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
(湖北省荊州市婦幼保健院,湖北 荊州 434020)
早期撫觸護理防治新生兒生理性黃疸112例分析
張 艷
(湖北省荊州市婦幼保健院,湖北 荊州 434020)
目的 研究早期撫觸護理防治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4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兒11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自由組合為兩組,各56例。對照組采取臨床上面常規的護理方法。觀察組采用早期撫觸護理的方法對新生兒進行護理。經過4天的護理之后,測量兩組新生兒護理后每天的排泄情況、每24小時測量新生兒的經皮膽紅素,并將這兩組數據進行對比。結果 經過專業的臨床比較發現,觀察組中新生兒的排泄頻率增加,體內的經皮膽紅素降低明顯(P<0.05)。結論 早期撫觸護理對于防治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效果顯著,在患者當中收獲的滿意度高,因此適于臨床推廣。
早期撫觸護理;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我院早期在新生兒出生后采取的是常規的護理方法,但是對于該病的預防效果不顯著,因此現在主要利用早期撫觸護理的方法預防新生黃疸,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4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兒112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2例,女60例。通過比較,兩組新生兒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排除標準:(1)家屬對研究的方法產生抵觸心理。(2)新生兒由于自身身體狀況不能進行本次的研究;納入標準:(1)研究的對象是在我院剛剛出生的新生兒。(2)家屬在閱讀知情書的情況下自愿簽寫同意書參與本次的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該組的新生兒出生之后,采用的是臨床上常規的護理方法。比如,對新生兒進行保暖方面的護理、眼睛衛生的護理以及兒童肚臍部位的護理等。當新生兒出生后的24小時,給予他們一些適當的食物。
觀察組:該組的新生兒在臨床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再進行早期撫觸護理。另外在出生的24小時之后新生兒就可以進行早期撫觸護理,撫觸的周期為每天兩次(每天早晨和中午母乳喂養后一小時進行該項護理),每一次的時間為30分鐘,一共撫觸的周期為4天。在撫觸的過程中,護理相關的工作人員應該保持撫觸房間的溫度在25℃~28℃的范圍內,保持空間的嚴密性并在護理相關工作人員的手部倒入適量的兒童專用潤膚油后互相摩擦。撫觸的順序和具體手法為:(1)面部:護理相關工作人員的雙手輕輕的放在新生兒的腦后,用剩余的大拇指從額頭部分開始進行撫觸,用大拇指在新生兒的眉毛部分由中間向兩側撫觸,重復動作5~6次,然后用同樣的方法對新生兒的眉骨部分進行撫觸。當進行下巴部分的時候,護理工作人員應穩定好新生兒的頭部,用大拇指從下巴部分的中間位置慢慢的向兩只耳朵的后方進行撫觸,并重復該動作5~6次。(2)頭部:同樣應該用手部固定好新生兒的頭部,以免在撫觸的過程中嬰兒亂動而造成意外。護理的相關人員應該用手指的指腹從嬰兒的發際線部位開始慢慢的向后撫觸,同樣重復該動作5~6次。(3)胸部:撫觸的相關工作人員應該用手指輕輕的揉搓嬰兒的腹部兩肋處,慢慢的向上延伸,直到新生兒的胳膊下方的腋窩部位。重復該動作5~6次。(4)腹部:工作人員用合攏的食指和中指從腹部的下面部分慢慢的向上輕輕撫觸,在此過程應該注意嬰兒的肚臍部位,不能夠直接性的摩擦。(5)后背以及臀部:從肩膀的部分開始撫觸,慢慢輕撫到臀部的位置。(6)撫觸完成后,將嬰兒穿戴完整后歸還給其家屬。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方法的新生兒排泄頻率
經過4天的護理之后,觀察組的新生兒排泄頻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方法的新生兒的排泄頻率(±s,次)

表1 兩組護理方法的新生兒的排泄頻率(±s,次)
注:與對照組比較發現,aP<0.05,差異顯著
組別 n 出生24 h 出生48 h 出生72 h 出生96 h 出生120 h對照組 56 3.51±1.79 2.74±1.95 3.92±2.46 4.54±2.89 3.66±1.70觀察組 56 3.37±2.03 4.12±1.73a 5.6±2.27a 6.85±1.38 4.24±1.47a
2.2 兩組護理方法的新生兒體內的經皮膽紅素含量
經過4天的護理之后,觀察組的新生兒體內的經皮膽紅素含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方法的新生兒體內的經皮膽紅素含量(±s,毫克/分升)

表2 兩組護理方法的新生兒體內的經皮膽紅素含量(±s,毫克/分升)
注:兩組比較發現,P<0.05,差異顯著
組別 n 出生24 h 出生48 h 出生72 h 出生96 h 出生120 h對照組 56 4.48±1.27 8.22±1.54 10.66±2.08 11.83±1.5 11.7±2.78觀察組 56 4.22±1.13 6.87±1.48 8.92±1.6 9.75±3.04 9.35±2.75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指新生兒在出生后的24小時,血液中的經皮膽紅素由于排泄受阻而在體內堆積而引起的一種疾病[1-3]。這種疾病會嚴重影響到新生兒的食欲,更嚴重者會引發一系列的并發癥。因此,必須及時對該種疾病進行預防和治療。在我國的近幾年來對于嬰兒的早期撫觸護理在臨床上面已經得到廣泛的認可,能夠有效的促進新生兒的骨骼發育,有利于改善新生兒由于腦部缺血以及缺氧所引起的智力問題[4-5]。
經過研究和調查顯示,經過4天的護理之后,觀察組的新生兒排泄頻率以及體內的經皮膽紅素含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因此,早期撫觸護理防治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臨床效果顯著。
[1] 宇春英,鄒冬梅,李建平.早期撫觸護理在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4,27(22):3420-3422.
[2] 賴愛如,周玉嫦,蘇鳳笑.早期撫觸護理在新生兒生理性黃疸防治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7):229-230.
[3] 白 焱.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中運用早期撫觸護理的臨床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5):5023-5024.
[4] 謝莉晶.早期撫觸護理在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5):217-218.
[5] 王玲麗.早期撫觸護理在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治療中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14(2):157-158.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34.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