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廣
【摘要】針對初中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較強,在課堂上喜歡表現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特點,設計處理好課堂提問,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本文主要總結了四種提問方式:聯系學生的知識,層層深入提出問題;聯系實際列舉式提問;物理知識應用性提問;引起爭論,激發思考的提問。開展提問式教學的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科學、技術和社會關系的認識,有助于發展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愛好,有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自主性發展,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
【關鍵詞】漸進式提問 列舉式提問 應用性提問 激發式提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156-02
課堂提問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師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恰當而藝術的提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同時也可以了解學生學習掌握物理知識的情況,而且可以激發學生能積極思考,開發學生的思維,啟迪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課堂提問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物理知識,進行課堂教學和課堂反饋的重要手段。初中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較強,在課堂上喜歡表現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針對初中學生的這些特點,設計處理好課堂提問,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我嘗試采用下述幾種提問方法,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聯系學生的知識,層層深入漸進式提問,導入新課
在教學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應具有開放性,在開放式提問的推動下,學生必然會展開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維活動,在產生大量答案的同時獲得新奇獨特的反應。漸進式提問法就是暫時回避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利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奇怪現象,創設情境,發問學生,進行思考,尋求真諦。而這些問題我們可以設計成具有開放性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從問題情境出發,多角度,多層次地去探究問題。例如在講解串聯電路的特點時,我設計了如下問題:亮度可調節的臺燈的亮度(或收音機音量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答:與電流強度有關)改變電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變電壓或電阻)改變電阻有哪些方法?(答:改變導體的材料、截面積、長度以及溫度)我們學過的什么儀器可調節電流的大小?(答:滑動變阻器)滑動變阻器如何連接在電路中?(答:串聯)進而提出滑動變阻器串聯到電路中后,各部分電路中的電壓、電流如何?自然導入了新課。這樣設計的問題,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聯系實際列舉式提問
在單元或綜合復習時,由學生聯系所學的物理知識,列舉日常生活中的實例,來說明物理現象或原理。例如:“舉例說明分子是運動的”,“舉例說明應用杠桿原理的工具”。這一類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努力搜尋記憶中的生活知識,在相互啟發下,可舉出更多的例子。我處理這一類問題的方式,一般是將學生舉的例子簡要記在黑板上,再由學生分辨哪些舉例是對的,哪些錯了。然后再把對的進行分類。例如上面舉例中的第一題可分成氣體、液體、固體三類分子運動現象;第二題可按省力、費力、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分類。這樣處理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三、物理知識應用性提問
學生如果在教師的啟發下,運用學過的物理知識成功地解釋或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問題,他們不但會感到一種學以致用獲得成功的喜悅,而且還能激發積極思考,培養運用所學的知識動手動腦解決實際問題的好習慣。學生的學習過程究其實質是個認識過程,教師恰到好處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而還能促其知識內化,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的如何,取決于教師引導啟發作用的發揮程度。因此,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具有很強的啟發性和誘導性,而答案又不是輕而易舉可以得到的。必須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努力才能獲取,必須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努力能才獲取,使學生感到問題既熟悉又不能馬上解決,從而引發思考,促進探索。 “熱水瓶是如何防止熱傳遞的?”這是教師提問的一般方式,學生也能作出正確回答。我嘗試改成這樣的問題:熱水瓶外層玻璃破碎后為什么不保溫;新買的熱水瓶不保溫可能是什么原因?對照實物讓學生對不銹鋼保溫杯與常見的玻璃保溫杯的保溫原理和保溫性能進行分析及比較,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作出正確解答。如果有條件,針對課堂提出的問題,安排學生課后進行一些小實驗、小修理、小制作,對加深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更有幫助。
四、引起爭論,激發思考的提問
爭論可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通過爭論解決的問題,理解特別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講解所無法達到的。容易引起爭論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現實與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時形成的概念與嚴格定義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問題,設計一些問題,引起學生的爭論,對澄清學生的錯誤認識大有好處。例如力學中“力是不是物體運動的原因?”以及“在平地上挑著東西前進做不做功?”等問題,引導學生對照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辯論,收到的效果比較理想。
總之,課堂提問要針對初中學生的特點,盡量結合生活實際,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問題,并注意在提問中點撥啟發學生分析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