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筠,秦凌云,顧佳英,薛 蓮,朱凌云,秦 菊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無錫市第四人民醫院,江蘇 無錫 214062)
護理干預在乳癌術后上肢腫脹中的應用
嚴 筠,秦凌云,顧佳英,薛 蓮,朱凌云,秦 菊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無錫市第四人民醫院,江蘇 無錫 214062)
目的 主要對在乳腺癌術后上肢水腫中應用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在本院進行乳腺癌手術的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隨機的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各30例。對常規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于實驗組則需要進行綜合性護理干預,并對兩組患者的上肢腫脹的發生情況。結果 通過對比發現,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常規組患者,其上肢腫脹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患者患者的滿意度(73.33%)明顯低于實驗組的滿意度(9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乳腺癌手術患者綜合性的護理干預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術后上肢腫脹的發生率,應該進行臨床的推廣應用。
護理干預;乳癌;上肢腫脹;應用效果
作為臨床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乳腺癌近些年來在我國女性中的發病率也在不斷上升,對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一般對乳腺癌患者采取手術治療的方式進行治療,但因為手術會對患者的腋窩淋巴系統造成破壞,在術后就較容易出現上肢水腫等并發癥,對患者也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影響,影響預后效果。因此就需要采用有效的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護理,提升臨床護理效果,為了解乳腺癌術后上肢水腫患者應用護理干預的效果,本院將在本院進行治療的患者共60例作為研究對象,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本院進行乳腺癌手術的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隨機的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各30例。其中,年齡30~66歲,平均(45.3±6.1)歲。兩組患者之間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常規組進行常規的基礎護理,在患者術后,除了要對患者進行常規的生命體征監測以外,還需要對其引流管進行有效的固定,避免出現引流管脫落的情況,同時還要對其引流液量和顏色進行觀察,如果出現異常則需要及時告知醫生進行處理。同時還需要保證患肢的清潔,避免出現感染。另外,一旦患者有上肢水腫的現象出現,將其患肢抬高,使其淋巴液回流,減輕水腫的程度,并且要使用熱毛巾對其患處進行熱敷,幫助患者進行血液循環。
在此基礎上要對實驗組患者進行綜合性的護理。首先要進行心理護理,充滿耐心和熱情的接待患者,幫助患者快速的熟悉醫院,同時要對患者進行乳腺癌相關知識的宣教,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幫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緒,使其充滿信心的進行治療。
其次,則需要對患者進行按摩護理,對患肢進行按摩,使其能夠進行側支的循環,幫助淋巴液回流。此外,在進行按摩時,要注意手的力度,從下向上臂進行按揉,2~3次/d,堅持按摩。
另外,進行功能鍛煉。在進行手術后的3 d內,使患者每3~4 h內,進行手指以及肘關的節屈伸運動,還需要進行腕關節的活動。在術后的3~7 d,則需要患者進行肩關節的功能鍛煉,同時不能進行外展上臂的活動。術后7天,就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進行更多的功能鍛煉,幫助患者快速的進行恢復。
1.3 療效的判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術后的上肢腫脹的發生率進行對比比較,并通過問卷調查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其中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則患者滿意度較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術后上肢腫脹的發生率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術后上肢腫脹的發生率比較[n(%)]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的對比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的對比[n(%)]
女性患者最常出現的惡性腫瘤就是乳腺癌,對女性的生命健康產生了嚴重的威脅,一般臨床主要使用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但由于手術會對患者產生較為嚴重的傷害,對患者生理上會導致其出現上肢腫脹等多種并發癥,還會對患者的心理產生嚴重的影響,嚴重影響了患者的預后和恢復。而致使患者出現上肢腫脹癥狀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患者的腋下淋巴結被清掃,且其局部的毛細血管以及淋巴管結構被極大程度的破壞,使其淋巴的引流功能消失,蛋白質等在組織間隙中進行留存和積聚,導致患者的上肢出現了腫脹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則需要加強對于乳腺癌患者的術后護理的力度。如果沒有及時有效的對患者進行護理和治療,則可能導致患者的上肢的部分功能出現消失的情況,最終導致患者出現上肢殘廢的情況,不僅對患者今后的正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還會對患者的心理產生嚴重的影響,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因此,在乳腺癌患者進行手術之后,就需要對其使用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加強對于患者的基礎性護理、心理護理、按摩護理以及幫助患者進行功能訓練。通過上述護理模式,不僅能夠使患者了解乳腺癌治療的相關知識,還能夠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更好的進行治療。
在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常規組患者,其上肢腫脹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患者患者的滿意度(73.33%)明顯低于實驗組的滿意度(9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給予乳腺癌手術患者綜合性的護理干預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術后上肢腫脹的發生率,應該進行臨床的推廣應用。
[1] 蔡金鳳,宋 蓓,張 侖.分析護理干預在乳腺癌術后上肢水腫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6:127-128.
[2] 任甜甜.探討護理干預在乳腺癌術后上肢水腫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4:91-92.
[3] 高亞男,李 靖,徐瑞雪.護理干預在乳腺癌患者術后并發上肢水腫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6,05:1264-1265.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31.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