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梅,李 紅,帕提麥·馬秉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門診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胃病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門診調查分析及健康管理
曹慧梅,李 紅,帕提麥·馬秉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門診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目的 探究胃病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健康管理。方法 選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門診部因腹部疼痛、反酸、腹脹、燒心與噯氣等多種明顯胃部不適來就診的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按數字奇偶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均給予胃鏡檢查,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給予系統化健康管理。對比消化系統疾病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關系,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幽門螺桿菌相關知識知曉率及健康管理患者的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對幽門螺桿菌健康管理總滿意率為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問題的知曉人數為28例,知曉率為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3例(7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胃粘膜基本正常者陽性率明顯低于胃炎及消化系統潰瘍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胃粘膜正常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不高,在胃病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中給予健康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知曉率及治療依從性,值得臨床應用。
胃病;幽門螺桿菌;門診調查;健康管理
幽門螺桿菌是澳大利亞學者1982年于慢性活動性的胃炎者胃粘膜活檢的組織之中而分離出來的一種需要氧、革蘭氏染色陰性呈螺旋狀的細菌,按其形態將其命名幽門螺桿菌。人類是其唯一的傳染源。人類對幽門螺桿菌普遍的容易感染,且感染者對于幽門螺桿菌十分缺乏持久免疫力,在全球人群中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已經高達50%,在發展中的國家感染率為40%~80%,而發達國家則占30%~50%。幽門螺桿菌不僅僅是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主要的病原菌,同時也是造成胃癌的重要的危險因子,在臨床上認為,幽門螺桿菌是造成十二指腸潰瘍、慢性活動性胃炎、胃潰瘍主要的原因。IARC已經將幽門螺桿菌列為第一類的致癌原。根據相關流行病學的調查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除消化道潰瘍、慢性炎癥、胃癌等多種疾病密切相關外,還跟較多的胃腸外病發生及發展有關,如口腔潰瘍、膜性腎病、腦血管疾病等[1-2]。所以,幽門螺桿菌不僅僅是上消化道的疾病致病因子,同時也是多種的胃腸外疾病致病的危險原因。對其健康管理及調查需進一步的研究。筆者對60例胃病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健康管理及調查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門診部2013年4月~2014年12月由上腹部疼痛、反酸、腹脹、燒心與噯氣等多種明顯的胃部不適來就診的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數字奇偶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18~63歲,平均年齡(36.41±1.32)歲,暴飲暴食5例,進食速度快6例,常食用辛辣食物4例、油炸物6例,精神緊張9例。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37.41±1.02)歲,暴飲暴食4例,進食速度快7例,常食用辛辣食物6例、油炸物4例,精神緊張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 檢查方法
全部患者均進行胃鏡檢查,由有豐富經驗的醫師操作完成,在每位患者胃竇部位取出粘膜組織,快速進行尿素酶實驗,實驗結果為陽性者則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本由2名醫師經胃鏡檢查來確定黏膜病變類型[3]。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消化系統疾病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年齡>18歲,可正常溝通交流者;無其他嚴重原發性疾病,全部患者均在醫護指導下自愿參與此次研究。排除妊娠者、曾經有幽門螺桿菌治療史者、非自愿參與此次研究者。
1.4 健康管理
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教育,由醫師或護理人員在患者就診時給予常規健康宣教,在其治療后進行電話隨訪。分發疾病相關知識手冊,對患者其治療療程結束后1個月進行治療依從性、相關知識知曉率及滿意度調查。觀察組給予系統化健康管理,其管理方案在對照組的健康教育基礎上每周增加1次電話隨訪,為患者講解幽門螺桿菌感染基本的常識、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途徑、其相關并發癥以及疾病的好轉、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對其健康的影響,相關藥物的治療作用及副作用等。與每位患者均建立聯系的方式,以便其在平時的生活中遭遇疑問隨時進行咨詢。通過電話的方式隨訪,了解患者服藥情況、飲食生活方式及治療依從性,發現有相關問題,給予及時有效的糾正提醒,監督患者的飲食、生活習慣狀況。按不同患者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健康措施[4]。
1.5 護理效果評價
健康管理滿意度:采用本院門診部自制的護理滿意量表,分值為100分,十分滿意≥90分,滿意為80~89分,一般為60~79分,不滿意為<60分。總滿意度=十分滿意度+滿意度+一般度。幽門螺桿菌感染知曉率包括:感染因素、感染途徑、感染相關疾病、治療等。
1.5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錄入Excel(03版)行邏輯校對,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滿意度應用Ridit檢驗。
2.1 幽門螺桿菌感染跟消化系統疾病間的關系
胃粘膜基本正常者陽性率明顯低于胃炎及消化系統潰瘍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幽門螺桿菌感染跟消化系統疾病間的關系(n,%)
2.2 兩組患者對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知識的知曉率
觀察組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問題的知曉人數為28例,知曉率為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3例(7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知識知曉率比較(n,%)
