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興++肖淑芳


核心素養是學生終身學習、發展所必需的素養,它引領、指導著學校課程前進的方向。學校課程應以學生的核心素養為聚焦點,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長遠發展。基于此,上海市莘莊中學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進行了深入研究,之后對學校課程進行了重新整合和定位,把學校課程規劃實施作為學校落實辦學理念和實現培養目標的有力保障,使課程建設成為學校持續、健康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一、課程理念:核心素養校本化的個性理解
核心素養其實就是對“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一問題的回答,《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里對此有明確的說明,即將其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
莘莊中學為滿足學生成人、成才的需要,以“善德博學、健體尚美、靈動創意”作為學生培養目標。“善德博學”是指品德高尚,并具有扎實的人文、科技等基礎知識和基本素養,與核心素養的人文底蘊等對接;“健體尚美”是指身心健康,并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和高尚的審美情趣,與核心素養的健康生活等對接;“靈動創意”是指在動腦、動手方面能夠更加靈活,富有創意和創造力,與核心素養的科學精神、實踐創新等直接對接(見圖1)。
在具體做法上,學校將創建DIY特色高中作為未來辦學目標,并把DIY理念融入體驗教育中,初步形成了體驗教育辦學思想體系。DIY代表Do It Yourself(自己動手做),Design It Yourself(自己設計與創作),Discover It Yourself(自主探索和發現)。以綜合素養培育為價值追求的DIY特色課程,實現了從行為體驗上升到情感體驗再到生命體驗的飛躍,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勤于思考、勇于實踐,注重學習過程中的經歷和體驗,側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學校經過三年的實踐,在DIY特色課程的引領下,力求使學生們實現“四個一”的學習目標,即掌握一門藝術技能、具有一項體育特長、受過一種科技訓練、養成一生閱讀習慣。這不僅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體驗性學習經歷,也為培養出能適應未來社會要求的“善德博學、健體尚美、靈動創意”的優秀高中畢業生奠定了基礎。
二、課程實施:DIY特色課程
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提供支撐
莘莊中學為了滿足學生全面發展、長遠發展的需求,對學校課程進行了重新整合和定位:有普遍適應性的基礎型課程,以滿足學生成長需求、達成基本公民素質;有著眼于學生個性化發展要求,以達成學校培養目標的個性化課程;還開發了榮譽課程(專業精品課程),以最大限度地尊重和滿足學生的課程選擇權,最終體現綜合性、均衡性和選擇性,使之具備“三精”特色的DIY課程體系(見圖2),從而為促進學生個性成長提供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
1.基礎型課程的校本化面向全體學生實施
學校在基礎型課程教學中,立足學生的成長需求,注重基本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比如,語文、政治、藝術(音樂、美術)、勞動技術(以下簡稱勞技)等基礎型課程,根據學情,進行了二次開發,通過增加DIY元素來實現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讓學生在自主體驗與感悟中發展核心素養,為其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精品人文課程。重點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課程包括:語文拼圖式閱讀課(一周2節)、政治時事讀報課(兩周1節)、英語讀報課(每周2節)、英語WAP聽說課(每周1節)、歷史地理嵌入式閱讀課(每節課10—15分鐘)和生物、物理、化學延伸閱讀課(發現史、經典實驗閱讀)。閱讀課程的設計,不僅保證了閱讀的時間,還培養了學生在閱讀中對閱讀素材的理解、分析、概括、鑒賞、評判以及遷移運用的能力。
(2)精妙科技課程。重點提升學生理性思維能力、批判質疑的科學精神、聚焦問題解決的科學意識和科學方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此課程主要以兩種方式呈現:一是把勞技課嵌入機器人模塊(勞技課校本化實施的1.0版本);二是把勞技課嵌入阿迪諾(Arduino)自動化控制項目(勞技課校本化實施的2.0版本)。把勞技課程引入“雙新”課程中的自動化程序控制,是勞技課與工程學的完美結合,提高了勞技課程的技術含金量。
