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芳
(長治市人民醫院呼吸科,山西 長治 046000)
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應急護理干預措施
王蘭芳
(長治市人民醫院呼吸科,山西 長治 046000)
目的 探討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應急護理干預的效果,為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應急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選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呼吸內科重癥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依據護理干預措施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應用應急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護理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治療情況、生命體征變化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和死亡率分別為93.33%和1.67%相比于對照組的76.67%和8.33%,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更高,死亡率明顯更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生命體征進行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生命提升改善程度明顯好于治療前,觀察組好于對照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應急護理干預的效果非常顯著,患者的各項癥狀和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改善,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果和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呼吸內科;重癥患者;應急護理干預;干預措施
近年來,隨著環境破壞的日益嚴重,我院臨床醫療相關數據表明,呼吸系統疾病的患病人數逐年上升,成為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1]。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沒有明顯的年齡特性,各個年齡段均可發病,該疾病的發病機制為患者的肺臟、氣管、其他組織器官形成嚴重損害,對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存質量有著嚴重的影響[2]。該疾病的護理質量對于患者的治療有著極其重要的重要,如何選擇最佳的護理方案,成為了重要的課題[3]。本文通過對比常規護理與應急護理干預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應用效果,探討應急護理干預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重要性。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呼吸內科重癥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依據護理干預措施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其中,對照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19~78歲,平均年齡(43.15±1.23)歲;觀察組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齡18~79歲,平均年齡(43.65±1.43)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的基本資料進行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4]:①確診為呼吸內科重癥患者;②均屬自愿參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5]:①不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②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③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給予患者吸氧、健康宣教等。
觀察組患者應用應急護理干預,措施為[6-7]:①患者入院后,應對患者實施全程護理干預,患者為重癥患者,病情非常嚴重,存在突發性死亡的情況,為避免延誤患者的治療時間,對患者的各項癥狀實行隨時觀察,重點監測重癥患者生命體征指標變化,發現異常,及時進行救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②呼吸道重癥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不同,患者的病灶發展也存在不同的階段,其臨床也會表現出不同的癥狀,因此,在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過程中,應根據患者表現的癥狀不同,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調整護理干預措施,在重癥患者屬于急性發作情況下,醫護人員要疏通患者呼吸道,保證呼吸暢通,并及時檢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指標,必要時候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除顫等急救措施;當患者出現咳痰不盡、咳嗽不止等情況時,醫護人員首先應清除患者呼吸道內的痰液,以止咳、鎮痰、控制呼吸道感染為本階段的治療重點。③在護理呼吸道重癥患者時,醫護人員應更加重視病房衛生環境,因病房空氣受到污染很有可能加重患者呼吸道感染情況,因此要保持病房空氣流通,定期定量消毒,減少患者因空氣細菌產生感染;重視病房內的氣溫調節,避免因氣溫過低或過高引起患者免疫力下降,為患者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治療環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④因呼吸道疾病易發作、易反復等臨床特點,患者容易產生較大的負面情緒,醫護人員要關注患者的心理情緒變化,對患者及時疏導心理壓力,緩和負面情緒,爭取在家屬的配合下幫助患者建立積極治療的心態。
1.3 觀察指標
觀察分析兩組患者治療情況、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治療效果判定標準[8]:①顯效:患者的呼吸頻率和心率等恢復正常或大部分恢復正常;②有效:患者的呼吸頻率和心率等部分恢復正常;③無效:患者的呼吸頻率和心率等無變化或惡化;④死亡:患者無生命體征。總有效率為顯效與有效之和的百分比。生命體征:呼吸頻率、心率。觀察兩組患者治療一個月的體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和死亡率分別為93.33%和1.67%相比于對照組的76.67%和8.33%,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更高,死亡率明顯更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n,%)
2.2 兩組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
治療前,兩組患者生命體征進行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生命提升改善程度明顯好于治療前,觀察組好于對照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s,次/min)
表2 兩組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s,次/min)
心率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60) 12.27±2.15 28.65±2.14 80.24±3.24 108.65±3.54對照組(n=60) 12.32±2.04 20.24±2.06 80.26±3.31 92.14±3.32 t值 0.2664 6.0214 0.5624 6.1245 P值 >0.05 <0.05 >0.05 <0.05組別 呼吸頻率
呼吸道疾病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病癥,近年來,隨著環境破壞,該類疾病的發病率明顯上升,一旦患病,易導致患者呼吸困難,引發負面情緒,因此,針對該疾病的治療除了及時診治之外,還應加強患者的護理干預措施,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和依從性[9]。
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病情非常嚴重,隨時可能危急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應針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做好相應的應急措施,避免到時發生緊急情況時,準備工作沒做好,導致患者死亡,應急措施是必要步驟,也是對患者生命安全的保障,應急護理干預措施的質量,直接關系著患者的安全性,應急護理干預措施的質量越好,患者的安全性越高,因此,針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應急護理干預措施應盡可能的完善,提高護理質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10]。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應急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并且應急組患者的呼吸頻率、心率較常規組而言均顯著提高,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和死亡率分別為93.33%和1.67%相比于對照組的76.67%和8.33%,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更高。這次研究結果與張秀敏[11]、孟繁芝[12]等研究情況一致,因此,對呼吸重癥患者采用應急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應急護理干預在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應用價值極高。
綜上所述,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應急護理干預的效果非常顯著,患者的各項癥狀和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改善,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果和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1] 王銀光.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應急護理干預管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19(09):230-231.
[2] 楊冬梅.呼吸內科危重癥患者24h連續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5,10(21):124-125.
[3] 李意云.探討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應急護理干預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46(15):231-231.
[4] 程春梅.試論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應急護理干預措施[J].環球中醫藥,2016,S1(08):178-178.
[5] 邵 俊.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應急護理干預管理措施探討[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06(23):164-166.
[6] 王明媚,沈禮利,洪粉丹.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應急護理干預措施[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0):265-266.
[7] 唐 璐.呼吸內科重癥患者應急護理干預體會[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14(25):170-171.
[8] 何細飛,張子云,陸麗娟,等.呼吸重癥監護室抑郁患者的綜合護理干預[J].護理學雜志,2016,31(17):83-84.
[9] 彭 敏,王 莉.護理干預對ICU重癥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的影響[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A01):569-570.
[10] 趙桂英.護理干預對無創正壓機械通氣治療COPD合并重癥呼吸衰竭臨床效果的影響[J].世界中醫藥,2015(a02):1180-1181.
[11] 張秀敏,武海燕,呂素芳,等.綜合護理干預在慢性阻塞性肺炎重癥患者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6,27(9):1539-1541.
[12] 孟繁芝,郭 薇.護理干預在呼吸內科護理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8):266-267.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1.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