2.3 兩組患者對幽門螺桿菌感染健康管理的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對幽門螺桿菌健康管理總滿意率為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幽門螺桿菌感染健康管理滿意度對比(±s,分)

表3 兩組患者對幽門螺桿菌感染健康管理滿意度對比(±s,分)
分組 n 十分滿意 滿意 一般 不滿意 總滿意率對照組 30 5 10 9 6 80.00觀察組 30 15 8 5 2 93.33 x2 2.7882 P 0.0027
幽門螺桿菌其主要的致病機制之一,可產生尿素酶,使尿素受催化水解成為二氧化碳、氨和水,氨可中和胃酸,協助幽門螺桿菌可在胃的酸性環境之中生存;氨還可使粘液中的粘蛋白含量降低,使粘液完整性受到破壞,胃粘膜的屏障功能從而減弱,氨的濃度較高還能夠使細胞空泡變性,并且因此誘發胃粘膜的細胞凋亡[5]。本次研究中,胃粘膜基本正常者陽性率明顯低于胃炎及消化系統潰瘍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胃粘膜屏障減弱,更容易感染幽門螺桿菌。當今社會不良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導致胃腸道相關疾病的人群急劇增加,越來越趨向于年輕化、多樣化及反復化。幽門螺桿菌是導致胃癌出現十分危險的因素,但其知曉率十分堪憂,大部分幽門螺桿菌感染人群中只有小部分出現腸胃不適,才去醫院就診。但多數患者在胃腸道不適前便已經被幽門螺桿菌感染。處在罹患各種的疾病危險中卻未曾察覺。較多的感染者即便有消化道的癥狀,但其癥狀只要輕微,未對日常生活等造成較大影響便不會主動就醫,往往待到嚴重時才會去就醫,這時多數患者已經失去早期治療先機[6]。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門診健康教育常未達到真正監督的管理作用。目前對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急需一種有效的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模式目前被嘗試應用于各種慢性疾病預防中。相對于傳統的醫學模式,健康管理屬于一種前瞻性衛生服務,用較小投入獲得大的效果,健康管理是對個人和人群健康的危險因素給予全面性監測與分析、預測預防及評估的過程。根據患者個人的具體健康情況制定的健康方案與指導,使其用行動改善機體健康[7-8]。
隨著現在健康理念的不斷發展,“預防勝于治療”觀念已經在人們的心中建立起來,現在認為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可能夠使身心保持健康,以減少其患病率。健康管理的模式已經作為一項十分有效措施逐漸被人們認可,健康管理能夠全程且系統的給予提供優質的健康服務,使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用積極參與醫療活動,定期用藥、主動的對相關治療信息進行咨詢,及時復診,建立優質的飲食習慣,保持開朗的心態[9-11]。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其治療的依從性處理跟疾病的本身相關,還跟周圍的環境支持、相關治療及疾病知識、較好的健康理念相關。本次研究應用健康管理,觀察組的患者經過電話的監督,其治療的依從性有著明顯的提高,取得的臨床效果較為滿意,這跟相關學者的“患者知曉藥物治療的副作用以及掌握藥物的基本知識,對藥物堅持治療,依從性的提高十分有利”基本類似。醫務工作者是患者對疾病相關問題獲知主要的來源之一,本次研究通過電話隨訪的方式,隨時對患者的情況進行指導與治療,及時解決問題[12]。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對幽門螺桿菌健康管理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給予健康管理后其幽門螺桿菌感染知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證實了上述說明,健康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相關疾病的知識知曉率。
綜上所述,胃粘膜屏障正常的胃病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不高,在胃病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中給予健康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知曉率及治療依從性,值得臨床應用。
[1] 黃榮根,王春敏,呂敏慧,等.體檢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1,21(5):671-674.
[2] 程志玲,程甜甜.武漢市公務員幽門螺桿菌感染及其相關因素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4):3068-3070.
[3] 黃榮根,朱海興,黃 飚,等.無錫地區機關體檢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現狀調查[J].江蘇醫藥,2015,(12):1412-1414.
[4] 孫 莉,谷云龍,盧 晶,等.名老中醫田雨青治療HP感染的方藥研究-100例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6):101.
[5] 邢海倫,胡 玲,羅 琦,等.幽門螺桿菌相關胃病脾胃濕熱證患者熱休克蛋白70和白細胞介素-8的表達[J].廣東醫學,2015,(1):133-136.
[6] 白 云,姜慧卿,路新卿,等.血紅素加氧酶-1在門靜脈高壓性胃病患者胃黏膜的表達[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3,30(2):75-78.
[7] 戴向華,龔衛東,丁 浩,等.犬門靜脈高壓性胃病與門靜脈壓力的相關性[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2,29(3):408-411.
[8] 姚夢遠,陳壽禮,張桂芝,等.內鏡下氬離子凝固術并潘托拉唑治療門靜脈高壓性胃病出血[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9,14(1):47-48.
[9] 李 明,杜紅纓.口腔幽門螺桿菌感染與上消化道疾病的相關性研究[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8,13(2):90-92.
[10] 趙 艷,金 鑫,于東紅,等.乙醛脫氫酶1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與幽門螺桿菌L型感染的關系[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6):648-652.
[11] Aziz F, Sherwani, S. K.,Akhtar, S. S. et al.DeveloPment of an inhous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based on surface whole cell antigen for diagnosi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gastroduodenal ulcer disease.[J].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mP; Biotechnology,2014,30(1):305-315.
[12] Oertli, M, Noben, M, Engler, DB. 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and vacuolating cytotoxin Promote gastric Persistence and immune tolerance[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3,110(8):3047-3052.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4.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