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勤
(上海市虹口區建工醫院骨科,上海 200083)
系統化健康教育在脊柱骨折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陳麗勤
(上海市虹口區建工醫院骨科,上海 200083)
目的 系統化健康教育在脊柱骨折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骨科接收的脊柱骨折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分別給予簡單的疾病理論知識口頭指導,與系統化健康教育,比較兩組健康知識掌握率。結果 系統化健康教育后,實驗組的健康知識掌握率(92.5%)明顯高于對照組(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脊柱骨折患者在常規護理同時輔助于系統化健康教育,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率,臨床意義較大。
系統化健康教育;脊柱骨折;應用效果
脊柱骨折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骨折類型,約占所有骨折種類的5%~6%,嚴重影響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降低其生存質量[1]。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臨床有研究發現[2],對脊柱骨折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同時輔助于針對性的圍手術期健康教育,對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改善預后等都具有積極的作用[2]。本次研究中將系統化健康教育應用于我院近兩年接收的40例脊柱骨折患者,同樣效果顯著,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骨科接收的脊柱骨折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X線片檢查確診為脊柱骨折,無全身器質性病變,聽力正常,能自主溝通,無智力障礙,無脊柱感染,對此次研究知情同意。其中,男女比例為5:3,年齡28~81歲,平均(48.2±2.7)歲。將其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簡單的疾病理論知識口頭指導,實驗組則在此基礎上又給予系統化健康教育,具體如下:
1.2.1 個體化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需及時對患者的健康情況進行評估,并了解患者的文化層次、性格特征、社會心理狀況等,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并使健康教育形式多樣化,如一對一講解、宣傳冊、功能鍛煉視頻等相結合。此外需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理念,強化指導,在患者開始遺忘前先復習,可以在為患者進行床邊護理時,邊操作邊教育,內容要簡單易懂,吸引患者的注意力。并鼓勵家屬積極參與,做好家屬的教育工作,讓家屬對患者起到監督、管理作用。
1.2.2 健康教育指導內容
①疾病知識:告訴患者及家屬骨折部位及嚴重程度,并告訴患者骨折部位和周圍神經的關系、疾病的發生機制、治療方式及可能出現的危險,讓患者及家屬對疾病有足夠的認識,并向患者介紹一些病情相似的患者的康復經驗,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使其以最佳心態面對治療。②飲食指導:告訴患者可以多食用一些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如芹菜、韭菜等,以免發生便秘,少食牛奶、甜食等,以免發生腹脹。此外,每天要確保飲水量的充足,盡量多飲水,多吃粗糧與水果類。③臥位指導:脊柱骨折患者通常需長期臥床,需告訴家屬每隔2 h協助患者翻身一次,并對患者的局部皮膚進行按摩,以免發生壓瘡,并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平臥硬板床的目的與意義。④疼痛教育:疼痛是脊柱骨折較為典型的表現,需及時告訴患者骨折后疼痛是自然的生理過程,使其正視疼痛,并建議患者通過交談、聽音樂、看電視等來轉移注意力,減輕疼痛感。⑤功能鍛煉指導:指導患者早期功能鍛煉方式,讓患者掌握直腿抬高訓練、變換體位方式、坐站訓練、行走訓練、呼吸功能訓練、背伸肌訓練,訓練時強度由小到大,以患者能耐受為主,并做好腰背部保護工作,避免加重腰部疼痛感。⑥出院指導:告訴患者要定期回院復診,并讓患者家屬出院后要繼續鼓勵、督促患者進行鍛煉。
1.3 觀察指標
出院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脊柱骨折知識掌握率,主要包含六項內容:骨折損傷部位、治療方式(手術與非手術)、飲食知識、臥位知識、疼痛知識及功能鍛煉知識,結果分為完全掌握(6項全知曉)、部份掌握(3~5項)與不掌握(0~2項)。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健康知識掌握率通過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意義。
系統化健康教育后,實驗組的健康知識掌握率(92.5%)明顯高于對照組(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率比較[n(%)]
隨著社會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意識也不斷增強,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也不斷提高。以往傳統的健康教育模式患者大多只能被動地盲目依從,此外護士在進行健康宣教時,只是照本宣科,缺少一定的針對性與個性化,家屬未來積極參與其中,無法起到督促作用,且教育內容局限于傳統的理論知識宣教,枯燥無味,患者容易遺忘[3]。本次研究中對實驗組給予系統化健康教育后,實驗組的健康知識掌握率(92.5%)明顯高于對照組(75.0%)。研究中我們針對患者的個體差異實施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使得教育更具個性化,實施多樣化的健康教育形式,避免了以往單一宣教的枯燥無味,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理念,不斷地在患者遺忘前進行復習,加深了患者的印象,而鼓勵家屬積極參與,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將健康教育內容圍繞在疾病知識、飲食指導、臥位指導、疼痛教育、功能鍛煉等內容上,使得教育內容更豐富更規范,有效地提高患者多方面的健康知識掌握率。
總的來說,對脊柱骨折患者在常規護理同時輔助于系統化健康教育,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率,增加其治療依從性,值得推薦。
[1] 丘秀麗,鐘秀鳳.家屬同步施教對脊椎骨折患者術后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3):136-137.
[2] 蔡迎佳.脊柱骨折護理中健康教育的應用及價值評定[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17):57-58.
[3] 于海芝,李寶妤.健康教育在脊柱骨折護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03):178-179.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34.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