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敏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上海 200080)
加速康復理念在膝關節鏡圍手術期中的應用效果
蔡 敏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上海 200080)
目的 采用加速康復理念的治療方案,觀察其在實施膝關節圍手術期中臨床應用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4月~2016年10月來本院膝關節術治療的66例病人作為研究的案例,依據患者來院先后順序進行平均分組,將其分為探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3例,對照組的病人給予常規治療方式,探究組的病人在常規治療方式的基礎上加用了加速康復理念的治療方式,對比兩組病人在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疼痛評分及術后并發癥方面進行了比較。結果 探究組病人采用加速康復理念的治療方式后,在上述各方面優于對照組病人,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對患者實施膝關節鏡術術中,采用加速康復理念的治療方案,在對減少術后并發癥,節省住院期間的醫療費用,縮短住院日多具有良好的療效,值得在臨床治療中進一步推廣。
加速康復理念;膝關節鏡;圍手術期護理;應用效果
選取2016年4月~2016年10月來本院接受膝關節術治療的66例病人作為研究的案例,觀察在對患者實施膝關節圍手術期中,采用加速康復理念的治療方案,觀察其臨床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4月~2016年10月來本院接受膝關節術術治療的66例病人作為研究的案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探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3例。探究組中,女23例,男11例,年齡從51~80歲不等,平均年齡(64.3±4.1)歲;對照組中,女22例,男12例,年齡從54~81歲不等,平均年齡(64.7±4.3)歲.兩組病人在性別、年齡,及病程病癥等方面,都沒有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的病人按照常規的方式給予治療方案。探究組的病人在常規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加用了加速康復理念的治療方案,其主要內容及方法如下:一是術前健康宣教。在手術前,責任護士要加強與病人的溝通交流,并滿足其合理需求,結合病人的實際情況,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予以相應的心理輔導。二是術前準備。手術前,還要協助病人進行各項常規檢查,如心電和血壓檢查等,及時排查手術禁忌癥,同時對于存在營養缺乏的病人,要給予其補充營養處理。依據美國麻醉醫師學會推薦的標準:麻醉前6小時固體飲食,麻醉前2小時禁食流質[4]。在手術當天的早晨,依據手術室安排手術時間給予病人滴注能量合劑,叮囑病人保障充足睡眠等;三是手術情況。在手術中,護理人員要定期對病人進行體溫檢測,并做好相應的保溫處理,調節病房溫度在20~26攝氏度之間,同時控制術中總輸液量不超過2500毫升;四是疼痛管理。鎮痛的管理對于膝關節功能的快速康復尤為重要,手術前三天,指導病人服用塞來昔布藥物,每天兩次,一次200毫克。并于手術后,對病人患處,予以冷療處理,同時給予帕瑞昔布治療,每天靜脈推注兩次,每次40毫克。手術三天后,給予病人服用塞來昔布藥物,每天兩次,每次200毫克;五是康復鍛煉。術后早期活動和功能鍛煉相關措施計劃可以確保膝關節主動運動的范圍,其具體方法為:手術當天患肢下墊軟墊,抬高患肢15。~30。,且保持外展10。~20。中立位,以利血液回流。術后第1天,全范圍的屈伸踝關節,第2天進行直腿抬高訓練,術后第3天拆除加壓包扎敷料后在床上或床邊進行踝關節屈伸運動。安排康復師使用輔助關節功能鍛煉器(CPM機)進行功能鍛煉。六是并發癥護理關節腔內積血損失膝外傷動脈和清理滑膜時損傷滑膜的血管引起,及時更換敷料并適當加壓包扎,同時密切觀察病情及時匯報醫生處理。關節內積液是滑膜囊收到刺激后的反應,多在術后5~6 h出現,如果患者沒有自述全身不良反應,可不處理。如果出現有膝關節張力大,腫脹明顯,浮髕試驗陽性時,就需要進行關節穿刺減壓。七是出院指導加速康復的理念,在縮短了住院的時間的基礎上,仍然需要一定的治療和護理,根據專科特點制定了專科疾病的出院指導,由責任護士詳細告知患者出院后的康復訓練,同時定時進行電話隨訪,及時指導并解答患者出院后的咨詢,增加患者出院后的安全感及對醫護人員的滿意度,也避免了再次入院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VAS評分量表:0分表示無痛;1~3分表示輕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劇痛):比較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及治療費用;術后2周、3個月、半年、1年隨訪比較兩組HSS評分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和治療費用比較
探究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且治療費用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和治療費用低于對照組(±s)
表1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和治療費用低于對照組(±s)
注:-表示無此
組別 n 平均住院時間(d) 治療費用(萬元)探究組 33 4.3±1.2 3.31±0.78對照組 33 8.3±2.3 4.28±0.93 t -10.19 6.93 p -<0.05 <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比較
