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衛華
(廣州市南方醫院新生兒科,廣東 廣州 510515)
無縫隙痕跡化管理護理交接模式在新生兒無陪護病房的應用體會
廖衛華
(廣州市南方醫院新生兒科,廣東 廣州 510515)
目的 探討無縫隙痕跡化管理護理交接模式在提高新生兒無陪護病房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2015年3月至5月的新生兒669例為觀察組,使用無縫隙痕跡化管理護理交接模式;2014年3月至5月的新生兒761例為對照組,使用傳統的口頭交接模式;比較兩組護理質量缺陷的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的護理缺陷發生率均較對照組降低,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使用無縫隙的痕跡化管理護理交接班模式的新生兒在無陪護病房中的安全質量與基礎護理質量較傳統的口頭交接模式明顯提高。
新生兒;無縫隙;痕跡化護理
痕跡化管理,是指在各種管理工作中,從時間、管理內容等方面,不留空隙、空白、死角的縝密工作記錄。在病區管理中起到可記可查、可依可辯的作用,能有較完整保留護理活動中的原始記錄,工作各環節留有痕跡,以便有據可查,還原已經發生的護理行為,明確責任。針對我科新生兒護理工作風險高,病情復雜等特點,本研究與2014年衛計委下發的新生兒專科護理十大安全目標的相關要求相結合,完善患者從入院至出院的各個關鍵環節,并對實施無縫隙的痕跡化管理護理交接模式與傳統的口頭護理交接模式的的安全護理、基礎護理質量進行了比較,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5年3月至5月在我科住院的669名新生兒作為觀察組,其中男385例,女284例;胎齡(35.5±2.6)周;入院日齡(0.8±0.1)天;平均住院日(5.0±1.7)天;危重132例,轉入68例,轉出18例,出院657例。2014年3月至5月761名新生兒作為對照組,其中男452例,女309例;胎齡(36.0±2.0)周;入院日齡(0.77±0.12)天;平均住院日(5.2±1.8)天;危重149例,轉入73例,轉出17例,出院754例。對比兩組基本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要求家屬積極參與新生兒入院時交接,解除家屬顧慮及不必要的糾紛。并將相關內容詳細記錄在新生兒腳印單入院一欄中,新生兒腳印單是痕跡化管理的一個重要載體,更為將來可能存在的身份及基礎護理方面的醫患糾份提供法律依據[1]。
其次①新生兒入住無陪護病房的溫箱后,建立常規護理資料、床頭交接班及全身情況檢查核對表并簽名,發現問題及時記錄,另一名護士核對簽名。②新生兒外出,確認相關人員身份,并簽名,杜絕丟失事故發生。③護理組長針對護士對患兒身份識別環節進行質控檢查,將患兒床頭牌、護理記錄單病人信息、手腕帶信息與電腦上病人信息再次核對,確保患兒身份信息無誤,并由護士長每周抽查該環節的質量。④對不同病區的轉區新生兒,進行確認并簽名,確保患兒轉區的護理交接內容完整,避免因轉區交接引起的護理安全問題。⑤新生兒皮膚發現問題后做好登記工作,并對護士采取的措施效果進行評價,提高新生兒皮膚護理安全質量及家屬的滿意度。⑥對送奶者需憑新生兒母親身份證原件與送奶者本人身份證并在門衛處詳細登記、簽名,留下痕跡,降低母乳環節的風險。⑦因病情需要轉科時,認真、詳細填寫轉科交接表與病歷交接表,按照表格內容逐條交接,避免遺漏交接內容,提高新生兒轉科交接的安全性[2]。最后,辦理出院做好詳細檢查核對新生兒等手續無誤后雙人簽名方可將新生兒抱至家屬面前辦理出院手續。保存資料,以便需要時進行查詢、復核。
1.3 觀察指標
護理缺陷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進行護理缺陷的環節比較,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護理缺陷的環節比較[n(%)]
口頭交接時在信息傳遞的準確性上很大程度取決于護士的認知能力、領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交接工作中難免存在客觀性、準確性、完整性等方面的缺陷[3]。相比較傳統口頭護理交接模式,痕跡化管理護理交接因有固定的模版與內容,護理缺陷環節的發生機率明顯降低,并且因為需要留下書面的交接資料及簽名,護士的慎獨精神與責任心明顯提高,患兒的護理質量與安全也得到了保障。雖然在執行初期護士認為是額外增加工作量,但按照流程操作以后,整個護理團隊的工作忙而不亂,實現護士同事之間的相互提醒與相互保護,在現今醫患矛盾突出的環境下,痕跡化管理的護理交接模式不僅僅是保證病人的安全,又最大限度減少護患糾紛的機率,值得推廣。
[1] 傅愛萍.新生兒身份識別的安全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7):665-666.
[2] 楊學文.“接口”管理在產科新生兒交接安全系統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學雜志,2014,29(22):67-70.
[3] 褚 微.安全管理對無陪護新生兒護理差錯的影響[J].醫院管理論壇,2016,23(8):25-26.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31.1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