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林林
(四川省綿陽市中心醫院,四川 綿陽 621000)
2016年某重癥醫學科護理不良事件的現象學分析
譙林林
(四川省綿陽市中心醫院,四川 綿陽 621000)
目的 探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原因,出現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某月多某月少的情況,為保障患者安全采取相應防范對策后,次月的不良事件明顯減少。方法 對2016年我院重癥醫學科室發生的76例護理不良事件的分類、原因、發生時間及工作年限等指標分布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76例護理不良事件中,發生不良非計劃拔管52例,占據所有不良事件首位(68.4%),其中以胸腹腔引流管發生不良非計劃拔管占比最多。此外,墜床、燙傷、液體滲漏、醫囑錯誤及用藥錯誤等事件也時有發生,但所占比例極少。結論 目前,不良非計劃拔管是重癥醫學科最為常見的不良事件現象,為廣大患者帶來了極大的傷害,應對此加大重視力度,實施針對性措施,進而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
不良非計劃拔管;重癥醫學科;不良事件;護理
臨床上將因護理人員失誤或違反護理標準規范而引發的意外不良事件統稱為護理不良事件。隨著我國老齡人口的日益增多,加之各類疾病的頻繁均使得我國醫院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日益增大,這也使得臨床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尤其是重癥醫學科護理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更是越來越高,對患者帶來了極大的危害[1]。本文就2016年某重癥醫學科護理不良事件的現象學進行更進一步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76例不良事件均為2016年1~12月于我院重癥學學科所發生的護理不良事件,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齡21~84歲,平均年齡(76.2±3.6)歲。所有研究對象的病情程度、性別、年齡及護理人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采用回顧分析法對76例護理不良事件的分類、原因、發生時間、責任護士職稱、工作年限及發生時間等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并對主要護理不良事件的情況進行深入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不良事件分類
76例護理不良事件中,非計劃不良拔管事件52例,占全部不良事件的68.4%,其次為液體滲漏與給藥差錯,占14.4%。見表1。

表1 2016年重癥醫學科不良事件類型(n,%)
2.2 不良事件責任護士年齡統計
所有護理不良事件發生責任護士中以25~27歲占比最多,其次為24歲護理人員。見表2。

表2 不良事件責任護士年齡統計
2.3 不良事件發生時間
對各類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時間統計分析發現,非計劃拔管時間1周內每天均有發生,而其他事件則并非每日發生。見表3。

表3 不良事件發生時間
2.4 不良非計劃拔管類型
52例護理不良非計劃拔管患者共發生95次非計劃拔管事件。見表4。

表4 不良非計劃拔管類型
作為各級醫院收治危重癥患者做多的科室,重癥醫學科以其工作壓力大、科室監護與治療儀器多以及病患病情重且復雜等特點,一直以來均是醫院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高發科室。而眾多不良護理事件的發生不僅為廣大患者的治療與生命安全帶來了極大挑戰,而且也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因此,進一步探究重癥醫學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狀況及相關解決對策十分必要[1]。
本文對2016年我院重癥醫學科所發生的76例護理不良事件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在所有護理不良事件中,不良非計劃拔管事件占據首位,高達44.25%,其次為給藥錯誤與液體滲漏不良事件,各占比20.0%、18.75%。二者同非計劃拔管事件相比同樣具有顯著差異(P<0.05)。究其原因發現,工作中護理人員的工作年限、工作水平及發病時間、插管類型等均有明顯的分布特征。在護理人員工作年限方面,以工作2~5年的護理人員所發生不良事件最多,而在分布時間方面,則同樣以不良非計劃拔管分布最為廣泛,在插管患者的各個時間均有發生[3]。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應提高對不良非計劃拔管事件發生的重視度,從護理人員自身技術水平及醫院監護方面來降低這一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醫院應對護理人員進行定期的不良事件培訓,提升其業務水平,避免因此操作失誤而導致的非計劃拔管。此外,對于墜床、液體滲漏、給藥錯誤、燙傷以及醫囑執行錯誤等不良護理事件也應加大培訓力度,提升護理人員自身水平,完善護理制度,進而最大限度的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4]。
[1] 季世敏.重癥醫學科59例護理不良事件歸因分析與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12,7(25):230-231.
[2] 吳曉英,王 玥,王 泠,等.重癥醫學科護理信息系統應用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4):6-8.
[3] 魏公新.重癥醫學科夜間護理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8):267.
[4] Malyszko J. Mechanism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lin Chim Acta,2015,411(19/20):1412-1420.
本文編輯:張 鈺
R47
B
ISSN.2096-2479.2017.34.1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