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菲 李濱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海綿城市建設地大力推進,其呈現出的復雜性和系統性使業界逐漸認識到海綿城市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使海綿城市建設能夠可持續性、常態化地健康發展。如何全面完善海綿城市建設相關制度;如何充分體現技術支撐作用;如何保障資金來源的可持續性和如何提高公眾參與意識,切實維護公眾利益等方面問題。
關鍵詞:海綿城市;建設;對策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對于海綿城市建設研究越來越關注。然而在海綿城市建設當中,依然有很多問題存在,這些問題很多都需要由專業的科研人員進行解決和處理,才能有效提升海綿城市建設的質量。文中針對海綿城市建設展開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了解決策略,僅供大家參考。
一、海綿城市的意義
由于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雨季都在夏季,防汛防澇自然成了各地當局和老百姓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在過去,城市雨水管理的主要思想和理念是“以排為主”,與傳統的城市對于雨水管理的理念相比,一方面,海綿城市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傳統思想對于雨水管理的拘束,盡可能多的吸收納盡水資源,為城市所用,極大的保護了水資源和城市生態系統,雨水通過這些“海綿體”回用、下滲、凈化、滯蓄,最后剩余部分徑流通過管網、泵站外排,從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統的標準,通過減少徑流系數的方式,使較大降雨量得到就地吸納,降低城市內澇的影響,最大限度的減少對城市原有水生態環境的破壞;另一方面,按照對城市生態環境影響最低的開發建設理念,合理控制開發強度,海綿城市建設非常注重對天然水系的保護利用,大大減少了建設排水管道和鋼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在城市中保留足夠的生態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積比例,大幅減少水環境污染治理費用,降低城市內澇造成的巨額損失,從而變相地增加了城市的經濟效益。
二、海綿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究
(一)海綿城市建設當中國家政策法規的支持力度不夠
在我國海綿城市建設的話題依然比較新穎,其相關建設理論依然立于初步探究階段,在進行海綿城市建設時就會暴露出很多讓人難以預料的問題,急需解決。同時,與海綿城市建設有關的政策法規也需要伴隨著海綿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不斷進行歸納、探究與調整。如果沒有國家政策法規的扶持,那么海綿城市建設就會缺乏標準化、體系化的規定,嚴重時還可能出現無法可依的現狀,使得城市建設混亂不堪,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基于建設海綿城市的科技研發嚴重滯后
海綿城市的建設是國家近些年來提出的一個比較新穎的理念,作為一個新生事物,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發進行研究和分析,以減少建設過程中的未知風險。但是,目前由于我國科技水平落后,基于建設海綿城市的科技研發遲遲不能步入正軌,對其科技研發人力、物力的投入有相對較少。在此過程中,人才的短缺、技術的不足都會影響科技研發的成果和水平。由此可見,我國基于建設海綿城市的科技研發工作的路還很長。
三、海綿城市建設中相關問題的應對策略
(一)進一步完善技術體系及其應用原則
(1)技術適應性。各城市在進行規劃設計前,應先開展場地技術適應性專題研究,綜合分析土地利用性質、降雨規律、地形地貌、徑流雨水水質特征、排水防澇標準和經濟社會條件等關鍵因素對技術適應性的影響程度,進而劃分技術適應性優先等級,為后期技術設施的合理選擇提供重要依據。(2)技術創新性。鼓勵適合不同區域特點、場地條件或解決不同關鍵問題的技術產品研發或專利申請,同時也鼓勵開展針對不同技術設施的設計參數、材料選型、填料配比等基礎性研究工作,提高技術適應性和實用性。(3)技術科學性。設施或產品的選擇以及系統技術路線的針對性上。一些規劃設計人員常常以市場上相關產品為設計出發點,被產品“綁架”,或盲目地采用新技術、新產品,并未因地制宜地考慮。因此,應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靈活應用各類單項設施及其組合,優化設計,并以排水分區為基礎,合理銜接紅線內外城市用地和協同場地內外控制設施,實現區域整體達標。
(二)強化宣傳,使人們意識到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性
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雨水對城市的影響,因此加大其宣傳力度,使人們了解到相關的基礎知識,意識到海綿城市建設對于城市生態的重要性,這對于提升海綿城市建設質量至關重要。一旦,每個人都擁有保護雨水資源的認知,強化海綿城市建設的力度,那么我國海綿城市建設的進程將會得到質的提升。
(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研水平
海綿城市在我國的發展還任重道遠,國家應該加大刊其資金投人力度,加強政府補貼,拓寬融資渠道,鼓勵光進技術的研發。引進先進技術和人才,但也不要盲目引進,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避免國外引進的低影響開發設施的技術在我國“水土不服”的現象。最后,建立示范性海綿城市工程,為我國海綿城市的建設樹立標桿,最大程度的保障城市生態安全。
(四)大量制定支持海綿城市建設的政策法規
因為現在所發布的通知類文件并不具備強制法律效力,出臺強制性的政策法規以促進海綿城市開發的實施。在制定強制性政策法規的同時,也需要制定一些對應的激勵政策。在符合考核指標,項目預期的基礎上,給予經濟上的政策支持。
(五)因地制宜,統籌兼顧
①各個城市的區域位置、水文特點以及氣象條件等因素存在較大的差異,規劃控制目標也就有一定的差別,要結合城市實際發展需求,因地制宜,做好整體城市規劃與建設,控制商業用房建設數量,逐步加大城市綠地面積,確保城市海綿體充足;②城市要立足于自身發展的實際,做好整體規劃和建設,減少商業用房的建設,不斷的增加城市綠地諸如小公園、濕度面積。保障城市有充足的海綿體可以對雨水進行吸收,增強土地的滲透能力,實現雨水的再回收和再利用;③優化管理體制,將低影響開發進行工作結構分解,分解為規劃、設計與建設、運營管理三個階段進行分工責任制,避免發生各職能部門推脫責任的現象。
結語
建設海綿城市,具有防治水環境污染、節約水資源、治理城市內澇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對海綿城市的建設予以充分重視,對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出現的難點問題,要積極思考,主動協調解決,才能促進海綿城市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旭.建設海綿城市理論及難點對策[J].科技經濟導刊,2016(4):56-58.
[2]邱睿.海綿城市建設的難點與技術關鍵點分析[J].現代園藝.2016(6):12-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