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嬋
【摘要】管理與治理,一字之差,但區別很大。本文在全面分析管理與治理的概念、特點的基礎上,充分把握管理與治理的內涵,從而進一步梳理管理與治理二者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正確地解讀治理與管理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管理 治理 內涵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230-02
一、管理的內涵
人類社會關于管理的思想由來已久,不同時期對于管理的定義有著不同的理解。要想對管理的內涵獲得全面的認知,需要對其追根溯源,同時考察中西方不同語境下管理的定義。
管理一詞由“管”與“理”組成。在中國古代,“管”本義是指一種吹奏的樂器,用一只手控制許多的小孔,引申為一個人控制一群人?!袄怼睆挠?,本義為治玉,即把玉石按照其紋理打磨雕琢為玉器。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的管理強調通過對人的控制來實現既定的目標。還有另一種解釋是將“理”拆分為“王”、“里”二字?!巴酢敝傅弁?,“里”指規整的居民區。因而“理”是指帝王對居民區的安排、規整?!肮芾怼币辉~,在中國古代就已經出現,指有一定職權的人,對所管轄的事物進行安排和整理。
現在我們使用的“管理”一詞,主要源于西方的“管理”,即“management”。西方學者關于管理概念的研究十分豐富,現代管理學之父、美國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認為: “管理是任務,是一門學科,管理也就是人民?!?他認為管理具有專業性、技術性的特點,管理者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能、運用一定的方法。也有很多學者從管理的職能,包括領導、控制、協調等突出管理的內涵。
管理的定義有很多種,在不同時期,人們對管理的理解會發生變化,并不斷豐富完善,不同的學派也會在定義管理時側重點不同。我國學者對于“管理”的理解也不盡相同。百度百科中這樣定義管理:“管理,是指管理主體組織并利用其各個要素(人、財、物、信息和時空),借助管理手段,完成該組織目標的過程?!?/p>
盡管中外學者們對于管理的理解各不相同,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特點。具體而言:管理的主體是人或組織;管理的客體是人、組織或物;管理的目的是實現特定的目標和提高效率;管理是一種工作過程,包括計劃、組織、協調等職能。筆者嘗試性的對管理的含義進行綜合性表達:管理是指人或組織對所擁有的資源進行計劃、組織、領導、協調、控制等活動,以期有效實現目標的過程。
二、治理的內涵
相較于管理,人們對于治理的理解會略感棘手。原因在于管理很早就存在于人類社會的各項活動中,而治理則是隨著社會發展到一定時期,經濟、文化、政治水平,進入高度發達的文明社會才出現的。因此,對于治理的理解,還有待人類社會的發展和實踐。
“治理”主要引介于西方,源于“governance”。治理概念源自古典拉丁文中的 “引領”(steering)一詞,原意是控制、引導和操縱。治理一詞最早出現在1989年的世界銀行報告中,隨后在許多國家的政治領域、社會經濟與管理領域開始廣泛運用。
治理理論的主要創始人之一詹姆斯·N·羅西瑙認為,“治理是通行于規制空隙之間的那些制度安排,或許更重要的是當兩個或更多規制出現重疊、沖突時,或者在相互競爭的利益之間需要調解時才發揮作用的原則、規范、規則和決策程序。”他認為治理活動無需依靠國家強制力量來保證實施,指出了治理的主體、目標及實現機制,并將治理與統治相區別。斯托克從治理的權力來源、治理的對象、治理的主體以及主體間的關系、治理的界限和責任幾個方面梳理了關于治理的五個論點。目前對于治理的理解較為權威的是全球治理委員會在1995年發表的《我們的全球伙伴關系》的研究報告。這份報告指出:“治理是各種公共的或私人的個人和機構管理其共同事物的諸多方式的總和?!辈娬{治理有四個特征:治理是一個過程;治理的過程的基礎不是控制,而是協調;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門又包括私人部門;治理是持續的互動。
關于治理的界定,大多是描述性的,通過歸納這些定義的共通之處,嘗試著這樣理解治理:治理是在一個既定范圍內,多種利益主體通過對話、協商、合作等多種方式,維持公共秩序,實現公共利益的過程。
三、管理與治理
通過對管理與治理概念的追根溯源,我們能夠更全面的把握管理與治理的內涵及特點,探尋二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管理與治理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主體不同。管理的主體是單一的,主要指政府,或者說政府在管理活動中占絕對優勢地位。而治理的主體是多元的,包括黨、政府、社會組織、各單位、人民團體等,提倡多元主體間的合作共治。第二,方式不同。管理主要是政府依靠自身的權力對社會事務進行部署、控制,方式較為單一且帶有行政命令的色彩。而治理是多元主體間的合作,有對話、協商、互動等多種方式,政府在治理過程中也不再是控制、管制,其主要作用是引導、宏觀規劃。第三,目標不同。管理強調效率和效益、維持秩序,而治理的目標是“善治”,即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強調在一定社會條件下或特定范圍內不特定多數主體,在利益一致條件下利益的共享性、長遠性。
管理與治理雖然存在很大區別,但二者之間的關系不是對立的,管理最終要走向治理,治理是管理的更優形式。管理和治理都是為了更高效的實現既定目標,而治理的目標則更突出強調了利益的共享性和長遠性,使目標盡善盡美。通過有效的管理實現了既定的目標之后,這一過程并不會停止,人們開始了更高層次的追求,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可持續性、共享性等等。這時就需要提高管理效能、優化管理手段、完善管理主體,以滿足多數利益主體的利益需求,這一過程就是管理開始向治理轉變的過程。管理最終的歸宿和落腳點還是治理,“善治”是全人類共同的美好追求。
參考文獻:
[1][美]詹姆斯·N·羅西瑙.沒有政府的治理[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2]俞可平.治理與善治[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3]王曉升.從“管理”到“治理”——一個精神史的考察[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1期.
[4]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引論.政治學(人大復印報刊資料),2000年第1期.
[5]李風華.治理理論:淵源、精神及適用性[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