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一 高飛
摘要:近年來,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在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的過程中,需要格外重視城市的道路建設。當前城市面積不斷擴大,道路建設面積不斷的增加。這樣就造成了城市在雨季的時候,道路不能很好地排水,從而導致出現洪水蔓延等問題。所以對于當前的城市建設需要運用到海綿城市建設的一些觀念。以此來解決現代城市的洪水等問題,同時也可以將城市的雨水變成資源,再次利用。所以本文就是從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出發,分析一下市政道路在建設過程中運用到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的重要性。同時也介紹了,在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下,當前城市道路的建設方法。
關鍵詞p;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市政道路;設計理念
引言
近年來在雨季到來時,我國多個城市會發生嚴重的內澇,給人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較大的威脅。當前城市內澇的發生與城市大量硬化建設有著直接的關系,這些硬化建設影響了雨方的滲透能力,導致地表徑流量增加,一旦雨水量較大時,則會產生嚴重的內澇。針對于這種情況下,當前城市市政道路設計時,需要運用海綿城市理念,以滲、滯、蓄、凈、用、排等作為設計的重要方針,有效的解決城市內澇問題,實現雨水的合理利用。
一、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性
“海綿城市”建設能夠在防雨防洪的同時,有效利用豐富的雨水資源。建設“海綿城市”的目的是改善城市的排水狀況,優化城市建設的力度,使城市能夠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由此可知,建設“海綿城市”最重要、也最有價值的意義就是:其能夠保證城市在防雨防洪的同時,豐富的雨水資源能夠得到有效利用。從防雨防洪的角度來說,建設“海綿城市”是為了緩解城市的排水壓力,避免城市在遭遇暴雨襲擊時防水防洪系統不能滿足使用要求,這是建設“海綿城市”的根本目的,也是基本目標。從雨水資源利用這一角度來說,建設“海綿城市”最大的價值在于幫助城市有效利用雨水資源,這也是“海綿城市”這個名字的由來。顧名思義,“海綿”就是不僅能夠吸水而且也能夠排水,吸水是為了緩解城市旱澇期間的排水壓力,排水是為城市生活和生產供應水。眾所周知,水資源是當下我國城市建設中短缺的資源之一,而“海綿城市”能夠為城市生產生活供應足夠的水資源,這就是對城市建設最大的貢獻。
二、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
(一)“海綿城市”的理念內涵和建設意義
“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在實際工作中,對不同的設施及其組合進行科學、合理的平面設計和豎向設計,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減小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同時,還要統籌協調各專業,建設各類海綿性基礎設施,統籌實施水系保護和生態修復,增強城市的防澇能力。“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是一種科學的城建理念,是對環保理念、生態理念、自然和諧理念等的深入滲透,它體現了城建可持續這一準則,能夠支持城市的深入建設和可持續開發。
(二)“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思路
市政道路在城市各類基礎設施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但受到市政道路自身平面性和帶狀性的限制,“海綿城市”理念的運用主要體現在“滲、滯、凈、排”4個方面。例如,透水路面可以使雨水下滲,并通過結構層和基層的過濾實現水體凈化,從而完成對地下水的補充;下凹式綠地可以減慢徑流的流速,并通過雨水管網實現排放,降低市政雨水管網系統的壓力。
三、海綿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設計
(一)道路橫斷面的設計
在進行道路橫斷面設計時,確保滿足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布置寬一點的綠化帶,這樣道路范圍內的雨水能夠快速向生態滯留帶內匯集,有利于地表徑流量的降低。通常情況下,道路橫斷面以三幅路為主,即由中央向兩側依次為機動車道、綠化帶、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這其中可以將道路綠化帶設計為生態滯留帶,在道路北側紅線外設置下沉式綠地,道路南側設計為植草溝,與植物園景觀有效銜接,從而打造成路邊景觀帶。
(二)道路路面材料的選擇
在道路路面材料選擇上,盡可能選擇透水瀝青混凝土和透水磚,在滿足道路使用功能的同時,有效地滿足要道路透水、抗滑及降噪等要求,這對于城市建設水平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而且還對城市生態環境進行了改善。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選用透水瀝青路面作為車行道路面,以全透水式瀝青路面和半透水式瀝青路面為主,全透水瀝青路面面層下面不進行防水層的設置,而且瀝青下面層和基層都為透水層,這樣地表降水能夠有效地滲入到路下土基中。利用透水磚來鋪砌人行道路面,采用碎石層作為墊層。這類透水人行道屬于多孔結構,降水能夠快速的滲透到地表,實現對地下水源的補充,而且對調節城市溫度和濕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外,這種多孔結構表面較為粗糙,具有較高的透水性,路面不易積水,更易于行人行走的安全。
(三)生態滯留帶、生態樹池的設計
種植土壤位于綠化帶和生態樹池中。在填土前,必須將礫石和土壤放在綠化帶下部和生態池中。礫石下部還應配有滲水管。填充后,陶瓷顆粒灑在其上,可以更全面地保持滲水管的重要作用,保持土壤潤濕性。在綠化帶的設計中,盡可能在凹廊走廊的設計下,可以有效地實現雨的收集。此外,礫石盲溝布置在綠化帶下方,礫石層布置在溝渠的底部。
(四)城市道路建設總體規劃
《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要求,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要充分保護河流、綠化、樹木等自然原生態環境。所以,在城市道路建設的前期階段,應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結合城市已有的地理環境,在盡量不破壞原有道路排水系統的基礎上,繞過天然河流和湖泊規劃道路的建設路線,合理規劃道路建設的空間布局,通過道路建設天然綠化帶、人行道等完成對雨水的滯留、滲透、凈化,實現道路低影響的建設目標。
結語
針對海綿城市建設方面,住建部還發布了相關的技術指南,為海綿城市的建設提供了必要的指導和依據。在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設計中進行運用,會涉及城市較多的部門,需要各個部門要有效地配合和協調,落實好政策及相關措施,確保城市道路實現吸水、蓄水、排水、利用,實現雨水資源化,有效地補充城市地下水及減輕城市內澇,進一步改善城市水環境,為城市的健康、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高振波.鄭州市常西湖新城市政道路海綿城市技術措施設計與研究[J].中國勘察設計,2016(11):70-73.
[2]鄧衛東.海綿城市理念在道路排水設計中的應用[J].給水排水,2016(11):18-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