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大玲
(商丘市中醫院婦產科,河南 商丘 476000)
新產程標準進行管理對產婦分娩方式及母嬰結局的影響
馬大玲
(商丘市中醫院婦產科,河南 商丘 476000)
目的 探討采用新產程標準管理對產婦分娩方式和母嬰結局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在我院生產的產婦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產程標準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采用舊產程標準)與觀察組(采用新產程標準),各50例。比較兩組分娩方式和母嬰結局。結果 觀察組陰道分娩發生率為92.00%,高于對照組的7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監測并發癥發生率4.00%,低于對照組的1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新產程標準進行產婦管理,可提高產婦選擇陰道分娩方式,減少并發癥。
新產程標準管理;產婦分娩方式;母嬰結局
已有研究表明,依據正確的產程標準可有效診斷難產和減少產程干預,并提高產婦選擇安全的順產方式,從而提高產婦和嬰兒的生存率[1]。本研究旨在探討采用新產程標準管理對產婦分娩方式和母嬰結局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在我院生產的產婦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產程標準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年齡25~32歲,平均(28.41±2.90)歲;孕周36~40,平均(38.54±1.61)。觀察組年齡23~33歲,平均(28.56±3.04)歲;孕周36~42,平均(39.12±2.70)。比較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舊產程標準,包括潛伏期、活躍期和滯產等。觀察組采用新產程標準,內容:產婦超過20 h為潛伏期延長,指出第一產程的評價宮口擴張程度和先露下降,無法顯示進行剖宮產的適應癥;子宮頸口增加6 cm視為活躍期,出現破膜和宮口增加在6 cm及以上時活躍期發生停滯,包括在宮縮正常且宮頸口增加已出現停止達4 h及以上和宮縮情況異常且宮頸口增加已出現停止達6 h及以上;初產婦給予硬脊膜外間隙神經阻滯術時的第二產程超過4 h或未進行硬脊膜外間隙神經阻滯術時的第二產程超過3 h,且胎頭下降等情況無改善視為第二產程延長;胎心監護標準,胎心缺氧:胎心基線保持在110~160 bpm,復發性后期及變異性減速,且胎心頻率出現過度緩慢,針對胎心缺氧應及時有效的處理,無法改善胎心缺氧時應立即阻止妊娠[2]。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分娩方式,包括陰道分娩和剖宮產分娩;比較兩組母嬰結局發生情況,包括子宮破裂及濕肺。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數(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分娩方式
觀察組產婦選擇陰道分娩46例(92.00%),剖宮產4例(8.00%);對照組產婦選擇陰道分娩38例(76.00%),剖宮產12例(24.00%)。觀察組陰道分娩發生率為92.00%,優于對照組的7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母嬰結局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00%,低于對照組的1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母嬰結局對比[n(%)]
臨產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臨產指征的掌握時間、確定規律宮縮的起始時間及疼痛的感知等模糊會加大診斷的準確度[3]。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新產程標準進行管理后,產婦選擇陰道分娩方式的情況優于使用舊產程標準進行管理的產婦,且抑制母嬰結局的總發生率優于采用舊產程標準進行管理的產婦。說明,采用新產程標準進行管理,可通過全新、有效的標準提高產婦選擇安全健康的分娩方式,且有利于減少母嬰發生子宮破裂和濕肺及吸入性肺炎等并發癥[4]。新產程標準的使用,對潛伏期延長、活躍期異常及胎頭下降異常的診斷及分娩方式的選擇具有重要意義。采用新產程標準延長潛伏期和第一產程的時間,有利于降低催產素的使用率,且不會引發產婦和新生兒并發癥,有效轉換為活躍期;活躍期的診斷影響并發癥的發生情況,若出現延長可提高胎兒的缺氧發生率,新產程標準明確了有規律宮縮的判斷方法,并通過使用縮宮素來提高產程;第二產程延長會降低采用陰道分娩的最優時機,明確診斷標準,可通過減少發生會陰裂傷和產后出血等,有利于縮短時間,從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采用新產程標準確保產程正常,促進產婦選擇陰道順產方式,且有效減少產科干預[5-6]。
綜上所述,采用新產程標準管理,通過縮短產程和減少產科干預等,以提高選擇陰道分娩的幾率和減少并發癥。
[1] 張宏玉,張惠欣.正常分娩定義與產程研究進展[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14,25(2):189-192.
[2] 王艷琴,席亞娟,張澤華.新產程標準下產程管理的探討[J].中國醫刊,2016,51(8):110-112.
[3] 劉 清,幺宏彥.新產程標準及處理的臨床應用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23):4999-5001.
[4] 張 薇,陳慧娟,朱 丹.新產程標準對妊娠期糖尿病初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12):914-917.
[5] 宋 晶,范 玲.新產程下如何保障母嬰安全[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7,33(3):173-17.
[6] 楊 麗,周 莉,范 玲.執行主診醫師負責制及新產程標準后剖宮產率及指征的變化[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6,19(9):700-704.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7.31.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