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啟東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江蘇 啟東 226200)
規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討
李紅梅
(啟東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江蘇 啟東 226200)
目的 研究規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神經內科住院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先后順序,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25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試驗組接受規范化健康教育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健康知識教育掌握情況及滿意等。結果 試驗組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度遠高于對照組,且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也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規范化健康能夠改善護理質量,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規范化健康教育;神經內科;護理
神經系統疾病是當今臨床上較為特殊的一類疾病,其病情能夠通過藥物控制甚至有望完全治愈,但其對于患者造成的心理壓力卻是藥物無法治愈的,這就導致了該類疾病預后效果不理想,患者的生活質量未得到改善,由此,規范化健康教育就顯得十分重要[1]。規范化健康教育能夠增加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減輕了患者因無知造成的恐懼、焦慮等情緒,同時,患者能夠掌握一些簡單的護理知識,能夠配合醫護人員開展治療活動,不但提升了護理質量,也減少了治療中許多問題,幫助患者盡快回歸正常生活[2]。本文旨在研究規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作用,故隨機選取我院收治的神經內科住院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分組對比的方式進行研究,現將研究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神經內科住院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25例。以上患者均經腦CT確診,且均存在功能障礙,其中運動功能障礙33例,認知功能障礙17例。試驗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22~53歲,平均年齡(37.68±7.82)歲;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23~58歲,平均年齡(35.75±9.21)歲。以上患者的年齡、性別及其他資料均不存在特殊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而試驗組則接受規范化健康教育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成立小組,進行培訓
要進行規范化健康教育首先需要護理人員對相關知識的熟練掌握,只有護理人員熟練掌握了相關知識才能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宣講,為后續治療打下基礎,同時,強調規范化的其中一點也是做到專人專事,才能使職責更明確,護理人員才能發揮自身的最大效益。
1.2.2 建立護患和諧關系
當今社會醫患、護患關系緊張,許多患者對醫護人員缺乏信任,因此,進行規范化健康教育的第一步,是與患者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多于患者交流,態度要親切誠懇,就患者的個人情況進行了解,交流中注意建立共同話題,可以是家庭、事業等常見的話題。
1.2.3 關注患者心理健康
護理人員與患者建立起相對和諧的護患關系后,應盡量了解患者現階段心理狀態,多數患者會因疾病喪失信心,變得消極,或是因為疾病導致恐懼、焦慮,而被負能量圍繞,這些都是不利于治療的情緒,這時,護理人員可以對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知識以及常用治療方法宣講,并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患者了解的越多,對疾病的恐懼就會降低,同時樹立起戰勝病魔的決心,可以提高后續治療中患者的依從性。
1.2.4 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知識宣講
神經內科的護理是一項特殊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護理,也需要患者的自我調節與自我護理,而護理人員無法24 h對某一位患者進行陪護,這就需要患者家屬對相關知識的了解,不僅在住院時,更重要的是在出院后,患者護理的更多責任就落在了家屬身上,因此有必要使患者與家屬對相關知識進行學習掌握,對此,護理人員可以不斷強調,并且做出示范等。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及家屬對神經內科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在患者出院時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及家屬知識掌握情況
試驗組患者及家屬對神經內科健康知識的掌握率為96%,而對照組患者及家屬對神經內科健康知識的掌握度僅為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及家屬知識掌握情況(n,%)
2.2 兩組患者及家屬護理滿意度情況
試驗組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滿意度為96%,而對照組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滿意度僅為4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及家屬護理滿意度情況(n,%)
過往研究顯示,規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經內科患者的恢復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患者及家屬掌握了相關知識,就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自我護理,幫助患者改善生活質量,達到良好恢復[3]。不同于傳統健康教育純粹依靠護理人員經驗判斷,規范化健康教育更加科學化、制度化及規范化,護理人員首先要有充分的護理經驗,其次要對疾病有著深刻的認知,且具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同時,護理流程中的每一部分都穿插著健康教育,對患者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反復的強調之后,患者及家屬總能掌握,哪怕僅僅其中的一部分,也能夠幫助患者在出院后進行自我護理,使得護理工作不再只依賴護理人員[4]。
本文研究數據顯示,試驗組患者及家屬對神經外科知識的掌握度達到了96%,且有過半數的患者及家屬以達到完全掌握的程度,者意味著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他們完全能夠對自身進行較為科學的護理,而對照組患者及家屬對神經內科知識掌握度為52%,剩余近半數的患者及家屬沒有掌握相關知識。在護理滿意度上,兩組間的數據差異更為明顯,試驗組滿意度已達到對照組的2倍。以上數據充分說明規范化健康教育能夠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神經內科知識的掌握度,且同時改善護理質量,提高患者及家屬滿意度,是一種值得臨床推廣并廣泛應用的護理方法。
[1] 王 茜.規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探討[J].內蒙古中醫藥,2016,(14):35-36.
[2] 都雪嬌.綜合護理對神經內科護理安全及提高滿意度的影響[J].國藥物經濟學,2016,4(11):56-60.
[3] 趙志敏.臨床實踐教學中的醫學倫理教育—以神經內科為例[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6.29(03):61-62.
[4] 謝 青,何文娟,羅 婷.精細化管理對提高神經內科護理效果的影響[J].現代醫藥衛生,2016,(23):45-48.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25.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