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繼蓮
(山東費縣中醫醫院,山東 臨沂 273400)
急診護理風險的原因及護理風險管理的實踐與成效
武繼蓮
(山東費縣中醫醫院,山東 臨沂 273400)
目的 探索急診護理風險的原因及護理風險管理的實踐與成效。方法 選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急診科患者1860例實施急診護理風險管理,對于可預測的風險擬定相應的防范措施,而選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急診科患者2190例實施常規護理管理,分別對比實施風險護理管理前后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人員工作中的護理差錯、護理缺陷、投訴意見以及安全隱患等。結果 實施急診護理風險管理后患者滿意度明顯較實施前高(P<0.05),且實施后護理人員發生護理差錯、投訴意見、護理缺陷等情況明顯較實施前低(P<0.05),以及實施后護理治療明顯較實施前高(P<0.05)。總結 對于急診科室實施風險管理可有效提升臨床護理質量,避免護理人員在工作中的疏忽,以及提升患者對臨床護理工作的支持和滿意度。
急診;護理風險;原因分析;風險管理;實踐與成效
急診科室為醫院內搶救的重要場所,醫務人員往往從事著高難度、高危險、高技術的工作,若急診科室的醫務人員在工作中出現慌亂、差錯可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威脅患者生命,本次研究就新醫改后對急診護理工作的整改中提出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將報告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急診科患者1860例實施急診護理風險管理,而選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急診科患者2190例實施常規護理管理。統計發現實施前組男1273例,女917例,年齡3~72歲,平均年齡(58.2±8.2)歲;而實施后組男1079例,女781例,年齡5~69歲,平均年齡為(59.1±7.9)歲,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調查方法
1.2.1 實施前組
給予實施前組患者常規護理管理。
1.2.2 實施后組
給予實施后組患者風險隱患分析和風險護理管理,詳細內容如下:
(1)風險隱患分析
醫院配比不均衡:目前我國的義務工作者緊缺且患者數量日益劇增。導致醫生、護士、儀器等配比無法達到理想結構,影響醫務人員對患者的治療和護理。而數量的增加使得護理人員對患者的預檢分診工作有所疏忽和遺漏。
搶救記錄不詳:由于急診科患者往往搶救較為緊迫,使得對于臨床護理的記錄無法達到第一時間記錄,而為在治療過程中發生醫療糾紛和矛盾,應在第一時間內對臨床緊急護理進行詳細的記錄和校對。
院內轉運:如生命監測儀器電量不足、輸液針頭滑脫、轉運速度不均勻導致患者痰液松動導致窒息等。
專業技術較差:護理人員由于專業實務、實踐較差導致在急救過程中患者出現緊急情況時無法在第一時間進行搶救。
(2)實施風險護理管理
提高預檢分診準確性:護理人員應明確對于每一種疾病的臨床癥狀,提高護理人員對患者緊急就診的預檢分診的準確性。
提升專業知識:護理人員應在臨床工作中不斷的總結和學習急診科知識,自主提升專業實務和實踐能力,同時不僅要明確專業知識,還應在臨床工作中加強應用能力。
明確預檢分診流程:科室負責人應根據科室特點擬定預檢分診流程,預防避免患者發生緊急情況[1]。
規范文書書寫:嚴格要求護理人員的工作書寫,避免發生醫療糾紛,對于臨床緊急搶救護理人員應在搶救結束后立即補齊搶救記錄。且對于書寫要求應嚴格遵循《護理文書書寫標準》。
完善運轉流程:評估患者狀態和綜合病情;若患者自主護理功能喪失,應檢查患者輔助呼吸機械設備連接是否完善、通暢,且轉運前應立即給予患者吸痰護理,避免患者在轉運過程中波動,痰液松動。
完善緊急事件預案:對于急診科室應制定緊急預案,如儀器搶修、氧氣管路堵塞等,若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緊急情況應立即上報并實施[2]。
1.3 觀察指標
對于實施前和實施后患者對臨床護理工作滿意度,以及護理人員工作中的護理缺失、差錯、投訴意見以及安全隱患等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實施風險護理管理前后護理質量,見表1
表1 對比實施風險護理管理前后護理質量(±s,分)
表1 對比實施風險護理管理前后護理質量(±s,分)
時間 n 護理質量 患者滿意度實施前 2190 87.28±1.37 86.49±1.29實施后 1860 98.27±0.98 97.84±1.02 t / 2.817 2.961 p /<0.05 <0.05
2.2 對比實施風險護理管理前后患者投訴和護理差錯,見表2
表2 對比實施風險護理管理前后患者投訴和護理差錯[n(%)]
急診科鎖存在的護理風險主要在護理操作、配合、搶救的每一個患者中,若處理不當可嚴重的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對于急診科可能發生的風險應進行分析,并根據潛在風險進行預防,避免由于護理人員工作事故導致患者發生風險,激化患者和醫務人員的矛盾,進而提升護理人員工作質量和服務態度。經過本次調查發現實施前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分數無明顯差距(P>0.05),以及患者投訴和護理操作也無明顯差距(P>0.05)。但經過對于實施風險護理管理后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患者投訴以及護理差錯均得到顯著改善,效果明顯高于實施前(P<0.05)。綜上所述,在急診科實施風險護理管理可有效降低在護理工作中的差錯和患者投訴意見,同時提升患者對臨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和護理工作質量。
[1] 李淑華.急診護理風險的原因及護理風險管理的實踐與成效[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1).
[2] 烏日罕,李 博,娜仁高娃.急診護理風險的原因及護理風險管理的實踐與成效[J].中國保健營養,2016(2):188-188.
本文編輯:劉欣悅
472.2
B
ISSN.2096-2479.2017.31.1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