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燕
(江蘇射陽縣人民醫院,江蘇 鹽城 224300)
對冠心病患者實施運用認知行為干預的價值探討
姜海燕
(江蘇射陽縣人民醫院,江蘇 鹽城 224300)
目的 了解冠心病專業護理中施予認知行為干預的必要性。方法 選取2014年10月~2016年06月在本院心內科確診的60例冠心病患者,以不同干預方法為標準分為A組(31例)行認知行為干預,B組(29例)行傳統干預,并對其認知水平計分結果進行專業調查與記錄。結果 A組認知行為計分結果比B組高(P<0.05)。結論 當冠心病患者接受專業護理時,施予認知行為干預表現出必要性,推薦優先選用。
心內科;冠心?。粋鹘y干預;認知行為干預;認知水平
冠心病患者的康復質量多會受各種因素影響,其中又以認知因素最為多見,因此于冠心病患者中施予認知行為干預迫在眉睫。對此,為了解認知行為干預在本院心內科開展的水平,本次選取2014年10月~2016年06月在本院心內科確診的60例冠心病患者,旨在完善疾病干預流程,同時提升機體認知水平。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6年06月在本院心內科確診的60例冠心病患者,以不同干預方法分為A組和B組。A組年齡45~88歲,平均年齡(62.58±6.26)歲;男19例(61.29%),女12例(38.71%)。B組年齡47~85歲,平均年齡(63.25±6.30)歲;男18例(62.07%),女11例(37.93%)。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干預措施
A組行認知行為干預:(1)遵醫認知干預。給予患者介紹準時、按量用藥的必要性,并詳細告知藥品作用機制及其用藥知識、注意事項等信息,使患者深入了解每一種藥品的價值與意義,并自覺遵守醫囑用藥,以確保其用藥質量。(2)飲食認知干預。了解患者日常飲食習慣,判斷是否有不良行為存在,并加以指導,同時告知患者嚴禁煙/酒的緊迫性與必要性,通過改善機體營養水平,在提升其抵抗力的同時,緩解病情。(3)情緒干預。護理人員要對患者情緒表現、興趣愛好等深入了解,鼓勵其主動參與至娛樂項目中,通過轉移、改善其負向情緒,使患者始終處于樂觀心態中,并主動配合臨床工作。(4)運動認知干預。給予患者介紹合理運動頻率、運動形式等,譬如太極拳或者慢跑等,并囑咐其避免劇烈運動,以防血壓值出現驟增現象。(5)疾病知識認知干預。詳細介紹冠心病病理知識,囊括發病機理、轉歸途徑、最佳干預措施等,通確?;颊呔苌钊肓私狻⒄J知其病情狀況,進而配合干預。(6)康復知識認知干預。給予患者介紹康復階段具體干預措施、配合方法與注意事項等,并指導其進行康復訓練,使其了解到康復流程,并且提升康復知識認知度。
B組行傳統干預,即施予健康宣教與心理疏導,以改善病情。
1.3 觀察指標
干預前、后分別統計兩組冠心病認知水平,評估項目涉及遵醫認知、飲食認知、情緒控制認知、運動認知、疾病知識認知、康復知識認知,且得分越高表明機體認知水平越高[1]。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錄入至Excel表格內,以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干預前認知項目計分結果無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認知項目計分均有提高,且A組提升幅度更大(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認知行為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認知行為比較(±s,分)
組別 時間評分項目遵醫認知 飲食認知 情緒控制認知 運動認知 疾病知識認知 康復知識認知A組(n=31) 干預前 2.00±0.86 1.97±0.65 2.08±0.97 2.11±0.87 2.09±0.95 2.11±0.79干預后 5.50±1.30 5.40±1.00 5.55±1.40 6.00±0.89 5.67±1.11 5.69±1.06 B組(n=29) 干預前 2.01±0.82 1.96±0.81 2.10±1.02 2.13±0.90 2.10±0.87 2.12±0.83干預后 3.46±1.15 3.08±1.00 3.38±0.86 3.19±0.92 3.20±0.87 3.18±0.73
作為發生于人們心血管系統中的病癥類型,冠心病近年來在心內科不僅有高發性特征,而且還愈發年輕化,該疾病除了會使機體健康水平大打折扣外,同時還可能會有心血管類病癥伴隨出現,以至于機體生活質量及其生存質量均受損,所以心內科日常工作中,要重視冠心病的專業性、綜合性護理[2]。
認知行為干預技術強調以患者臨床認知水平作觀察對象,通過展開認知程度評估工作,在了解患者認知狀況的基礎上,以提升其認知為目標,制定符合冠心病病例個體需求,同時還能改善其病情的干預措施,并致力于對患者錯誤認知、消極認知等及時糾正,從而實現心內科干預工作目標[3]。鑒于此,干預中,需施予遵醫認知干預、飲食認知干預、情緒干預、運動認知干預、疾病知識認知干預以及康復知識認知干預等措施,以確保冠心病病例各維度認知水平均可進一步升高,從而促使干預工作順利落實。本次對兩組冠心病患者分別施予傳統干預及認知行為干預后,A組遵醫認知、飲食認知、情緒控制認知、運動認知、疾病知識認知、康復知識認知計分結果比B組高(P<0.05),提示認知行為干預在心內科實踐水平更優越。
綜上所述,于冠心病患者中展開護理工作時,施予認知行為干預對改善機體認知行為、提升其認知水平起到促進作用,值得推廣應用。
[1] 范素梅,張 麗,劉錦鳳.認知行為干預結合預防性護理對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影響[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6,41(12):1697-1699.
[2] 楊賽君.進行認知干預護理對改善行冠心病介入術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21):77-78.
[3] 呂 娜,陳玉娟,朱麗萍.認知重構干預對冠心病患者感知控制態度、情緒及依從性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23):3347-3350.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4.16.02
劉芳(1984-),女,陜西人,護師,本科,研究方向:臨床護理工作
張俊茹(1977-),女,陜西人,主管護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臨床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