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銀梅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南通 226001)
個體化健康教育配合早期康復護理在患者斷指再植術后護理中應用的效果
朱銀梅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南通 226001)
目的 探討個體化健康教育配合早期康復護理在患者斷指再植術后護理中應用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斷指再植術患者143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用早期康復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個性化健康教育,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斷指功能恢復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斷指功能恢復優良率為97.18%,對照組患者為83.33%,兩組患者優良率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個體化健康教育配合早期康復護理可改善斷指功能恢復情況。
斷指再植術;健康教育;早期康復護理
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發展,斷指再植手術成功率與斷指存活率顯著上升。但部分患者由于缺乏相關知識指導,存在嚴重心理問題,導致術后斷指功能恢復效果不理想[1]。為提高斷指功能恢復效果,本研究中斷指再植術患者術后給予個性化健康教育與早期康復護理,詳細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2015年4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斷指再植術患者中隨機選取143例,均符合斷指再植術適應癥,未合并嚴重心、腦等臟器疾病,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71例)與對照組(72例)。觀察組男50例,女21例,年齡20~63歲,平均年齡(37.25±8.42)歲;傷殘至就診時間1~6.5 h,平均時間(3.72±1.53)h;傷殘原因:電鋸傷23例,切割傷29例,擠壓傷14例,其它5例;缺損程度:完全離斷47例,不完全離斷24例。對照組男53例,女19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39.67±7.78)歲;傷殘至就診時間1.5~7 h,平均時間(3.86±1.21)h;傷殘原因:電鋸傷20例,切割傷31例,擠壓傷13例,其它8例;缺損程度:完全離斷49例,不完全離斷23例。兩組患者一般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護理,如指導患者臥床休息、進行抗感染、抗痙攣治療,指導患者飲食及功能鍛煉等,對照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早期康復護理:指導患者斷指清洗方法,預防感染;術后10d,指導患者進行前臂伸曲肌收縮訓練,每日40次左右;同時,配合超短波、紅外線等物理治療,每次20 min,每天2次;術后1個月指導患者進行小幅度主被動關節活動,如手指末端伸曲、手法牽引等,初始訓練時間為10 min,逐漸增加至30 min,關節活動度每天增加3°左右;被動訓練程度應以患者疼痛耐受為度,動作輕柔,避免過度用力導致骨折移位;主動康復訓練應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阻力。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個性化健康教育,具體內容包括:個性化健康教育:斷指再植術為緊急手術,護理人員待患者入院后應盡快評估其病情,由于手指受傷多為突發意外傷,患者易出現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因此應制定個性化心理護理措施,并鼓勵家屬給予支持;向患者講解術后體位、禁煙對手術成功的意義,強調早期進行康復訓練對斷指功能恢復的意義,并指導患者康復訓練的具體方法,若患者鍛煉時出現問題,護理人員應對其加以鼓勵;出院后進行電話隨訪,繼續指導患者康復訓練。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斷指功能恢復情況。術后斷指功能恢復程度評定標準:患者指端溫覺、痛覺等功能基本恢復,關節活動度可達到正常范圍,功能活動正常,握力可達18~20k g則評定為優;患者指端溫覺、痛覺等好轉,關節活動度與正常范圍相比小15°~20°,功能活動有一定受限則評定為良;患者指端溫覺、痛覺等反應不靈敏,關節活動與正常范圍相比活動度小20°以上,功能活動嚴重受限則評定為差。優良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意義
計數資料以“%”描述,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統計學軟件SPSS 18.0處理相關數據。
觀察組患者斷指功能恢復優良率97.18%與對照組83.33%相比明顯較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斷指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我國斷指再植術成活率較高,已居國際領先水平,斷指再植患者的要求已從追求斷指存活轉向于追求功能恢復效果。若患者術后未進行及時有效的康復訓練,有可能導致關節僵硬、肌腱粘連等,嚴重者可導致患者再植手指殘廢或功能喪失。手指受傷一般事發突然,患者心理準備不足,同時,擔心斷指功能恢復效果,易出現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影響其治療及術后恢復期配合積極性[2]。因此對患者進行正確、有效的早期康復護理,并配合個性化健康教育對患者斷指功能恢復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早期康復護理有利于促進患者軟骨組織愈合,減少組織水腫或創口感染等并發癥;指導患者進行小幅度關節活動有利于預防斷指肌腱粘連、關節僵直與肌肉萎縮;超短波紅外線等物理治療有利于促進手指局部血液循環,加快手指組織愈合速度。個性化健康教育通過向患者講解斷指相關知識,解答患者疑問,鼓勵患者,使患者獲得家屬支持等,從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利于減輕患者心理障礙,提高患者治療與護理配合度,也為術后功能鍛煉順利進行奠定基礎。本研究中行斷指再植術患者通過接受個性化健康教育與早期康復護理,斷指功能恢復優良率明顯較高。提示,斷指再植術7患者個性化健康教育與早期康復護理可有效促進斷指功能恢復,與姚靜[3]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行斷指再植術患者應用個體化健康教育配合早期康復護理可促進斷指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1] 張林玲,趙燕燕,王玉明,等.個體化健康教育聯合早期康復護理對斷指再植術后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20):19-21.
[2] 巫 納,歐陽素琴,許明剛,等.斷指再植術病人護理干預式健康教育模式的應用研究[J].全科護理,2015,13(6):484-486.
[3] 姚 靜,胡三蓮,周 玲,等.健康教育路徑對斷指再植病人自我護理知識和功能康復鍛煉影響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3,27(18):1858-1859.
本文編輯:王 琦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25.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