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愛建
(山東省淄博市精神衛生中心,山東 淄博 255100)
?論 著?
針對性護理干預對精神科拒食女性患者治療效果研究
紀愛建
(山東省淄博市精神衛生中心,山東 淄博 255100)
目的 分析針對性護理干預對精神科拒食女性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精神科拒食女性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并按抽簽分配法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32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的護理干預措施;給予研究組患者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進食的恢復情況。結果 研究組進食恢復情況比對照組優(P<0.05)。結論 將針對性護理干預應用于精神科拒食女性患者的護理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進食率,建議臨床推廣。
精神科;針對性護理干預;拒食
拒食普遍存在于精神病患者中,是指患者有意識地拒絕進食食物的行為[1]。由于患者拒絕進食,導致其體內的水分及營養供應不足,容易發生電解質紊亂、虛脫等情況,從而致使患者的基本代謝失去平衡,給藥物治療帶來極大的困難[2]。有調查顯示,給予精神科拒食患者針對性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拒食情況,效果理想。因此,為了進一步確認該護理干預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選取了我院收治的64例精神科拒食女性患者作為此次觀察探討的對象,同時深入分析了該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現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精神科拒食女性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分配的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32例。對照組平均年齡(41.65±1.34)歲;受教育程度:小學學歷為7例,初、高中及中專學歷為16例,大專以上學歷為9例;躁狂癥10例,精神分裂癥9例,抑郁癥13例。研究組平均年齡(42.12±1.37)歲;受教育程度:小學學歷為12例,初、高中及中專學歷為6例,大專以上學歷為14例;躁狂癥12例,精神分裂癥7例,抑郁癥13例。根據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環境護理、用藥護理、定期復查等常規的護理干預措施。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運用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具體方法如下:
①對于懷疑飯菜有毒的患者,醫護人員可允許患者隨意挑選一份飯菜,以減輕患者的顧慮;或讓其參與配餐的工作,以消除患者的疑惑。②對于存在幻聽不愿進食的患者,醫護人員應在患者的耳旁以較大的聲音對其進行提醒勸導,以干擾其幻聽,促使患者的注意力被分散,從而誘導患者進食。③對于無心用餐、躁動興奮的患者,醫護人員應對其進行專人的管理,讓患者單獨地用餐,既能促使患者安心地進食,又能避免對其他患者造成干擾。④對于存在罪惡妄想、認為自己低人一等,不肯進食的患者,醫護人員可拌雜飯菜,促使患者認為是他人的剩飯殘羹,而主動進食。⑤對于存在牽連觀念、疑病妄想、消極自殺、不承認自己有病而不愿進食的患者,醫護人員應對患者進行耐心地解釋、勸導、鼓勵,或邀請其他的患者一起對患者進行勸說,從而促使患者進食。⑥對于存在緊張綜合征、木僵的拒食患者,嘗試對患者進行喂食,或在患者的床頭柜上放置飯菜,以促使患者在無人時能自覺地進食,必要時可對患者進行靜脈補液或鼻飼。⑦對于拒食的患者,除了對其拒食的心理因素進行了解外,還應檢查患者是否存在機體疾病,如疼痛、腹瀉、發熱等癥狀,如發生不良的情況應立即通知主治醫師進行處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拒食的恢復情況。如患者能主動地進行飲食,則為完全恢復;如患者需在督促下或他人的幫助下進食,則為部分恢復;如患者不能進行正常的飲食,且不愿進食,則為未恢復。(完全恢復+部分恢復)/總例數×100%=恢復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于護理后的進食恢復情況比對照組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進食的恢復情況[n(%)]
拒食是精神科患者存在的常見病態行為[3],這種行為需及時采用抗精神藥物進行治療,而藥物治療則是在患者充足飲食量的前提下進行。患者長期拒食不僅會影響藥物治療的效果,還會導致患者體內的水、酸堿平衡、電解質等失調[4],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精神科患者普遍存在語言障礙,醫護人員應對患者的飲食情況有充分的了解,并對其拒食的原因進行分析,根據具體的情況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每日根據患者的病情,定時定量地給予患者正確合理的飲食,以確保患者的營養、電解質及水的充分攝入[5],保證患者的藥物治療能順利進行,從而促使患者的生存質量得到提高。本文給予研究組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進食率,臨床護理應用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將針對性護理干預應用于精神科拒食女性患者的護理中,能提高患者的進食率,建議臨床推廣。
[1] 林建文,伍春香.不同民族精神分裂癥患者拒食行為干預及護理對策[J].新疆醫學,2016,46(08):1033-1034.
[2] 陳 鳳.溝通鼓勵與誘導在女性精神病患者拒食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學,2015,21(28):106-107.
[3] 黃崢紅.精神病患者嚴重拒食的病情觀察要點[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8):235-237.
[4] 郭淑英.精神科拒食患者護理心得體會[J].今日健康,2015,14(05):289-289.
[5] Sachdeva,Chandra,Saxena,等.因拒食而由家庭成員對其鼻飼四年的精神分裂癥和強迫癥共病患者一例[J].上海精神醫學,2015,27(04):252-255.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25.1.02
紀愛建(1976-),女,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精神科護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