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美英
【摘要】從根本上說,議論文的主體就是在回答一個“為什么”的問題。由于因果關聯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現象之間的普遍聯系,因此,運用“追根溯源,探究原因”的思維展開論證,即學會用因果分析法拓展論證思路,是快速展開論證的妙招。
【關鍵詞】因果分析法;論證思路;重要性;必要性;原因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議論文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論證思路能否順利展開。運用“追根溯源,探究原因”的思維展開論證,即學會用因果分析法拓展論證思路,是快速展開論證的妙招。簡單地說,用因果分析法拓展思路,就是在論證某個論點時,在中心論點前面冠以“為什么”之后,多追問幾個為什么,即把中心論點作為結論去追溯這個結論產生的原因、條件,然后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從而形成分論點;再斟酌這些分論點進行取舍組合,使這些分論點之間形成嚴密的邏輯關系,這樣論證思路便打開了。因此,為了讓中心論點站住腳,尋找可能的依據和充分理由,并加以恰當表達,便成為論證的關鍵,也是當前中學生寫議論文的弱項。下面就議論文如何展開論證思路方面,談談如何用因果分析法拓展論證思路。
一、從中心論點的重要性、必要性或危害性方面展開論證
議論文論證的主要任務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分析問題主要是回答“為什么”。“為什么”主要是從重要性、必要性或危害性等方面考慮,而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常有多個要點,這就形成了“為什么之一”“為什么之二”“為什么之三”……接著把每一個為什么概括為一個陳述句,使之成為文章分論點,論證思路也便就此打開了。
所謂的重要性,就是論述正確觀點產生的好的結果,而錯誤的觀點會導致壞的結果。而必要性,就是論述對中心論點來說“非這樣不行”的理由。如《感知自然,要入也要出》一文的中心論點是“感性融合理性,方是感悟自然的要義”,我們圍繞觀點試問幾個“為什么”,從“重要性”方面考慮,其論證思路可以這樣展開:
分論點:①置身自然,才能真切感受到自然的詩意與活力;②投身自然,方能體味一種真正悠閑自在的生活;③在自然中,才能真正知曉、理解自然。分論點①、②、③便論述了“置身自然”的重要性,把正論部分寫出層進式,文章思路也就展開了。
再如《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一文,同時從“必要性”“重要性”“危害性”方面考慮,其論證思路便可概括為:
分論點:①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常人更有失;②當局者迷,旁觀者清;③聽忠告,利己又利人;④不聽忠告,害己又害人。分論點中,①、②論述了必要性,③、④論述了重要性和危害性,合起來便解決了“為什么”的問題。
所謂“危害性”,就是從反面設想“不這樣做會帶來什么壞處”,即從反面提出“為什么這樣做”的理由,從而證明了自己的觀點。如《品味時尚》一文主體的結構提綱:
分論點:①過分追求時尚,會讓經典的事物在人們心中淡忘;②過分追求時尚,會讓庸俗的想法在人們心中出現;③過分追求時尚,會讓攀比的心理在人們心中產生。顯然,以上三個分論點是從“過度追求時尚”的危害性切入,也從“為什么”角度擬出了分論點,從反面證明了中心論點“追求時尚一定要把握好尺度”,這樣的論證思路便就此拓展完了。
但使用這種方法展開思路時,要注意兩個事項:(1)圍繞論述的話題或論題提要帶有鮮明的傾向性(或者話題本身就是論點);(2)幾個分論點之間應該是遞進關系(或不重疊),這樣探究原因才能由淺入深,論述、說理才不會在同一層面滑行,文章也便不會缺乏論述的開掘、挺進。
二、從揭示現象成因到追溯“成因”的社會環境、歷史淵源甚至文化沿革展開論證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過:“找到一個因果解釋,給波斯王位也換。”可見,探求因果根源對人們認識世界多么重要。而事物的“因”與“果”都不是靜止、單維的,而是動態、多維的。尋找、解釋復雜事物間的因果鏈條,是深入理解事物、探索解決方略的關鍵。因此“設疑→回答→再設疑→再回答”是因果推理思維過程的基本特征,沿著“為什么”這條思路,從揭示現象成因到追溯成因的社會環境、歷史淵源甚至文化沿革展開論證,也是因果分析法拓展思維的途徑。
且看《跳出常識這道框》一文,作者圍繞“我們也要跳出常識這道框,推陳出新”觀點,先從“歷史淵源”角度展開論證,接著從“當今社會”角度論述“突破常識束縛”的現實意義,最后從“文化傳播”“企業生產”的角度論述“跳出常識之框”的重大意義。這樣,作者便由現象到本質,由果溯因,從縱向、橫向展開了論證,使得論證有序且嚴密。
由此可見,當文章觀點帶有結論性時,就從分析根源入手,即由果溯因展開論證;當觀點帶有緣由性時,就分析其結果,即由因求果展開論證。
三、分析事件產生原因,由表及里展開論證
即從外在原因到內在原因,從深層原因到背景原因展開論證。通常,原因與結果的關系非常多種: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在眾多原因中,有直接原因、間接原因,有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有內部原因、外部原因……在議論文寫作中,應全面辯證地分析事件產生的多種原因,這樣論證才能充分、有說服力。
如圍繞“湖北省老河口市薛集鎮小學發生的踩踏事件”,我們在就此悲劇表明態度、闡述看法時,就應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因果分析法展開論證思路:
①外在原因。一個在“硬件”層面,比如校園建筑質量不過硬,樓梯設計不科學等;另一個在“軟件”層面,比如校園安全教育疏漏,校舍混亂等。②內在原因。學生不守秩序,無規則意識。③深層原因。我們教育一直都在給孩子灌輸“爭”哲學。④背景原因。在家里、學校、社會處處爭先的教育,讓生活少了從容,也讓秩序意識成了稀缺品。由上分析可知,如此用因果思維展開論證,便可自然形成清晰的論證思路。
總之,“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會怎樣”幾個階段是議論文構思的基本框架,而其中“為什么”階段又是學生圍繞觀點展開論證的關鍵,即因果分析法如果掌握好了,文章的思路也便徹底打開,文章主要框架也就確定了,也就不會沒東西可寫了。相應的,層次清晰、結構嚴謹、說理透徹的議論文也便有了形成的保障。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