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亞萍,張 晶,房 麗
(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博愛醫院神經外科,江蘇 南通 226500)
循證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術后恢復的影響評價
袁亞萍,張 晶,房 麗
(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博愛醫院神經外科,江蘇 南通 226500)
目的 研究并分析對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時使用循證護理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我院高血壓腦出血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計算機簡單隨機化分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聯合循證護理,將兩組術后生活能力評分進行觀察和對比。結果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術后生活能力評分更高(P均<0.05)。結論 在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循證護理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術后生活能力,使其術后恢復更佳,值得推廣應用。
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治療;循證護理;護理效果
高血壓腦出血是由顱內小動脈破裂造成的出血,其致殘率及死亡率均較高。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患者即使存活,也需要接受長時期的康復治療,且往往預后不佳[1]。而為了提高患者的恢復進程及效果,有效的護理配合十分關鍵。在本次研究中,對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采用了循證護理,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我院高血壓腦出血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計算機簡單隨機化分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其中,對照組男27例,女17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64.9±2.8)歲;31例殼核出血,9例丘腦出血,3例小腦出血,1例其他。觀察組男28例,女16例;年齡45~74歲,平均年齡(64.9±2.7)歲;29例殼核出血,11例丘腦出血,3例小腦出血,1例其他。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聯合循證護理:
1.2.1 成立護理小組
循證護理小組包括護士長、科室主任和責任護理人員,科室主任和護士長負責對責任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使其充分掌握循證護理的相關知識。
1.2.2 提出問題
責任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的需求以及收集到的資料、臨床護理實踐提出高血壓腦出血手術后的常見問題,包括康復訓練、加強體位鍛煉等。
1.2.3 循證支持
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對循證問題進行搜索,輸入關鍵詞,獲得相關的文獻資料。對收集到的文獻進行閱讀,利用循證醫學、流行病學中的評價文獻質量的方法和原則,評價文獻的科學性、先進性、真實性和可行性,從而獲得循證支持。之后結合獲得的循證證據、患者實際情況、護理需求以及護理人員的經驗,制定出個性化的循證護理方案。
1.2.4 循證實施
心理護理,患者在疾病和手術的影響下容易出現焦慮、緊張、擔心等負性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主動與其進行交流,使患者能夠了解手術的大致過程、注意事項等,從而保持患者情緒的穩定,使其身心都能夠保持最佳狀態。
營養支持。聯合腸內腸外營養支持,以自制的營養液幫助患者改善機體的營養狀況,保證充足的飲水,且粗纖維食物為主,從而養成患者定時排便的習慣。
康復鍛煉計劃的制定。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制定針對性的、個性化的鍛煉計劃,并結合患者的自身情況和家庭情況,制定出適宜患者的康復目標,并保證康復鍛煉項目的側重性,使患者能夠分步驟、分階段完成,從而提高患者的成就感,使其能夠積極參與康復鍛煉。
1.3 評價指標
將生活能力評分作為本次研究的評價指標。患者的生活能力通過FIM量表進行評估,包括生活自理、轉移、交流、行走、社會認知等5個維度,總分18~126分,分數與患者的生活能力成正比[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術后生活能力評分更高(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生活能力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生活能力評分對比(±s,分)
組別 n 生活自理 轉移 交流 行走 社會認知對照組 44 23.38±2.14 10.12±1.25 11.13±1.12 5.89±1.05 14.01±1.56觀察組 44 27.51±2.23 15.88±1.51 15.91±1.08 8.97±1.09 18.41±1.60 t 8.762 19.268 20.146 13.345 12.912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相關的研究發現,部分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即使發現及時,或者治療得當,也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殘疾,尤其是神經功能障礙或肢體殘疾[3]。手術治療是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主要干預手段,而作為強烈應激源,手術會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較大影響,因此相關的護理配合也很重要。
在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44例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采用了循證護理,經對比可知,觀察組的生活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均<0.05)。循證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在制定護理計劃的過程中,明確地、審慎地將臨床經驗、科研結論和患者意愿充分結合,獲取證據并作為護理決策的制定依據[4]。相關的研究認為,循證護理的核心是整體護理,并且必須以患者為中心,其實施能夠有效提高臨床護理服務的質量,并能夠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優質的護理措施,使患者預后更有保障[5]。
綜上所述,在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循證護理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術后生活能力,使其術后恢復更佳,值得推廣應用。
[1] 房海英,謝 莉,孫 靜,等.循證護理在老年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微創治療規范化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07):767-770.
[2] 趙亞梅,王 楠,李 琳,等.循證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鼻飼大黃患者胃腸功能紊亂的影響[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7,22(01):117-118.
[3] 吳翠平,鐘彩英,劉海燕,等.循證護理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功能鍛煉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08(09):12-13.
[4] 張 肄,胡 娟,徐慧玲,等.循證護理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28(06):1335-1337.
[5] 代鳳玲,李全浩,張秀美,等.循證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神經功能及后遺癥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03):469-471.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4.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