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愛紅
【摘要】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我們要把握最佳時期,從幼兒抓起,并善于抓住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培養孩子行為習慣,讓孩子受益一生,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培養 孩子 行為習慣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1-0004-01
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在關注幼兒終生發展、倡導養成教育的今天,教育必須要重視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與養成。我們要把握最佳時期,從幼兒抓起,并善于抓住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培養孩子行為習慣,讓孩子受益一生,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關注幼兒行為細節,幫助幼兒改正不良行為習慣
幼兒的一些不良行為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形成的,他們沒有完全的分析問題的能力!這時我們教師和家長就要善于觀察、發現幼兒的不良習慣,及時糾正并利用故事情節讓孩子自己認識錯誤,從而改正錯誤。 有個寶寶我印象深刻:午餐時間,孩子們都在大口的吃飯,孩子都快吃完了,但還有幾個每次墊底的,為了激勵他們我說:“今天小朋友表現都很棒,吃完的小朋友可以到老師這來拿貼畫?!避庈幰姶蠹叶嫉玫劫N畫很著急,就趁大家不注意的時候,把飯偷偷倒掉了。之后跑來,看見他過來我問:“軒軒,你的飯吃完了嗎?”他看著我點了點頭。我沒有拆穿他,獎勵了一個貼畫。吃完飯帶著寶貝們散步,趁這個機會我給他們講了一個《狼來了》的故事,并請了幾個人說說聽了故事知道了什么,軒軒也積極舉手發言。講完故事又將中午的事情將給孩子們聽!軒軒也認識到錯誤,主動認錯了!
二、鞏固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幼兒養成自我服務意識
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我們要從孩子的生活習慣出發。很多寶貝生活習慣不是很好,自理能力相對較弱的原因就是家長代勞,總認為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會。那么我想問問家長們:誰天生就什么都會?我們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比如:自己擦鼻子、刷牙、洗臉、自己穿衣、穿鞋、飯前便后洗手、外出進門換鞋洗手。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不僅僅是生活習慣,還滲透在各種日?;顒又?。幼兒通過在園、在家的生活和大自然中不斷感受、了解、接受,慢慢轉化為孩子的情感態度和行為,從而形成習慣。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要一步一個腳印,不能急于求成。在孩子自己動手做的過程中,父母應適當地給他灌輸衛生方面的知識,告訴他怎樣是干凈,怎樣是臟:不隨地扔垃圾、吐痰;不啃指甲、不挖鼻孔;飯前便后要洗手;在平時生活中讓孩子學習自己來洗手,怎樣使用肥皂,洗手的方法。衛生習慣相當于生活自理能力,要養成整潔衛生的習慣,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應當注意的是,良好的習慣一旦形成,切勿因某些小事而輕易變動。還要注意勿使孩子養成吸奶嘴、咬被角、吮手指入睡的習慣,這些行為不僅使孩子睡不沉,還影響孩子牙齒的正常發育,而且習慣一旦形成,糾正就比較困難了。
三、注重情感教育,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萌發各種情感的重要時期——幼兒期,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都需要情感。針對這一點可對幼兒進行節日教育:通過“三八”婦女節活動,向幼兒進行愛父母的教育。開展“保護蛋寶寶”的活動,充分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利用“六一”文藝演出,向幼兒進行愛老師的教育;通過“十一”國慶節向幼兒進行愛家鄉、愛祖國的教育,了解祖國初淺的國情。還可以利用游戲對幼兒進行教育。通過平時對孩子們的了解,幼兒非常喜歡角色扮演,在表演中情緒愉快,行動積極。通過扮演活動,孩子充分體驗到相互關心愛護的美好情感,又啟發了孩子對同伴的關心之情,逐漸養成了互相謙讓、禮貌待人、尊老愛幼等良好行為習慣。
四、做好家長工作,家園同步共同培養孩子
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它并不是單方面的教育,而是受多方面教育影響的結果。家長工作對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家長要和老師多交流溝通,及時對孩子的情況交換看法,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使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形成教育合力,更好的幫助幼兒養成好習慣。
好習慣可以造就人,壞習慣卻會摧毀人。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能為孩子打開一盞通往成功的啟明燈,指引著他們前進的方向。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把良好習慣的培養放在核心位置,抓住時機,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就為孩子存儲了一輩子受用不盡的財富,使其擁有美好人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