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苗苗,畢玉婷,李敏慧,苗 鑫,袁鳳娟*,權峰松
(吉林市中心醫院,吉林 吉林 132000)
綜合護理干預對原發性肝癌患者疾病不確定感、社會支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王苗苗,畢玉婷,李敏慧,苗 鑫,袁鳳娟*,權峰松
(吉林市中心醫院,吉林 吉林 132000)
目的 與常規護理進行對比,探究綜合護理干預對于原發性肝癌患者有何作用及意義,將患者的不確定感、社會支持及生活質量作為重要觀察指標。方法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本醫院接受的原發性肝癌患者4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3例,實驗組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方式,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結果 實驗組原發性肝癌患者不確定感明顯降低,社會支持和生活質量有所提高,并且兩者之間呈正相關。結論 綜合護理應用原發性肝癌患者當中能夠降低患者對于所患疾病的不確定感,社會支持及生活質量都有所提高,患者的不良情緒也得到改善。
綜合護理;原發性肝癌;不確定感;社會支持;生活質量
原發性肝癌,是指自肝細胞或肝內膽管細胞發生的癌變,以前者為多見[1]。臨床當中,肝癌的發病以原發性肝癌居多。肝癌的病發不僅會給患者帶來肝區痛等一系列癥狀,原發性肝癌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和環境等方面的功能都受損,生存質量低[2],同時也會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社會支持也進一步地受到不良影響,加上患者對于自身疾病的不了解,對于疾病的不確定感也增加,這些原因使得肝癌患者的治療、護理及預后受到一定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本醫院接受的原發性肝癌患者4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3例。實驗組平均年齡(63.6±5.5)歲。對照組平均年齡(61.7±3.2)歲。
1.2 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的方法。向患者和家屬講解在院期間的注意事項。實驗組患者在治療當中行綜合護理的方法,具體如下:(1)告知患者和家屬原發性肝癌的發病機制以及注意事項,對于自己所患疾病有清晰的認識,幫助患者減輕心理負擔,從而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2)對于患者間的不同情況,收集患者疾病信息,查找相關參考文獻,與其他護理人員及護士長之間積極探討。(3)針對患者的疾病的有關問題,對患者及家屬給予耐心的講解,防治陷入誤區。對待需要手術的患者,需在術前和術后的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并在手術過程中安撫患者的緊張情緒,幫助患者最大限度地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4)責任護士指導病人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戒煙限酒;并且指導病人進行適度康復功能鍛煉[3]。(5)針對患者住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負面情緒,進行不同程度的干預,將患者的生存質量最大限度的提高,防止因情緒而影響治療效果。(6)在患者治療前及經過治療及護理后,囑患者填寫社會支持量表及生活質量評定量表,并對患者對于疾病的不確定感進行調查,并做好詳細的記錄。(7)出院后:與家屬共同教育并引導患者學會自我護理的有效方法,幫助其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飲酒、不規律作息等,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因素對機體的刺激[4]。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不確定感進行對比,并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及護理前后的社會支持及生活質量量表的評分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社會支持評分比較
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經過綜合護理后,社會支持評分各項目指標均較對照組高,且各項指標間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社會支持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社會支持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社會支持評分項目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23 主觀支持 18.5±2.1 23.5±3.6客觀支持 6.3±0.5 8.1±0.9對支持的利用度 2.5±0.3 4.8±1.0對照組 23 主觀支持 17.9±1.8 19.7±2.1客觀支持 6.7±0.7 7.3±0.6對支持的利用度 3.0±0.6 4.1±0.8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結果表明,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生活質量三項指標均呈現出較低水平,且兩組間差異不顯著,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方式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三項指標明顯改善,且和對照組相比,兩組間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各項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各項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生活質量評分項目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23 軀體功能 34.7±2.1 45.1±3.1心理功能 24.1±3.1 39.7±1.9社會功能 23.7±4.0 42.5±1.7對照組 23 軀體功能 33.8±3.3 39.3±3.6心理功能 25.6±2.1 31.0±3.7社會功能 22.9±2.7 34.2±4.2
2.3 兩組患者對于疾病的不確定感對比
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經綜合護理后,對于自身疾病的了解有所增多,不確定感降低,對照組患者降低的程度不如實驗組明顯,兩組間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肝癌具有高侵襲、轉移早、易復發、預后差的臨床特點。我國是全球肝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每年肝癌全球新發病例總數的一半以上發生在我國[5],我國每年因肝癌死亡的人也不在少數。原發性肝癌的病因及發病機制還不十分明確[6]。所以,當前的治療方式多以手術為主,有針對性的治療較少。
護理是臨床工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良好護理可以使患者的痛苦明顯減輕,對患者的恢復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7]。近年來隨著對綜合護理干預的研究不斷深入[8],綜合護理方式充分考慮到患者的各方面因素,心理情況、對疾病了解情況等。這一優點使得綜合護理方式在提高患者治療有效率,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時,護理人員在這個過程中,也能掌握到更多的護理知識,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對患者和醫院來說均具有明顯的優勢。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綜合護理干預的實施使原發性肝癌患者對于疾病的不確定感大大降低,并且提高了患者的社會支持及生活質量的水平,對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降低患者的焦慮及抑郁情緒等方面都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將綜合護理廣泛運用于原發性肝癌患者的住院護理當中,使患者更加了解自己所患的疾病,這種護理方式能夠完全結合患者的不同情況展開護理工作,這對于患者疾病的治療具有深遠的意義。
[1] 梁 瑞,許文青,張艷芳.綜合護理干預對原發性肝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2,12(37):1544-1545.
[2] 陳凌華.原發性肝癌患者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分析[J].西部醫學,2012,07(24):1294-1296.
[3] 呂 靜,陳似霞,李佳梅.綜合護理干預對原發性肝癌慢性癌痛病人鎮痛效果和生存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4,12(12):1108-1110.
[4] 陳秀麗,孟潔,張浩.綜合護理干預對原發性肝癌經皮射頻消融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03(22):368-370.
[5] 李雪榮,宋亞華,李 嬋.綜合護理干預在原發性肝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6,05(19):756-759.
[6] 鄭馨梅,武守國,魏玲玲.肝癌患者圍手術期疾病不確定感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對策[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6,34:4615-4620.
[7] 姚 敏.綜合護理干預應用在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原發性肝癌中的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7,09(15):62-63.
[8] 陳子財,唐成武,鮑 鷹.原發性肝癌射頻消融術的綜合護理干預[J].中國現代醫生,2014,28(52):92-94.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31.137.02
袁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