(3)精美藝體課程。重點使學生掌握藝體技能,具備正確的審美判斷,提升藝術品味。該課程分為:高一年級合唱課、高二年級素描課;高一年級籃球(男生)和健美操(女生)專項課程,以及高二年級籃球(男生)、健美操(女生)、擊劍、武術等專項課程。藝體課程,實現了通過高中三年的課程體驗,使每位學生至少掌握一項體育基本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的目標。
2.拓展、研究型課程以興趣為導向,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拓展型課程立足于培養、激發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是一種體現不同基礎要求、具有一定開放性的課程。學校拓展型課程包括學科類、綜合類、實踐類三種類型(見圖3)。學科類拓展課程是對基礎型課程科目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拓展,為限定選修課程;綜合類拓展課程指學習領域素養的拓展課程,為自主選修課程,包括以學期為周期的長課程,也有講座式的短課程;實踐類拓展課程指由學校教師主導、學生參與的主題教育活動,以及教師指導下的學生社團及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等。
研究型課程是學生運用研究性學習方式,發現和提出問題、探究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與創新精神、研究與實踐能力、合作與發展意識的課程,主要采用主題探究活動、課題研究、項目設計等方式實施(圖3)。
學校研究型課程是根據《上海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等文件精神,要求每位學生在校期間要完成一份質量較高的研究性學習報告。然后對研究性學習成果進行評定,促成每個學生擁有真實、高質量的研究性學習經歷,促成學校形成適應學生發展需求的研究型課程開設、指導機制。學校制訂了《莘莊中學研究性學習方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核心,致力于讓學生學會“發現、提出問題—研究、解決問題—運用反思、批判的方法從較高層次發現、提出問題”,以研究、解決問題為主線的分階段教育目標。endprint
高一年級著重培養學生科學的問題意識。要求學生把在學工學農、社會實踐中發現的現實問題,自覺轉換成課題研究。學校利用上海電教館的慕課平臺,選擇性地為高一學生安排了“研究性學習的通識課程”。此課程使學生能夠知曉什么是研究性學習,以及課題研究的一般步驟和課題研究的方法等。同時,根據學生不同的興趣,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研究性學習的個性化課程”,從而對研究性學習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高二年級著重培養學生搜集、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初步設計解決問題方案的能力,以及通過構建知識模型來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組織策略上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每個小組均有一位課題指導教師。
高三年級著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使學生能運用反思、批判的方法從較高層次發現、提出問題,為學生研究問題的創新意識打下基礎,為學生更高層次的研究奠定基礎。
3.榮譽課程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向更高層次發展
結合學校課程特色,在人文、科技和藝體等方面,建立學生專業團隊,并設有符合學生發展的特色課程,以培養專業團隊,代表學校參加各級各類競賽、比賽等活動,為學校爭得榮譽。該課程張揚了學生的個性,發揮了學生的特長。
為了滿足學有余力的學生的個性需求,學校成立了四個工作室:“熊偉美術工作室”“程坤美術創作工作室”“肖璐怡擊劍工作室”和“盛怡合唱工作室”,為建設一批適合學生發展的精品課程奠定了基礎。
三、 課程評價:
著眼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與發展
從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與發展出發,建立發展性課程評價體系是學校課程建設中的重要內容。比如,制訂了關注過程、調動和發展評價對象的“多元評價量表”;開發了DIY特色課程的選課、實施、交流、展示、評價于一體的管理平臺,記錄了學生經歷的學習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以及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生在平臺上通過相互學習、借鑒,激發了創新的火花,發現了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拓寬了解決問題的思路。教師也可以利用平臺對學生進行指導,對學生的表現做出綜合評價,以發現、選拔能夠進入精品課程繼續學習的優秀創新人才。另外,還有基于讀書節、科技節、藝術節等主題活動的DIY特色課程成果的綜合展示。
總之,多元化的評價目標、多樣化的評價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和發展。
(責任編輯 張慧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