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紅,王美敏,洪 舟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普外科,福建 廈門 361003)
QCC在提高普通外科新入院患者接待滿意度中的應用
陳燕紅,王美敏,洪 舟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普外科,福建 廈門 361003)
目的 探討品質管理圈活動(QCC)在提高普通外科新入院患者接待滿意度中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確定參加人員及活動主題,設計調查表,對患者接待滿意度進行現狀調查,分析原因,然后設立目標并制定相應的措施,與活動實施前進行對比。結果 新入院患者接待滿意度從管理前的93.5%提高到管理后的96.4%。建立在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基礎上的單項滿意度分析中顯示:入院介紹、健康教育等均是影響病人滿意度的重要因素。結論 QCC能充分發揮患者滿意度作為護理工作重要尺度的導向作用,改進護理服務,有利于實現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
品管圈;新入院患者;滿意度
品質管理圈(Quallty Control Circle,QCC)最早是企業的生產或工作崗位上從事各種勞動的員工,圍繞企業的方針目標或現場存在的問題而組織起來的小圈團體,全體合作、集思廣益,持續提高并維護產品、服務、工作的質量[1]。隨著社會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醫療服務尤其是高質量的護理服務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我科運用QCC模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探討QCC在提高改善新入院患者接待滿意度中的應用效果?,F報道如下。
1.1 成立品管圈
選取1名護士為圈長,護士長為輔導員,另選6名護士為圈員,根據圈員能力及偏好明確分工及職責,通過投票選定了圈名為護愛圈,并確定圈徽。
1.2 選定主題
通過7名圈員對初步擬定的4個主題進行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和圈能力等4個維度的評估打分,取均分最高者,最終確定了本主題-提高新病人入院接待滿意度,其目的在于充分發揮患者滿意度作為護理工作重要尺度的導向作用,有利于實現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
1.3 研究步驟
調查對象:2015年9月-11月新入院的125例患者
調查內容:(1)病人護士是否主動向您介紹過誰是您的責任護士及主管醫生?(2)責任護士是否給您介紹過病房的環境設施及注意事項?(3)護士為您講過您疾病的相關知識嗎?(4)護士有對您進行飲食指導嗎?(5)診斷或治療時,您認為責任護士在保護您的隱私方面做得怎么樣?(6)您對病區護士的技術水平滿意程度(7)在您有任何疑問時,護士會不會耐心解答?(8)您所在的病房安靜嗎?(9)護士尊重您,對您有禮貌嗎?(10)病區護士服務態度是否滿意?。
調查方式:分三次對普外科不同時期患者進行不定期全面調查
1.3.1 調查結果及分析
125名新入院患者的綜合滿意度為93.5%,結合柏拉圖分析方法和80/20原則,確定了4個改善點:病房安靜、介紹病房環境設施及注意事項、介紹疾病知識和飲食指導等,75.3%的不滿意頻次集中在這四個方面。見圖1。

圖1 新入院患者滿意度調查結果及分析(改善前)
1.3.2 制定對策,確定目標
(1)確定目標值
通過計算確定了改善目標值2.8%,從而確定了新入院患者住院滿意度目標為9 6.3%。改善目標值=現狀值-改善值(現狀值*累計百分比*圈員能力)=6.5%-(6.5%*75.3%*75%)=2.8%,目標滿意度=93.5%+2.8%=96.3%
(2)原因分析
通過圈員頭腦風暴,結合魚骨圖分析工具,圈選四個不滿意現象的要因,分別為:陪護人員多且聲音大;宣傳方式次數少且方式單一;家屬積極性低。
(3)對每個要因制定對策方案,圈員從可行性、經濟型和圈能力等三個方面綜合評估可行性,實施可行性措施。
經過3個月的實施改善,對2016年2月~3月新入院患者178例進行同口徑同方法調查,綜合滿意度達到96.4%,確定達成目標。其中,不滿意頻次降低為65次。見圖2。

圖2 新入院患者滿意度調查結果及分析(改善后)
品管圈(Q C C)指的是由同一個工作場所的人(3~10人),為了解決工作問題,突破工作績效,自動自發的組成一個小團體,然后分工合作,應用品管的簡易統計手法當工具,進行分析,解決工作場所的障礙問題以達到業績加強及改善之目標[2],是由日本品管權威石川馨博士發起的,把科學管理和人性管理結合在一起,使經營管理目標很容易達成[3]。而以往我們工作中發現問題,需要逐級上報,經相關領導討論后再提出解決方案,往往造成工作延遲,同時醫務人員缺乏參與度,積極性較低,這給工作帶來諸多不便。因此,將品管圈應用到日常醫療活動中,使基層醫療工作人員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和決定權,從而提高她們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保證了醫療安全。
胡玉萍等[4]將QCC應用到老年人多臟器功能衰竭臨床護理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發現QCC活動提高了MOFE患者的護理質量。為MOFE患者的成功救治提供了有力保障。董保英[5]為提高重癥監護病房患者及護士滿意度,應用QCC這種管理模式,讓患者及其家屬在護理過程中享受到真誠周到的服務、溫馨舒適的環境和全面精湛的護理。QCC小組成員可以自發參加管理活動,擁有更高的參與權、自主權和管理權,明顯提升護理人員對管理的滿意度。結果將ICU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滿意度由56.67%提高到98.3%,而護理人員的滿意的由64.52%提高到96.77%,均獲得了顯著的提高。林丹妹等[6]為了提高胃癌患者臨床健康宣教路徑知曉率,運用QCC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胃癌患者對臨床健康宣教路徑的知曉率,同時提升了科內護理人員的團隊精神及管理能力,加強其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提高了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將該年患者滿意度提高到95%以上。本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結論。我們在臨床實踐中,將QCC模式應用到提高入院患者滿意度實踐中,通過對新入院患者的調查,發現入院患者滿意度低的原因,主要與入院介紹、健康教育等因素有關。因此,我們充分調動各個QCC成員的積極性,全程參與護理管理,發揮團隊協作精神,提出提高新入院患者滿意度的對策,并將其實施到臨床實踐中,經全體QCC人員及科室其他護理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將新入院患者滿意度由93.5%提高96.4%。
綜上,QCC管理模式,其應用到護理活動中,充分調動了護理人員的積極性,發揚了團隊精神,加強了護理管理,可以將護理工作逐漸形成標準化的流程,減少了差錯及意外事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保證護理質量,為患者真正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并充分保證醫療安全。
[1] 高永平,喬秋閣,張玲玲.QCC在闌尾炎外科手術患者術前應用及提高護理質量中的效果評價.河北醫藥,2015,37(24):3822-3824.
[2] 徐 英,張颯颯,秦 敏.品管圈活動在ICU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2,29(16):86-87.
[3] 林榮瑞.品質管理.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1811-1812.
[4] 胡玉萍,章安平.QCC在老年人多臟器功能衰竭臨床護理中的實踐與應用體會[J].齊齊哈爾醫學院院報,2013,34(15):2310-2311.
[5] 董保英.QCC在提高ICU患者及護士滿意度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7):291-292.
[6] 林丹妹,楊麗芳,袁秀紅.QCC在提高胃癌患者臨床健康宣教路徑知曉率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34):288-289.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2
B
ISSN.2096-2479.2017.25.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