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遲英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伍仲珮紀念醫院,廣東 佛山 528333)
?精神科護理?
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
盧遲英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伍仲珮紀念醫院,廣東 佛山 528333)
目的 探討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選取我院門診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抑郁癥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單雙數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共情護理,評價兩組患者的抑郁情緒和生活功能。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HAMD評分和NOSIE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抑郁癥患者采用共情護理可以明顯改善其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共情護理;抑郁癥;抑郁情緒;生活功能
隨著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加,抑郁癥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具有較高的復發率、致殘率及高自殺率,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家庭帶來極大痛苦。目前,抑郁癥已成為世界上公認的公共衛生問題[1]。近年來,臨床上對抑郁癥除了藥物治療還增加了護理干預,但是常規護理干預對患者的病情改善不明顯,本文中對我院門診治療的100例抑郁癥患者采用共情護理干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門診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抑郁癥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單雙數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納入標準:均符合抑郁癥的診斷標準,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濫用酒精和藥物,高度自殺傾向,嚴重身體殘疾,雙相情感障礙及不能積極配合護理的患者。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19~55歲,平均年齡(33.5±10.2)歲,病程6個月~9年,平均病程(5.1±0.6)年;觀察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20~56歲,平均年齡(33.1±9.9)歲,病程5個月~8年,平均病程(5.3±0.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使用共情護理,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給予人文理論、溝通技巧、專業理論、操作技能及與患者相處注意事項等,包括:①耐心傾聽:耐心傾聽患者的內心想法,不要打斷患者的講話,不做出評判,但是可以給予患者相應回應,如點頭、眼神、“嗯”、“然后呢”等技巧性的過度方式,注意傾聽患者的講話,并注意沒有講出來的話語。從患者的講話中、肢體動作中領會其需求,長期如此可以提高護理人員對患者情感的敏感性,提高共情反應。②換位思考:護理人員將自己想象成患者,體會其內心感受和情感思想。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問題,和其產生共情。③信息整理:和患者溝通過程中不斷整理信息,適時做回自己,對信息進行整理后對患者做出理解,和患者達到同樣層次的情感和體驗。④信息反饋:根據患者的傾述適時做出相應的回應,提高和患者的共情反應。可以說“我覺得你還......”、“其實你說的......”,引導患者對其說的話進行進一步的深思。⑤共情體驗:對患者的反饋信息進行注意,耐心觀察患者的表情、動作及語言,必要時可以直接詢問對方是否有感覺被理解,如“是這樣的嗎”、“原來我們想的一樣”。
1.3 評價指標
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對抑郁情緒進行評定[2],指數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嚴重;采用住院護士觀察量表(NOSIE)對生活功能進行評定,共7項,分為0~4分5個等級:無(0分)、偶爾有(1分)、時常有(2分)、經常有(3分)、一直有(4分)。
1.4 統計學方法
文中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觀察組HAMD評分和NOSIE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HAMD評分和NOSIE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HAMD評分和NOSIE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HAMD評分 NOSIE評分觀察組 50 16.5±3.1 8.2±1.3對照組 50 20.3±3.7 13.7±3.4 t -- 9.04 5.73 P -- <0.05 <0.05
隨著醫學護理模式的不斷變化和人們對護理要求的逐漸提高,常規護理干預在臨床上的使用頻率逐漸降低。現代護理觀念強調的是社會、心理、生物這三者的結合,進而對其采取有效的護理方法。護理人員進行護理過程中要注意患者的情緒變化和內心想法,傾聽患者的聲音和需求,并盡量滿足其需求。共情是一種良好的溝通技巧,對患者的話語進行耐心傾聽,和其產生共情,站在患者的角度體會其內心的感受,理解患者的處境,提高在其心中的地位,增強和患者之間的關系,進而使其更好的接受護理。本文對在我院門診治療的抑郁癥患者100例進行臨床分析,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HAMD評分和NOSIE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示對抑郁癥患者采用共情護理干預后可明顯緩解其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抑郁癥患者采用共情護理可以明顯改善其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馬洪霞,陳圣霞,李遵清,等.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5,21(9):817-819.
[2] 賀國文,趙詠梅,周 潔,等.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的抑郁情緒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5):659-661.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34.1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