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平超
【摘要】互聯網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本文針對互聯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從樹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觀、建構網絡教育陣地、正確看待互聯網文化三個維度入手,緊密結合大學生自身實際,探索出在互聯網影響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措施。
【關鍵詞】網絡思政教育觀 網絡教學陣地 現代網絡文化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1-0082-01
前言:在國內互聯網已經成為高校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生活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移動互聯網在高校的普遍廣泛使用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帶來了沖擊和挑戰,怎樣才能使互聯網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實效成為當前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心任務。
思想政治教育是旨在使人們形成正確思想行為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整個思政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機構相互作用,密不可分。這為做好互聯網視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哲學層面的思路和方法。
一、在教育者層面,要更新互聯網理念,提高隊伍認識,樹立正確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觀。
理念創新是理論創新的前提。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及時轉變教育理念,在工作的各環節上進行創新,樹立正確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觀。首先是占領觀。高校教師要充分認識,深刻剖析網絡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不利影響,不要因為網絡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驚慌失措,無力應對,產生畏懼和放棄的心理,而應正確面對問題,不斷接受挑戰,用先進文化區占領校園網絡文化陣地。其次教學觀,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并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改變以往“教師—學生”的傳統觀念,逐步改變為“教師—網絡—學生”的現代教學觀,始終樹立“以生為本”的開放式理念,與學生共享網絡資源,相互探討,相互學習,引導他們走“主動學習、學會學習、自我教育”的發展模式,使網絡變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展和創新的工具。最后是資源觀。互聯網資源豐富多彩,有視頻、圖片、文字、動畫等各種鏈接,實時交互性強,資源共享廣泛,甚至超越時空,需要我們以開放的心態審視它,去悅納它。
二、在教育機構層面,積極建構校園網絡教學陣地,擴大在網絡空間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
積極發揮校園網的優勢,打造或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域。充分發揮網絡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建設和完善了“校園廣播網”“校園電視網”“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評建網”等,通過廣播、電視和電腦網絡引導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理論。充分運用互聯網這一現代信息技術,發揮全國高校校園網站聯盟作用,深入實施“易班”等新應用推廣行動計劃和中國大學生在線引領工程,開通了微信平臺、微信群、QQ空間、QQ群、百度貼吧等自媒體交流平臺,建立了和學生的即時溝通網絡,拓展了思政教育的空間。同時大力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綜合素質的建設,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素質直接影響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實效,就必須不斷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建設,加強學習,努力提升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主動將自身的工作與網絡技術相結合,吸收網絡的優勢,學習網絡技能,使自己成為“網絡人”,不斷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
三、在受教育者層面,要積極引導,正確看待現代網絡文化,揚長避短,為我所用。
讓互聯網陣地成為大學生的精神家園,莫成為精神鴉片。正確對待現代網絡文化,具體而言要調整心態,提高抵制誘惑能力,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舉辦多種形式的校園活動,豐富大學生活;要嚴格自律,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自控力,讓學生作網絡的主人,讓網絡成為學習的工具;要合理安排上網時間,正確對待網絡娛樂資源,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作為教育管理者,要以新形態引領大學生,放低姿態,不斷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從以往的“面對面”到現在的“屏對屏”,充分運用好微博、微信、微電影等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有針對性進行思想引導。要以“技防”手段防范網絡污染,建立網絡污染源在線監控體系,建立起網絡信息污染的“防火墻”,最大限度減少有害信息對大學生的腐蝕。
四、豐富微校平臺、QQ公眾平臺等實踐載體,加強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設。
(一)精心打造“德州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微校平臺”
德州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微校平臺自2015年運行以來,堅持改革創新,不斷完善板塊,結合學生實際,增設欄目,宣傳成效顯著,受到廣大師生及社會媒體的高度關注和好評,同時得到了省委高校工委領導的贊譽。截止目前,微信平臺關注量已接近10000人,逐漸成為我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品工程和互助交流精神家園。
(二)利用“QQ公眾平臺”等新媒體,不斷搭建育人新平臺
2016年9月份,為進一步貼近學生,了解學生思想狀況,我校開通了“德州職業技術學院QQ公眾平臺”,短短兩個月公眾號的關注量已達14000余人,每日頭條的點擊量在7000左右,成為我校最大學生交流平臺。2016年11月份該平臺位列全國高校點擊量第一。在中國青年報社與騰訊QQ共同舉辦的“QQ智慧校園”評選中,我校園QQ公眾號榮獲最高獎項——2016年度最具影響力校園號季軍。近日,又開通“德職面對面——老師來了”直播互動節目,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
通過兩大平臺的搭建,豐富了互聯網思政教育實踐載體,進一步拓寬了師生、學生之間的交流渠道,對于師生反映的建議和意見都能及時、快速、準確的處理,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
總之,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互聯網視野下,主動適應移動互聯,逐步改革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表達途徑的多元化發展,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以“思想正確、品德高尚、心理健康、尊重勞動、崇尚創新”為標準,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自由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彥平.移動互聯網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甘肅科技,2014年,30卷(6期):第86頁
[2]張茜、管潔.基于移動互聯網的高職思政課養成探析[J].才智,2015年,30期:第75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