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仁霞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二病區,安徽 合肥 230022)
規范化臨床護理帶教在消化內科的實施分析
石仁霞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二病區,安徽 合肥 230022)
目的 探究規范化護理帶教在消化內科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3月在我院消化內科實習的護士學生8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例。對照組實習護士采用常規帶教模式,實驗組實習護士常用規范化臨床帶教模式。實習結束后采取師生互評方式對兩種帶教模式進行評價,實習護士評價帶教老師的教學能力,帶教老師評價實習護士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結果 實驗組帶教老師教學能力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實習護士的專業理論考核成績及實踐能力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規范化臨床護理帶教模式可以提高帶教老師的教學能力,從而顯著提高實習護士的綜合素質,在臨床護理帶教中具有應用價值和推廣意義。
臨床護理帶教模式;規范化;消化內科;應用效果
臨床護理實習是護生到護士角色轉變的必經階段,是快速提高護生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重要手段。護生在實習過程中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專業理論知識,規范臨床操作技能,樹立安全防范意識。除此之外,怎樣維持良好的醫患關系,怎樣與患者有效溝通等也是帶教的重要內容。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對護士的職業素養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因此臨床護理帶教模式也要不斷優化和改革。本研究比較了常規帶教模式和規范化帶教模式的應用效果,對醫學教育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3月在我院消化內科實習的護士學生8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例。對照組4例男護生,36例女護生,平均年齡(18.5±2.3)歲,帶教老師均為本科學歷,主管護師3名,護師2名,工作年限為10~25年。實驗組5例男護生,35例女護生,平均年齡(18.3±2.5)歲,帶教老師均為本科學歷,主管護師3名,護師2名,工作年限為10~20年。兩組護生在年齡、性別、在校學習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帶教老師在年齡、職稱、工作年限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習護士采用常規帶教模式,實驗組實習護士常用規范化臨床帶教模式。護生入院后統一接受入院介紹和學習規章制度,常規帶教由帶教老師按照教學大綱帶教。規范化帶教措施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2.1 嚴格把控帶教老師資質
帶教老師是護生轉變為護士的啟蒙老師,是業務技能的指導者,是醫德醫風的引路人,是言行規范的示教者。帶教老師的言行舉止和思想意識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實習學生在實習期間一旦沾染上一些不良習慣和歪風邪氣都很難改正,甚至影響其職業生涯。因此。嚴格把控帶教老師的教學資質是護理帶教的關鍵一步,帶教老師選拔標準是要具備優良的政治覺悟和職業素養,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學歷。除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帶教老師進行統一的培訓。
1.2.2 制定消化內科帶教大綱
第一周的內容主要包括科室環境介紹、實習內容及注意事項,學習《醫療事故管理條例》和《護士條例》及《醫療廢物處理目錄》。了解消化科疾病的典型特征以及一些基本的護理措施,重點學習消化道出血的急救配合和護理要點,學習消化科常用藥品的用法和禁忌。第二周掌握消化內鏡的適用癥和禁忌癥,明確內鏡下治療使用前后需要準備的器械和藥物,熟悉術后的觀察指標和護理措施。第三周組織實習護生查房,了解并熟悉消化內科患者的飲食管理和特殊護理技能。第四周進行出科前綜合考核。
1.2.3 建立教學質量監管體系
科室每月組織一次教學檢查和考核,督促帶教老師及時檢查學生的實習筆記,了解并解答學生的困惑,定期考核,根據學生的考核成績及時調整教學大綱,調動學生實習的積極性。校方實踐教學部組織教室及臨床專家定期抽查教學情況,通過報告、講座等形式,了解教學現狀并做出評價,有利于帶教老師查漏補缺,完善教學大綱。出科前帶教老師和臨床專家要對學生的實習表現做出評價,主要包括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具體評分標準為病歷匯報(5分)、實習記錄(5分)、與患者有效溝通(10分)、護理記錄(10分)、患者及家屬知識普及及健康指導(10分)、患者評估及護理診斷(10分)、專業理論知識(25分)、臨床護理操作技能(25分)。實習學生對帶教老師的教學能力和職業素養進行評價,評價標準為優秀(90~100分)、良好(80~89分)、合格(60~79分)、不合格(<60分)。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帶教老師教學能力和職業素養的評分結果
實驗組帶教老師教學能力及職業素養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生對帶教老師教學能力和職業素養的評分結果
2.2 兩組護生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考核結果
實驗組護生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考核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帶教老師對兩組護生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考核結果
消化內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腸、大腸、肝、膽及胰腺等疾病為主要內容的臨床三級學科。消化內科疾病種類繁多,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胰腺炎、肝性腦病等急性病患癥多,涉及的醫學知識廣而復雜,因此需要專業知識扎實以及臨床經驗豐富的護士,能夠在緊急情況下做出正確的應變。本研究順應社會環境變化,對比常規護理帶教模式和規范化帶教模式的應用效果,證實規范化帶教模式能夠有效提高護生的綜合素質,該模式在醫學教育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
[1] 朱帆黎.規范化帶教模式在消化內鏡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評價[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10):100-100.
[2] 趙志文,王 慧.規范化入科教育在提高臨床護理帶教質量中的作用[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8).
[3] 靳 迎.消化內科優質護理服務中臨床護理帶教潛在的問題與對策[C]//河南省護理科研暨臨床護理pbl實踐教學骨干研修班論文集.2012.
[4] 梁翠玲,劉玉瓊.規范化臨床護理帶教在消化內科的實施及體會[J].中國醫藥科學,2014(1):150-152.
[5] 馮敏芳.臨床護理教學路徑在消化內科實習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7):90-91.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5.1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