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學通+任靜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必須緊密貼近學生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由學生自主實踐和探索,要以活動促發展,讓學生主動實踐,主動探索,主動創造,大膽探究,敢于質疑。讓學生通過實踐,實現課程向生活領域和社會領域的拓展,真正做到讓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關鍵詞】社會;生活;實踐;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緊密貼近學生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由學生自主實踐和探索,體現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課程。它注重教育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強調的是學生的親身經歷,親身實踐。農村小學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存在著條件差、觀念舊、師資弱等客觀條件,但也并不缺乏自身特有的優勢條件,即有豐富的課程資源。因此,農村小學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必須要走符合農村特色、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當地資源之路。要以活動促發展,讓學生主動實踐,主動探索,主動創造,大膽探究,敢于質疑,真正走進生活,親近實踐。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積極開發并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讓學生通過實踐,實現課程向生活領域和社會領域的拓展,真正做到讓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一、開放多維課堂,讓學生體驗生活
小學綜合實踐課要回歸生活和社會,我們不能將學生圈于學校內,而要以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為線路,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的活動網絡,全面實施教育。引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在家庭、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動的組織形式要根據時空的特點,因地制宜,要通過各種生活體驗活動,滿足學生的天性,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快樂的同時獲得發展。
愛好游戲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抓住學生的課間游戲,把其有針對性地引入到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對學生的吸引力極大。課間,跳皮筋女學生都喜歡。但就在幾條線反復交叉變化的過程中,不也存在著許多內在思維的過程嗎?哪一條線與哪一條線交叉,會出現什么樣的圖案、怎樣還原等,都是鍛煉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好機會。我設計的“跳出新花樣”活動課,就是讓學生大膽地利用跳皮筋的方式設計一個圖案,再還原,學生爭論激烈,思維活躍,展現設計時十分快樂。其實在整個活動的始終,學生的頭腦都在動著,思維能力的訓練、創新精神的培養都在默默地進行著,但他們自己感到輕松、愉悅。
二、搭建幸福舞臺,讓學生深入生活
愛因斯坦曾說過: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么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為學生創建一個釋放幸福的舞臺,給予每一個學生自主活動和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去開展活動,并在活動中及時給予鼓勵與幫助,讓學生深入生活。
心理學告訴我們,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發揮。孩子們需要的是自由發揮的空間,他們都渴望個性解放的機會,而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為孩子創造一個這樣的機會。例如《校園里的浪費現象》主題活動課上,我給了孩子們開放的討論話題:同學們,當你看到主題為“校園里的浪費現象”時,你有什么想說的嗎?如果有同學不想參加這項活動,你又想說什么呢?你能把校園里的浪費現象告訴大家嗎?這樣的話題順應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很快讓學生話匣大開,自由地尋找傾訴對象,自由地捕獲需要的信息。這次主題活動,我帶領學生們走出課堂,踏遍校園的每個角落,指引他們觀察校園的各處角落,做好記錄。然后回到課堂,利用開放的討論形式,讓孩子們不拘一格,可以同桌組合,可以找合作伙伴,可以小組與小組結合,還可以邀請老師參與,大家一起互相交流觀察到的各種現象。此時老師已是孩子的朋友,孩子們之間已是無話不談的知己。最后,我作為一個指導者,提出一個辯論問題:怎樣看待校園里的浪費現象。讓學生分為正方和反方進行辯論。霎時間,課堂里面的同學七嘴八舌地在爭論問題,學生舉手積極,聲音洪亮,爭問搶答,辯論激烈。連平時膽量極小的同學,在這次辯論會上也大膽發表了自己的見解,真正各自亮出了學生的個性光彩。正是這種平等的氛圍,讓孩子們有了心理的安全和自由,他們參與的主動性高漲,思維活躍,從而使師生、生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很自然、很順暢。
三、賦予激勵評價,讓孩子愛上生活
林肯曾經說過:“評價是一種民主協商、主體參與的過程,是評價者與被評價者共同進行的心理建構過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內容包括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以及學生對學習方法的研究和掌握情況。例如每一次活動過后,都會有一張評價表,我們先由學生填寫自己在活動中的積極性、協作精神、技能掌握情況等。通過表格的填寫,加深了學生對活動過程的反思,幫助學生懂得做事要有積極性,要有協作的精神等孩子都是要面子的,都會對自己的表現加以肯定。我們老師在給他們評價時也不要抹殺孩子的積極性,盡量給他們肯定,讓他們看到努力的成績,看到希望,在下一次活動中付出更多的汗水。總之,我們的評價要有啟發性,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在成長中愛上生活。
靈感的火花來自生活,智慧的源泉來自生活,情感的體驗來自生活。總之,綜合實踐活動這一門源于生活的課程,既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主陣地,同時也是品德教育的大課堂。只有真實地從生活中走來,只有教育者不斷開發新型的課程資源,才能讓學生領悟生活的奧秘,體驗人生的意義,才能使教育的境界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賀春健.淺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回歸生活[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0(6).
[2]任定保.回歸生活:綜合實踐活動的源頭活水[J].新課程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2005(3).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