采用VAS評分對兩組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探究組術后6、24、48、72 h 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術后 HSS評比分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2周H S S評分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探究組患者術后3、6、12個月HS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
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探究組如下:有1例(3.3%)病人出現便秘,有1例(3.3%)病人出現泌尿系統感染情況,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5.88%;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如下:有2例(5.88%)病人出現便秘,有3例(8.82%)病人出現泌尿系統感染情況,有3例(8.82%)病人出現關節腔積液情況,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3.53%。探究組病人相較于對照組病人,在以上方面情況都明顯要好,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術后VAS評分(±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VAS評分(±s)
注:-表示無此
組別 n 6 h 24 h 48 h 72 h探究組 33 2.38±1.13 1.73±0.54 1.64±0.26 1.52±0.81對照組 33 8.59±1.28 4.32±1.71 3.94±1.23 3.21±1.27 t -12.87 15.58 8.09 7.42 P -<0.05 <0.05 <0.05 <0.05
表3 兩組患者術后HSS評分評比(±s)
表3 兩組患者術后HSS評分評比(±s)
組別 n 后2周 后3個月 后6個月 后12個月探究組 33 64.3±4.2 90.0±5.9 92.45±4.1 95.0±4.4對照組 33 58.8±3.9 81.2±6.1 83.4±4.7 82.2±3.8 t -3.83 4.59 5.13 5.50 P ->0.05 <0.05 <0.05 <0.05
隨著近年來膝關節鏡技術的發展,其在臨床中的應用范圍也逐漸的廣泛。加速康復理念是指采用有循證醫學依據的圍手術期護理措施,最大程度的減少或降低患者生理及心理創傷,使其迅速康復。近年來我國醫療服務機構加快了醫療體制的改革,不斷的引進最新的醫療技術及醫療理念,有效的提升了醫院醫療服務水平,保障了醫院的健康長遠發展[2]。加速康復理念,就是一種當前在醫院治療及護理領域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治療理念之一,該理念最早由Henrik Kehlet 提出,并在醫療領域迅速獲得了應用,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尤其是在膝關節術術中,應用該治療理念,能夠有效的緩解病人術后疼痛,緩解病人心理壓力,改善病人身心健康狀況,加快病人康復進程,同時還能極大的降低病人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因此該治療理念在該手術患者中,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3]。本文從術前準備、手術情況疼痛管理,及康復鍛煉等方面著手,對病人實施加速健康外科理念治療,取得了顯著的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探究組病人采用加速康復理念的治療方式后,其住院用時為(4.3±1.2)d,術后3個月的HSS 評分達到(90.0±5.9)分,并發癥的發生率為5.88%;對照組病人給予常規治療方式后,其住院用時為(8.3±2.3)d,術后3個月的HSS評分達到(81.2±6.1)分,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3.53%。探究組病人相較于對照組病人,在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疼痛比較、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都明顯要好。因此加速康復治療理念在膝關節手術中,有著積極推廣的價值。
[1] 方紅霞,梁曉燕,甄 平,閆素芝.加速康復理念對人工膝關節術功能恢復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3(14):1266-1269.
[2] 徐英華,馬桂云,張 聰,麻陽陽.加速康復理念在全膝置換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4(01):45-46.
[3] 方紅霞,陸 皓,梁曉燕,甄 平,閆素芝.加速康復理念對人工膝關節術功能恢復的影響[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4(05):577-579.
[4] 姚雪紅.加速康復理念在老年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07):50-51.
[5] 劉春遠.王海波.快速康復外科在結直腸手術的應用[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07,41(3):257-259.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31.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