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動力。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好學、樂學,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本文結合中等職業教育的實際,淺論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的幾種方法。
關鍵詞:美術;學習;興趣;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3-0217-01
美術課是技工學校幼兒師范、廣告設計等專業的一門專業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啟迪智慧,陶冶情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美術教育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而且對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和發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技校的學生普遍來自鄉鎮農村,由于農村很多學校不開設美術課或者是虛設美術課,或許多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落后,局限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和對興趣的培養。在素質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如何培養技校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呢?
一、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一)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美術是學生認識世界過程的一種表現,需要表達對事物的認識時就有畫畫描述的沖動,教師要在課堂上引導好學生,激發其熱情。教師只有了解學生心理,正確的引導,才能培養其學習的興趣。
(二)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1.興趣,從新課導入開始
成功的一節課,從開始就應引人入勝,讓學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對新課產生濃厚興趣,因此對新課應作精心的設計。導課是一種教學藝術,它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進行創造性的設計,如在《繽紛的色彩》這一課中,教學時首先讓學生走進大自然,置身于鳥語花香之中,體會大自然的色彩以及色彩帶給人的感覺,通過聽音樂《春來了》激發學生的情緒,讓其沉醉于多彩的春天美景中,隨著自然美的韻律,學生對色彩有了不同的體會——有的表現出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有的表現出生命、韻律的線條。
2.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美術是視覺藝術,需要通過視覺來獲取信息,這就必須強化直觀教學。將現代化的電化教學手段引入美術課堂,使教學媒體多樣化,就可以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來參與感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增強教學效果。以往,我們示范作業時,教師邊講邊示教,但終因空間狹窄、視野遮擋、前后不連貫等原因,很多學生無法清楚而完整地看到整個演示過程,因而有一部分學生不會做或不想做,大大削減了對美術課的學習興趣。但我們如果運用實物投影儀,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學生通過畫面,能清楚地看到教師的整個演示過程,同時,優秀學生也可以上臺嘗試作業或演練,或將作品通過投影儀進行展覽,并讓學生自己講解、自我評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和能動性,讓學生盡興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提高和擴大了的教學效果。
3.采用美術、音樂互補教學法
喬治·羅曼諾夫試驗證明:不管在任何時候,音樂都能直接刺激大腦神經,引起興奮,并由此產生創造靈感。音樂以其明快的旋律,能夠改變美術課堂教學的沉悶氣氛。因此,在美術課教學中注入音樂內容,使上課過程做到“聲中有畫,畫中有聲”,兩者和諧統一,從而既有利于創設課堂教學的審美氛圍,又有利于學生愉悅身心、激發靈感、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操。
比如在《平面構成》一課中,當講到畫面節奏時,播放動聽而富有節奏的音樂,學生的情緒馬上被調動起來,對原本抽象的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美術、音樂互補教學法根據學生好動、愛唱、愛畫的特點,借助多種教學手段,把美術、音樂的因素和諧地融為一體,達到了活躍氣氛、愉悅身心、陶冶情趣、誘發靈感、開發智力的教學目的。
4.采用啟發式教學,讓臨摹轉向想象力的培養
模仿是人的本能,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臨摹教學是必要的,但吸收傳統的審美觀念和造型技巧,不等于千篇一律的照葫蘆畫瓢,這樣不但破壞了學生感知認識,而且束縛了學生的創造思維的發展。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它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故而在美術教學中貫徹“啟發式”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藝術創造想象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其主要特點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積極思考,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并發展智力。
如在《指紋畫》一課教學中,我在導入新課前提示大家:老師今天沒帶筆,只有一雙手,就用手來畫,然后帶領學生們用手指在紙上自由地隨意按涂,讓他們在自我欣賞一下自己的“得意之作”之余,提示學生去觀察自己隨意之中按出的指紋象什么,啟發他們的想象力,然后播放植物、動物的圖片,請學生觀察圖片與自己的指紋的聯系與區別,再用幻燈示范用手指印按畫出的葡萄、青蛙等圖案,講解其中的方法與規律,這樣層層引導,使學生的作品既體現了創造意識,又有技法的交融和靈活運用,畫面美觀、耐看而有創意。
二、培育美好情感,鼓勵個性發展?
美術教師是美術教育工作者, “教育”兩個字才是最重要的,首先,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僅僅掌握美術技法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不僅僅是灌輸知識,青少年的感情純真豐富,在他們的眼里 ,很多東西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太冷靜,應該充滿激情,用高尚美好的感情去感動他們,讓他們學會從最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懂得利用身邊平凡的事物,創造美。使他們對生活有一種積極快樂的態度,能以美的感受,面對人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熱愛一切美好的事物,使他們的身心得以全面健康地發展。
藝術需要個性,沒有個性就無所謂藝術。教師應尊重孩子的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現形式,方法等等,使他們形成自己不同的風格,切不可強求一律。藝術的魅力就在于審美個性的獨特性 ,越有個性的藝術就越美,越能發現獨特的美的人就越有審美能力,越有創造力。
藝術就要不斷創新,就要張揚個性,有時候就要突破權威,在美術課上,不以師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變“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為“教學相長”的朋友關系,時時為學生創造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美術課上讓學生暢所欲言,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張揚自己的個性,例如在《化裝晚會》一課時,鼓勵學生們紛紛把自己裝扮成各種角色,用不同的材料制作面具頭飾服裝,對有創意的學生加以表揚,每一個學生都在張揚自我的個性,充分發揮個性的潛力與魅力,課堂上精彩的表演,熱烈的討論,動感的音樂,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讓每一位學生充滿了自信,更加熱愛生活,并且深深體會到智慧的創造力所帶來的無窮的快樂。
三、為學生提供創新與表現自我的機會
在美術教學中,常常開展一些有利于學生創新的活動,為學生多提供表現的機會。
如“美化我們的校園”活動,號召學生在教室內外制作出美妙的圖畫手工,美化課室的環境。這一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創作興趣,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施展了他們的創造才能,而且樂此不疲。經常搞一些展覽:如“漫畫展”,“手工小能手”等美術活動,這些活動給學生更多地表現自我、勇于創新的機會,進一步提高了同學們學習美術課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的老師”,美術賦予了學生敏銳的眼睛、靈巧的雙手、豐富的想象力和一顆善感的心,教師應從自身出發,了解學生,轉變觀念,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美)魯道夫.阿恩海姆,郭小平(譯).對美術教學的意見[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3.
[2]尹少淳.創造力與美術教育[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1994.
[3](蘇)德廖莫夫.美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