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藝術需要在生活中成長成就,真正的藝術教育和生活也是息息相關的。如何才能將現實的生活和學生的美術教育相結合呢?通過不斷地探索和研究,認為教師可以通過如下方式來讓美術教學和生活聯系起來:首先,在輔導過程中,應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其次,在輔導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實際生活;最后,藝術來源于生活,美術創作也應該回歸到生活中去。
【關鍵詞】藝術 美術 教育 教學 創作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199-01
國家教育部發布的小學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應該加強學生的藝術教育和其他學科教育的融合,與學生一起體驗生活,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實際的美術教育中,要讓學生結合生活,通過生活來充分地體驗和了解藝術。生活是藝術的源泉,要想創作出好的美術作品,就必聯系實際生活,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創作好的美術作品。
如何將實際生活和學生美術創作輔導結合起來呢?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通過情境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
在教學輔導的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美術教學的內容來營造一定的生活情境。結合美術輔導教學的內容對學生進行生活情境教學,不僅僅可以使得學生將藝術和生活相結合,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目前,情境教學已經廣泛應用于學生的美術教育活動中。在情境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幾點:
首先,開展情境教育必須要和學生的年齡和心理認知程度相符合;其次,情境教育在建立的過程中應該和教學的內容相符合;第三,開展情境教育應該設置為多樣化,營造教室輕松快樂的氛圍;第四,情境教育應該和學生的生活相符合,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使得教學的內容多樣化,讓學生獲得更多美術創作的生活元素。
例如,輔導學生美術創作時,教師可以教兒童一些歌曲或者是童話故事。老師可以以一個童話故事作為引導,引入到美術輔導的課程中,再加上音樂的配音,配上音樂和圖片,通過這種生活化的故事激活小學生的想象力,從而使得美術課程變得更加有趣。因為聽故事,說故事,是小學生最喜歡的事情,也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事情,教師通過構建帶有生活情境的各種講故事的方式,讓生活中的故事,成為他們創作的素材,激活他們的想象力,打開他們創作的想象空間。
二、將美術輔導和生活緊密相結合
藝術來源于生活,每一種藝術形式,在生活中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對應的或者類似的模型。因此,教師在開展美術輔導之前,一定要根據輔導內容,領著學生去體驗生活,尋找生活中的美術靈感。
比如說建筑繪畫是美術輔導的一個重要類別,特別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美術創作的空間感、立體感和位置感。如果讓小學生單獨去想象,則畫出來的建筑通常比較簡單,如果在老師進行輔導之前,選擇一些當地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根據不同的角度選擇不同的場景,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意愿,使學生身臨其境,充分參與到這種體驗和感受當中。學生對于建筑觀察的角度不同,心中的感受不同,畫出來的建筑也就不一樣,這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美術輔導方法。
在美術輔導中,老師應該靈活運用教學和輔導材料,充分開發輔導的資源,營造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輔導內容和現實生活相結合。我曾輔導學生進行美術創作,最初學生不知從哪下手,我就讓學生觀察自己的課堂生活,校園生活,家庭生活,參與的社會生活,來進行創作。有了這些生活的觀察,學生的創作熱情和靈感被激發,創作了很多畫,如表現課堂生活的《今天我當小老師》,表現校園生活的《清晨的校園》,《丟沙包》,表現家庭生活的《媽媽,您辛苦了》,表現社會生活的《敬老院的故事》等,作品類型豐富,繪畫形式有國畫,紙版畫,蠟筆畫等,創作角度體現了童真和觀察力,其中不少作品都發表了,這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他們找到了通過觀察生活尋找藝術創作靈感的途徑。
三、引導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良好創作習慣
有一句話說: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美術創作,最需要的就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我們美術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引導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發現美的良好創作習慣。
藝術來源于生活,可以說美術教育的每一份作品基本都是生活的結晶和日常生活的表現,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美”。所以,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式的教育,來展現生活的藝術。比如說外出,學生可以在外出對自然界的欣賞,探討每個學生眼睛中不同的自然界,然后進行交流,這樣不僅僅分享了每個人發現的不同的美,同時還可以擴展視野。
春天的時候,我帶領小學生去野外寫生,活動名稱就叫做“尋找春天”。內容不限,題材不限,自由發揮。有的學生認為春天在一片片綠葉上,于是山林樹木成為創作對象;有些學生認為流水陽光是春天,于是畫筆盯著波光粼粼的小河;還有一些認為野外的油菜花、飛翔的燕子等是春天,在孩子的筆下,春天是多姿多彩的。
除了上面專門的安排觀察,我還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觀察人的表情,觀察生活中一切的事物,然后用畫筆表現出來。有個小學生通過觀察,畫出了她喜歡的校園中的那個大槐樹的一年四季的變化,這就是藝術,這就是美。
四、結語
學生對美術的認知和創作來源于生活,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接受能力。作為小學美術老師,在輔導學生美術創作中,應該積極地盡可能地給學生展示更多生活的東西,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的觀察,獲得更多的美術創作資源。我告訴學生,生活中充滿了美,引導學生從最接近他們日常的生活來進行觀察和發現,將美術創作和日常生活相結合,讓學生發現,美術其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將美好的一部分通過畫筆展現出來,就是美術創作。讓學生在生活中創作,將創作融入生活,這是小學美術輔導教學中,我的心得。
參考文獻:
[1]章超葉.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4,(13):114.
[2]李海魁.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J].學周刊,2013,(20):205.
[3]黃向榮.巧妙激發學生進行美術創作[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2):231.
作者簡介:劉偉偉,1975年出生,女,漢族,湖南岳陽,小學美術一級教師,教科室主任,本科,湖南省岳陽市岳陽縣榮家灣鎮荷花塘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