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性別平等教育研究起步較晚,目前,大學生性別平等教育理論體系尚未形成,針對女大學生的研究更少。本文試圖對女大學生性別平等教育的社會性別視角做一綜述,并發現目前研究的缺乏以及分析不足。
【關鍵詞】社會性別意識 女大學生 性別平等教育 綜述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013-02
一、關于社會性別意識的研究
“社會性別”最早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西方女權主義浪潮?!队h婦女與法律詞匯釋義》中,“社會性別是社會文化對男女差異的理解,指女性或男性的群體特質和行為方式?!?0世紀90年代,gender作為一個新的詞匯引入我國。禹旭才在其博士論文中強調社會性別實質是一種“社會文化觀念”,它體現的是兩性角色分工、男女氣質、行為方式的社會現實。
1.關于社會性別意識的研究
丁梅君在碩士畢業論文中將其定義為用性別角度去洞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環境。李國華認為社會性別意識是從兩性關系的視角去審視與了解社會,去探索男女兩性的位置和價值。
劉東發指出社會性別意識的三層涵義:平等意識,男女都具有平等的權利與尊嚴;差異意識,用性別的視角解釋男女在社會生活中的角色特點。協調意識,強調男女兩性的協調發展。趙艷紅等將其總結為三大特點,用動態發展的目光看待流行的社會性別文化;批判不恰當的性別文化和性別現象;男女之間應是彼此尊重、和諧發展的伙伴關系。
周晶晶提出社會性別視角是獨特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社會性別關系的動態性,關注性別關系中的差異性。張淑香強調,社會性別意識認為女性不應受傳統觀念的制約,應擁有獨立的人格,敢于維護自己的權力,積極適應社會。
2.社會性別意識與女大學生性別平等教育
現今關于社會性別意識與大學生性別平等教育的研究不多,正處于起步階段,對女大學生的研究少之又少?,F有研究主要是把社會性別視角引入女性高等教育研究。例如,譚詠梅從社會性別視角透視我國高等教育中的性別平等與差異問題,促進高等教育和諧發展。陳新葉等運用社會性別視角探討制約女性高等教育公平發展的問題與成因,發展女性高等教育事業。整體而言,社會性別意識與女大學生性別平等教育研究還很薄弱,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
二、關于性別平等教育的研究
1.國外性別平等教育概述
美國聯邦政府制定一系列法案以提高教育中女性的權利,如《婦女教育平等法案》等。韓國于1992年制定了《性別歧視預防與救助法》,明確教育過程不應存在性別歧視。20世紀70年代,加拿大的女性主義者推動女性機構的建立和課程的改革。英國于2006年出臺了《平等法案》和《性別平等義務》,規定學校消除不合法的性別歧視和騷擾。
美國建立女性非政府組織與促進女子學校發展以推動性別平等教育;加拿大致力于改變課程內容和消除教育過程中對女性的歧視;韓國則是努力營造良性平等的學校文化,開設女性學課程以提高女大學生的自主意識以及培育提高教師的性別平等意識。
2.國內性別平等教育概述
(1)臺灣地區性別平等教育研究與實踐
臺灣的性別平等教育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獲得了十分不錯的成效。1988年臺灣婦女新知基金會號召教育部改進教科書內容。交大開設《兩性社會關系》成為臺灣性別平等教育發展的領頭軍。1996年立法院通過《性侵害犯罪防治法》,1997年成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1998年“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將兩性與人權融入學習領域。新世紀后臺灣的性別平等教育穩步發展,2004年頒布《性別平等教育法》。
臺灣性別平等教育主旨是讓學生檢視日常遇到的性別問題,培育彼此尊重的性別態度。臺灣主要是通過營造三大環境促進性別平等教育。其一是法律環境,中華民國憲法保障女性基本權益、性別平等工作法保障女性工作權益、性別平等教育法保障女性教育權益、防暴三法保障女性人身權益。其二是社會環境,民間女性組織是源頭,政府組織將性別納入政策主流化。其三是學校環境,教育學生建立正確的性別認知,破除性別偏見;教學內容呈現多元均衡的性別觀點;建設校園性別平等精神文化。
(2)大陸地區性別平等教育研究與實踐
章夢瀚提出性別教育并不是“無視性別”的教育,而是尊重差異的性別平等教育。學者林妙珊提出性別平等教育幫助學生從性別視角認識自我與觀察社會,正視社會中的性別不平等,樹立性別平等意識,。
趙媛指出高校在開展性別平等教育方面已有進展,但仍面臨教師性別平等意識不足、課程和學科建設缺乏性別視角、課堂教學環境存在性別隔離現象等困境。姜蒙蒙提出現存的四大問題,分別是課程設置各異、教材建設不足、師資隊伍不穩定以及性別教育效果難維持。
從現有的研究來看,性別平等教育途徑主要包括將性別平等融入課程內容、將性別平等意識納入教師教學、將性別平等觀念滲入校園環境、制定性別平等教育政策以及加強家校協同等。
符建華指出我國“男尊女卑”現象雖得到改善,但因性別而產生的教育歧視仍然存在。自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性別平等教育后,大學生性別平等教育得到了極大的關注,然而大部分高校尚未落實,大學生的性別平等教育尚處于開端階段。
三、關于女大學生性別平等教育的研究
這方面的研究目前很少,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如孟彩強調將性別平等理念內化入心理健康教育,以女大學生的群體特點開展針對性的女性教育。朱小桃則將社會性別理論作為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關注女大學生當前生活學習狀態與長期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社會性別與性別平等教育研究已系統化,有完整的理論體系。而女大學生性別平等教育的研究較少,將社會性別與女大學生性別平等教育相結合的研究屈指可數且深度不夠。當前大陸地區關于性別平等教育的研究雖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數量與質量上都有待進一步完善。
文獻來源上,大部分為期刊論文,本土化著作嚴重不足,學位論文偏少。 研究內容上,許多研究只是純理論的論述,缺乏數據支撐和實證檢驗,提出的建議對策泛化且可行性不高。此外,有關女大學生社會性別意識的數據比較陳舊,難以說明現下的情況及變化。研究視角上,現有文獻資料以兩性視角為主,以一概全。
作者簡介:王琳慧(1992-),女,海南??谌?,海南師范大學教育與心理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德育原理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