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平 陳炳耀
【摘要】礦山機械是煤炭類院校中機械、采礦等專業的一門特色專業課程,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結合當前實際教學狀況,提出了教學單元設計思路和具體實施措施,通過在教學方法、實踐環節、考核等具體實施中,為《礦山機械》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參考價值。
【關鍵詞】礦山機械 刮板輸送機 微觀單元 模型教學
【基金項目】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6MS0549)。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1-0248-01
《礦山機械》主要介紹煤礦通用的采掘機械、支護設備、提升運輸設備以及礦井通風機、壓氣機、水泵等流體機械,讓學生掌握各種礦山機械的用途、工作原理、結構、性能、配套原則、使用維護和選型計算方法,是把學生培養成礦山建設合格工程師的必修課程。而其中的礦山運輸由各種設備配套而成,是保證工作面順利生產的主要環節,內容包含大量有關礦山運輸與提升的大型設備,重點講述這些大型設備的組成結構及性能特點,單純的課堂授課氛圍略顯單調乏味,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諸如刮板輸送機占地面積大且價格昂貴,很難健全實驗實訓室,最終導致學生對該門課程的理解只停留在理性認識的階段。
本文以《礦山機械》中刮板輸送機這一單元為例,微觀教學單元設計講授為主,強調以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組織實施教學與考核,這樣做有利于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
一、微觀單元教學設計
課程單元的結構必須完整,所以以刮板輸送機這節為例,首先突出培養的目標。整個課是圍繞能力訓練來設計的,明確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老師“講什么”并不重要,學生“做過什么”才重要,老師必須來主導課堂。其次以項目任務為載體對單元內容設計,要依據任務和問題的引入,精心設計系列任務,覆蓋整節課程。同時對任務的順序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由示范到獨立排開。最后教學單元設計完善,可以從單元與整個課程的關系進行探討,按照教學要求對刮板輸送機這節內容進行改造。教師在課程講述的過程中,力求講課條理清晰,邏輯性強,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對刮板輸送機的結構性能特點有一個理性的認識和了解。采用點-線-面”教學法,強調點帶線、線帶面、面帶體。以礦山運輸為核心點展開,刮板輸送機、 膠帶輸送機、礦車、礦用電機車、輔助運輸和礦井提升系統為面,從而構成整個礦山運輸的知識體系。
二、具體實施思路
本節課以理論知識為基礎,設備演示裝置為載體,結合周邊煤礦實際,對課程內容進行有序化整合。
1.加強教學水平的建設
采用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實現教學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并利用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將授課內容通過PPT以圖形、動畫、視頻等形式傳遞給學生,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
為了和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課上讓學生6-8人為一組,分組討論,結合本節布置任務和PPT呈現的設備圖片、視頻,討論分析刮板輸送機的結構和性能,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對知識加深理解。 同時將學生在小組中的表現計入平時成績,以此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
2.實驗室模型教學
仿真實驗教學是教育信息化建設和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購進運輸體系大型設備的實操演示仿真裝置,開展實驗,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學生可以結合仿真設備模型,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從而達到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教學目標。實驗室建設購進刮板輸送機、立井罐籠( 箕斗) 提升仿真裝置、斜井串車 ( 箕斗) 提升仿真裝置和普采工作面生產系統等多媒體演示裝置,在實驗課上學生進行實操。
3.加強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
加強校企合作聯合辦學,建立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進行現場教學。
三、微觀單元教學設計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礦山運輸體系中刮板輸送機的用途、布置方式、結構原理及使用方法。
2.能力目標:掌握刮板輸送機具體使用與操作步驟,并培養學生對該設備出現的故障進行分析和診斷的能力。
3.素質目標:培養學生認真嚴謹、團隊合作的職業意識, 增強學生的責任感。
課程教學設計的核心理念培養目標和職業技能的有機結合,微觀單元教學設計是實現該理念的主要手段,它能體現教學任務真實性,教學中提供模型實物,可以使學生感受到企業真實生產工作環境。同時以學生為主體,按照培養目標和能力的任務分解,既實現了對學生知識技能的考核,也培養了其學習狀態和職業素養,這一舉措為今后的教學改革提供了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汪愛明. 礦山機械課程教學工作的幾點研究[J].大學教育,2016:99-101
[2]陳加勝. 關于《礦山機械》課程教學的幾點研究[J]. 基礎理論研討,2012:57
[3]烏岳. “礦山運輸與提升”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研究[J]. 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6(1):109-111
[4]孫建平,劉志毅.高職《機械設計基礎》實驗室建設及運行機制的思考和探索[J].新課程,2016(9)
[5]孫建平,劉志毅.礦山機電專業的《機械設計基礎》實驗環節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3):251-252
作者簡介:
孫建平(1976-),男,講師,研究方向:礦山機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