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翊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當前創新教育的號角已經吹響,在高職教育中同樣也是如此,應當如何創新教育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加高效、活躍、具有生命力的學習體驗。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所不斷思索的話題。本文就圍繞著機械設計課程,對其教育教學手段的創新提出幾點意見和建議,旨在不斷促進機械設計課程的水平和質量、促進我國高職教育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創新 機械設計 教育 踐行 質量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1-0234-02
引言
創新教育以學生為主體,極大地發揮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在加強學生理論知識學習效率的同時,培養起學生包括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等方面的能力,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尤其是機械設計這門課程,學生不僅需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更要有創新的思維和強大的動手能力,這樣才能夠創造出更加新穎的創新機械,不斷為將來走出校園之后的職業生涯做鋪墊。具體說來,創新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提升機械設計課程的質量:
一、創新教學理念
素質教育中,創新教育屬于重要環節,能夠讓整個教育過程賦予生命,讓學生不再沉溺于傳統的書本學習,而是將理論知識創新應用于實踐。在傳統的機械設計課堂上,教師是課堂中的絕對“霸主”,教師的教育理念十分落后,認為機械設計課程的目標就是讓學生了解和接受教材中的內容,于是站在講臺上拿著教材源源不斷的向學生灌輸相關的概念和理念,而學生只有坐在座位上被動的接受。然而,在這樣的課堂環境中,學生不僅很難在大量的信息中抓住重點和難點內容,進行深化學習,更會在枯燥單一的教學之下喪失對機械設計的學習興趣,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更是難上加難。教師必須創新教育教學理念,明確機械設計課程的教學目標,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以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為教學目標,用課堂引導者的身份不斷地幫助學生、指引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思考,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機械設計與應用水平。
二、優化教學內容
機械設計課程是一門十分復雜的學科,其中包含了包括機械制圖、機械工程材料工藝學、金屬材料及熱處理等等知識點,要想徹底掌握機械設計的方法,就要擁有將這些知識點進行融合和使用的能力。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的安排之前,要清楚認識到機械課程對學生各項能力的需求,不斷優化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在打好理論基礎的同時對當前機械設計中涉及到的工業生產相關技術以及行業發展趨勢等進行一定的了解,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從而實現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比如在進行齒輪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示范教學加入教學內容之中,將教學模型作為教學的核心道具,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模型中,使用不同顏色的齒輪來加強區分,引導他們觀察齒輪之間的緊密轉動所帶來的傳動性,從而深入地思考齒輪與齒輪之間的關系。
三、創新教學手段
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當前創新教育的號角已經吹響,在高職教育中同樣也是如此,應當如何創新教育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加高效、活躍、具有生命力的學習體驗。教師要綜合機械設計這門課程的性質與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采用更為新穎的教學手段,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機械設計課程的邏輯性強,教師可以結合當前課程的具體內容,通過實驗探究式或者小組合作式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提升學生的參與程度,提升教學質量。與此同時,教師應當在更加豐富的教學手段之下,根據由淺入深的原則科學設計教學順序,保證學生能夠以更加輕松的姿態循序漸進的對各個重要理論進行理解,逐漸的提升自己的機械設計能力。教師還應當將多媒體教學設備利用起來,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詳細介紹一些機械設計相關的案例,引導學生在案例中不斷思考。
四、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機械設計這門課程的實踐性很強,學生不僅需要有一個扎實的理論基礎作為基本支持,還需要具備過硬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當不斷加強學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讓學生了解各種機械零部件、機械傳動裝置等等,為學生以后的職業生涯打好基礎。教師可以增加實驗教學的頻率,通過實驗教學鍛煉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探究過程中遇到問題的時候,教師不應當幫助學生解決,而是鼓勵學生自己進行嘗試,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思考,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當前高職機械設計教師應當不斷響應教學改革的口號,正確認識機械設計課程的性質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的創新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加強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杜水英,陳雪嬌,部利群,王麗艷,李鐵軍,寧建榮.應用型大學本科課程機械類創新設計教學探索與研究[J].機電產品開發與創新,2016,v.29:No.15601:106-108.
[2]李天箭,丁曉紅.創新創業教育在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環節中的探索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v.33:No.23504:22-24.
[3]約翰遜P C.陸國賢,譯.機械設計綜合——創造性設計與最優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19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