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愛紅
(如皋市第四人民醫院內科,江蘇 南通 226511)
神經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分析
陸愛紅
(如皋市第四人民醫院內科,江蘇 南通 226511)
目的 研究在神經內科護理過程中采取潛在風險護理防范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6例神經內科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參照組(n=33)與實驗組(n=33)。參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給予潛在風險護理,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后的滿意度及護理缺陷發生率。結果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4.23±3.25)分、護理缺陷發生率為3.03%,均顯著優于參照組的(82.35±4.21)分、21.2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潛在風險護理防范措施應用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效果顯著,可提升護理可靠性及安全性,對提升患者滿意度具備重要意義。
神經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防范對策
護理安全是神經內科護理的主要內容,是護理過程中不發生心理功能損傷或者生理功能損傷及死亡等事件。神經內科主要包括腦部炎癥性疾病、偏頭痛、腦血管疾病、周圍神經病、癲癇、脊髓炎、遺傳病以及代謝病等常見病種。神經內科護理中一般都是高齡人群,病情都比較危重[1],恢復時間較長,且患者自理能力較弱,所以,護理安全隱患與護理風險都超出普通病房。本次全面分析神經內科護理潛在風險,且提出合理解決措施,現將我院收治的66例神經內科患者護理結果進行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6例神經內科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參照組與實驗組,各33例。參照組女16例,男17例,年齡55~83歲,平均年齡(65.32±5.21)歲;實驗組女17例,男16例,年齡58~84歲,平均年齡(66.54±4.5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參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
實驗組針對護理風險因素提出的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包括:(1)構建風險管理體系,首先成立風險管理小組,針對不同神經內科患者提出護理應急預案及護理組織體系,此外建設科室質量檢查小組,全面檢查神經內科護理文書書寫、護理健康宣教、三級培訓、護理感染管理等質量,進而保證可規避護理風險。(2)加強健康教育,全面健康教育神經內科患者,詳細為患者闡述疾病相關知識、護理注意事項,確保患者能夠充分了解神經內科護理方法及內容,讓患者以最佳狀態面對疾病及接受治療,以便于患者可以更加配合我院的護理工作。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與疑慮進行耐心認真的回答,對焦躁不安患者而言護理人員需要予以一定關懷,經常與其進行聊天,認真聆聽患者的傾訴,疏導其不良情緒,提升患者繼續治療的決心[2]。(3)完善病房環境,護理人員需要對病房進行及時通風,確保光線明亮,對噪音進行有效控制,給予患者舒適、溫馨的環境。定期維修病房輪椅與病床,發現護理中各種隱患,保持病房走廊與廁所干燥清潔。對于科室內或者重點部位,例如配電室、洗衣房及衛生間等容易出現觸電事故位置需要設置一定防觸電標志,且警告裝置需要醒目,防止發生意外[3]。(4)提升業務水平,對護士工作方法進一步進行改善,構建以患者為中心、以人為本的護理觀念,構建風險意識,日常護理過程中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及風險隱患,采取合理措施消除安全隱患,防止發生意外事件。醫院需要定期培訓不同護理人員,促使護理人員能夠完全掌握護理操作規范,提升自身處理突然事件的能力及護理人員心理素質,在護理人員面對意外情況下可以正確判斷病情,且及時處理。醫院也需要定期開展總結會議,對護理工作中優點與不足進行匯總,相互討論與促進,提升規避護理風險的意識。(5)健全管理程序:醫院需要依據神經內科護理基本特點,制定健全監管程序,提升護理人員安全意識與責任意識[4]。健全責任制,在所有人員身上貫徹與落實責任制度與懲罰制度。提升護理人員配合度,構建護理人員與醫師共同查房制度,對醫護人員結構進行合理搭配,查房過程中責任護士需要詳細為醫師闡述護理中患者行為情況,為醫師進一步對患者進行治療提供依據,此外醫護共同查房也可以及時發現護理風險,且及時進行改正,防止遺漏重要護理環節,對護理記錄進行規范,所有護理人員都需要規范、認真填寫。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缺陷發生率、護理滿意度評分等變化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缺陷發生率
實驗組護理缺陷發生率為3.03%,低于參照組的21.2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缺陷發生率比較(n,%)
2.2 護理滿意度評分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4.23±3.25)分,參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82.35±4.2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8316,P=0.0000,P<0.05)。
