對我國城市園林綠化實施經濟管理的必要性。對城市美化工程實施經濟管理與經濟控制可以為城市的綠化提供資金支持,也是實施城市綠化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城市園林綠化實施經濟管理,可以保證城市園林綠化的資金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同時也能夠幫助資源重新進行整合,使城市綠化的資源能夠發揮出其應有的優勢,從而提高我國城市園林綠化的質量。
二、城市園林綠化的概述
在我國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為了充分實現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需要完善有效的城市園林綠化經濟制度,此制度的應用需要依據當地城市發展的具體情況,對城市景觀進行綠化設計以及有效規劃,其主要目的在于加大城市綠化面積。在建設園林綠化時,需要應用諸多植被,因為植被的選擇是確保綠化建設的基礎,在選擇植被時,務必將地區的實際情況與自然氣候相結合進行選取。近些年,由于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優化,城市綠化景觀的形式逐漸走向新穎化,其思路也越來越寬廣。
三、構建城市園林綠化管理模式
(一)保障技術運用,推動城市園林效益
城市中的綠化地帶質量與數量是確保綠化效益的基礎,不管是社會效益,還是環境效益,都是將植物作為基礎。若是過度堆砌假山與建設亭臺樓閣,會造成資源浪費,致使投資與效益成反比。依據目前城市園林綠化的建設速度,應編制出有限的綠化量指標以及建筑物指標,從而在技術上確保我國城市園林綠化的效益。
(二)調整產業結構,推動城市園林綠化發展
當前,我國大多數城市綠化系統內,都是將遠郊與近郊歸列到城市綠化中,實行多種經營手段,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通過利用此種方法,為農業生產提供新渠道,這也是發展城市園林綠化的基礎。因此,在城市園林管理中以及法制建設中,需要大力探討投入資金以及土地利用面積等。
(三)充分運用法制化管理,保護綠化植被
城市中的樹木、綠地都是城市綠化系統的主要構成部分,為了保障我國綠化管理效率,需要保障所有植被健康成長。充分發揮法律的作用,人們不可隨意損壞樹木。我國城市綠化的有效發展,主要依賴于法律以及群眾的自覺性。除此之外,政府需要大力鼓勵企業開展城市綠化養護工作,對其進行集約化管理,從而為社會綠化養護工作奠定基礎。
(四)構建綠化管理隊伍推動綠化工作順利開展
在城市建設中,需要不斷優化綠化管理機構,構建高效的城市園林綠化管理團隊,提高對綠化人員的專業管理水平,從而使城市園林工作順利進行。同時,需要應用科學的園林綠化管理模式,不斷提高綠化管理質量。可以適當向其他城市進行學習,采用數字化管理手段,制定合理規范的規劃目標,給予嚴格的審批,通過此種方式評估每一塊綠地價值,只有構建專業的綠化管理隊伍,才能切實推動城市園林綠化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城市綠化管理的措施
(一)加強維護“綠線”的嚴肅性
實現綠化規劃的前瞻性,主要通過“綠線”的劃定來實施。當然,維護“綠線”要比劃定“綠線”更有意義。不能圖一時的工作輕松,給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隱患,應該嚴格按照相關的制度,從法律的角度出發保證“綠線”的嚴肅性,就像是維護“紅線”一樣。對城市在建的建筑物要進行嚴格的控制,同時對土地轉讓、房屋拆建以及土地借用,都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措施。
(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協調綠化發展
如今城市綠化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城市的范圍內,遠郊和近郊都已經納入城市園林綠化規劃系統之中。想要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城市園林綠化,首先要調節農業生產結構,將綠化與農業生產相結合,開展多種經營并存的模式,這樣有利于協調綠化的發展。縱觀以往,綠化植樹一直都是富民強國的手段,也是人們某生存的重要經濟手段。綠化、植樹可以為農民生產者開辟出一條新的致富道路,同時也是園林綠化發展的畢經之路。在法治健全和經濟制度完善的管理中,首先應該解決資金來源問題,然后再考慮合作經營等方面的問題。
(三)養護管理法制化
城市里的公園綠地、花草、樹木都是綠化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綠地樹木進行養護管理,能夠使其更好生長,從而發揮出綠化效益,提高城市的綠化水平,最終達到提高城市經濟效益的目的。我國法律已經規定,無論是誰,即使是樹木綠地的所有者也不準破壞樹木綠地。當前我國綠化事業已經到了發展成熟的階段,需要在相關法律規定制定時,把綠地和樹木的養護管理作為其中的內容,同時在其中規定出養護的質量標準,使養護標準化。
(四)綠化效益的技術保障
城市綠化的效益取決于公園、綠地樹木的數量和質量,不論是社會效益還是環境效益都是以植物作為基礎的,一旦在公園中過多建造亭臺樓閣等其他豪華裝飾,不僅不能夠增加投資者的收益,反而會使投資者的收益降低。在科技發展的今天,應該制訂合理的綠化計劃,以及建筑路線的指標,從而在根本上保證城市綠化得以有效實施。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堅持走城市綠化建設,不但可以優化人們的生活環境,還可以使社會公眾充分感受到自然美。因此,需要加大管理力度,全面解決在城市綠化管理中遇到的問題,同時針對于問題提出相關對策。利用有效的城市園林綠化管理模式,不斷完善在管理細節中存在的問題,進而確保我國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可以持續健康地發展,從而加快我國城市化建設的進程。
參考文獻:
[1]程時鋒.城市園林綠化管理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信息化建設,2015(3)[2]王倩.對城市園林綠化經濟管理模式的探討[J].東方企業文化,2015(17)[3]歐銀娜.城市園林綠化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園藝,2017(2)
[4]石艷麗,徐傳林.對城市園林綠化經濟管理模式的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18(24):1908.
[5]唐峰.優化城市園林綠化施工管理的策略[J].現代園藝,2016,26(22):183-1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