神經內科患者病情較為嚴重,經常伴有精神障礙,護理中存在風險性,進而提升護理難度。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來規避神經內科護理潛在風險,進而降低護理風險,提升臨床護理質量,不但可以提升護理人員職業素養以及專業素質,也可以完善醫院管理機制,對護理任務進行合理安排,健全醫療設備功能,為患者提供安心、舒適的療養環境,盡可能排除安全隱患。從患者疾病角度進行分析,神經內科患者一般都是腦血管疾病,發病率、病死率都比較高[5],此外因患者年齡都比較大,受疾病影響患者出現不同程度吞咽、言語、肢體、意識等功能障礙,病情變化比較快,是護理高危人群。從護理方面進行分析,護理人員年齡比較低,不合理護士職稱結構,護理人員未形成梯隊形式,且缺少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以及人員不足,進而對護理質量造成極大影響。神經內科學科護理工作比較復雜,基礎護理工作較為繁重,進而提升了護理風險系數。根據護理風險性質的不同可以將護理風險分為以下幾類,護理差錯事故:護理醫護人員不能有效執行醫囑進而引發給藥錯誤,護理人員不能有效查對患病人員進而引發醫囑執行錯誤,嚴重可能因不恰當護理方法損害患者[6]。投訴事件:神經內科疾病病情一般較為復雜,護理人員有時不能全面觀察病情進而引發投訴糾紛,也可因操作技術不恰當導致發生投訴事件,意外事件.患者因摔倒、自殺等因素導致輸液不良的事件。患者因素:不少患者因恢復時間長以及經濟負擔重進而引發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緒,導致患者不愿治療以及不配合工作,嚴重可能發生自殘現象。不少患者因自尊心較強,日常治療中不愿麻煩護理人員,甚至抵觸護理人員,認為自身可以做好相應事情進而引發意外[7]。體質因素:神經內科多數為老年患者,患者因自身體質風險,進而增加護理潛在風險。尤其是老年患者身體比較虛弱,隨著病情的進展十分有可能引發暈厥或者抽搐,嚴重可能發生窒息等意外,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治療,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神經因素:神經內科患者往往出現精神障礙,且患者神經敏感度相對比較低,熱水袋使用過程中容易發生燙傷現象;如果保持一個體位時間比較長進而發生壓瘡;如果嚴重損害患者額葉以及顳葉等部位十分容易引發記憶力缺失、躁動、精神異常等現象,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監護,容易出現走失情況[8]。環境因素:醫療設備與病房附近可能存在安全隱患,例如廁所地滑、未固定床腿剎車等引發患者跌傷。此外病房光線昏暗、空氣混濁等導致發生躁動情緒。業務素質:護理人員存在技術操作不熟練、經驗不足等現象,不能有效處理突發狀況。責任意識:護理記錄不規范、護理人員責任意識薄弱等進而影響護理效果[9]。
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4.23±3.25)分、護理缺陷發生率為3.03%,均顯著優于參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神經內科護理中采取針對性風險因素提出的護理措施效果顯著,具備廣泛應用的價值。
[1] 江 會,葉文琴,陸海燕,等.神經內科護理人力分層配置與工作現狀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0):891-894.
[2] 黃巧莉.論優質護理服務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4(1):192-194.
[3] 金 梅,殷曉菁.神經內科護理的安全隱患因素分析及干預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0):2856-2858.
[4] 鄭丹鳳.神經內科護理-腦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實施運動護理程序的臨床作用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33):199-200.
[5] 王麗云.神經內科護理中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4):232-233.
[6] Kross EK, Engelberg RA, Downey L, et al. Differences in end-oflife care in the icu across patients cared for by medicine, surgery,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physicians[J]. Chest: The Journal of Circulation, Respiration and Related Systems,2014,145(2):313-321.
[7] 李勇珍.淺談神經內科護理中常見的安全隱患與解決措施[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10):251-252.
[8] 焦 坤,喬 宏,吳志華,等.神經內科護理指引體系在神經內科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32):543-544.
[9] A. Gómez Ibá?ez,P, Irimia,E, Martínez-Vila, et al.Urgencias neurológicas y guardias de Neurología The problem of neurological emergencies and the need for specif i c neurology shifts[J].Anales del Sistema Sanitario de Navarra,2013,31.
本文編輯:張 鈺
R47
B
ISSN.2096-2479.2017.34.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