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以我國省級電視臺紀錄片的國際化傳播策略的研究為主要內容,從不同時間段的省級電視紀錄片國際傳播的情況、國家化傳播策略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著手,以2015年播出的紀錄片《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第二季)的情況和效果為案例分析,試圖總結和歸納出當下我國省級電視臺紀錄片對外傳播的新方向。
關鍵詞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省級電視臺;紀錄片;國際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15-0100-02
在2012年,中國的電視臺掀起了一股電視紀錄片的熱潮,在很多的電視臺都有關于紀錄片的節目。同時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和追捧。其中CCTV1的《魅力紀錄》播放了許多關于國內外電視紀錄片,像CCTV9的《舌尖上的中國》就好像開啟了人們對美食的追求和向往,忽然之間電視紀錄片成為了觀眾最為喜愛的節目,打破了以往收視慘淡的局面。于是紀錄片就成為了觀眾觀看節目中的首選。從節目的內容和題材來分析的話,雖然在某些方面是值得肯定,但是在水平上還是有所欠缺,就拿《舌尖上的中國》來說,仍然和國際電視紀錄片有較大的差距。但是,這也帶動了其他電視臺在紀錄片方面的努力,他們利用自身的地域優勢,創造具有地域性和文化特點的紀錄片,以實際的行動來研究和探索紀錄片的發展之路,并在國際化傳播中凸顯了一定優勢。
1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的國際影響
1.1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簡介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是由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集團)精心制作,由江蘇衛視與鳳凰視頻聯網播出的全媒體大型紀錄片,意在獻禮建國65周年。該片于2014年10月1日正式上線播出。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這個紀錄片的內容核心在于“中國驕傲”,其中的題材都是關于在我國有著“世界之最”“中國之最”的素材,包括許多有著地方故事以及傳奇,站在不同的角度,讓觀眾更加了解我中華的源遠流長的文化,這個節目展現了我國眾多地區的風土人情和風俗習慣,像具有民族特色的江蘇、貴州、青海、陜西等省①。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第二季)共15集,突破第一季以地域為單位的橫向敘述方式,通過前期的大量數據整合與調研,分析并選出了15個外國人對中國感興趣的內容,包括一些時尚潮流、古代文物、傳統文化之類的既具有中國古典特色,又能展現當代中國人日常生活習慣的大眾內容,從這些方面出發,去打造一個全新的不一樣的外宣紀錄片。
1.2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的國際影響
1.2.1 厘清思路創新
1)發揮品牌優勢。《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第一季共有36集,2014年在江蘇臺首播,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好評如潮,獲得了很多的獎項。可以說,這在中國電視紀錄片領域也已經算是一個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了。所以為了借助這股勢頭更上一層,總臺領導在謀劃2015宣傳報道計劃時,便明確地要求了,應該做好品牌優勢效應,走出國門,讓海內外的觀眾進一步了解到“你所不知道的中國”。
2)外宣定位真實。2015年初,廣電總臺認為兩季節目應該有所不同,所以啟動策劃模式,經過幾番的論證與思考,將定位找準在了“國際視野和外宣表達”。雖然新一季加入了一些當下流行時尚和娛樂大眾的元素,可依然將展示中國魅力、對外宣傳作為目標重點。添加新元素的同時,也保留了外宣紀錄片原有的真實性和藝術性,彰顯了中國的魅力與成就。
1.2.2 轉化語態全新表達
近些年,不少中國紀錄片走入觀眾的視線,但是相較國外,國內紀錄片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語態的展現。在第二季系列節目策劃之初,整個團隊就達成共識,要選用平和自然且親切的語言表達方式。在每一個主題拍攝之前,編導團隊都會與其交流想法,由外籍嘉賓親身體驗,并真實記錄他們的想法,而不是像以往的紀錄片,通過旁白讓觀眾聽到編導們想灌輸給我們的想法。這種語態的變化,讓紀錄片變得更加易被大多數的觀眾所接受,同時也擴大了受眾群體。
1.2.3 微媒體宣傳貫穿始終
現在是新媒體時代,這個節目有效利用了新媒體的優勢,對節目進行宣傳造勢,使得人們在微博、微信、微視頻等微產品上經常看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進而去了解。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第二季)突然一改套路采用了9位來自世界各地,顏值高、中文好的俊男美女,由他們親身的所見所聞和自己的想法以及感受,來向觀眾訴說出導演的主題和愿望。而并不是像第一季那樣,用當地人或者對當地有一些了解的嘉賓來為觀眾做講述,這也是一種越來越微媒體化的宣傳方式。
2 省級電視臺紀錄片對外傳播發展方向
2.1 尋求國際化的創新方式
2.1.1 題材選擇要創新
在電視紀錄片的題材上要有新的突破。傳統文化是我國的特色,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極具魅力,這時就能夠和傳統文化相融合,創造出別具一格的話題,我國的歷史悠久,對于外國人來說,充滿了神秘和未知。紀錄片應以一種比較開放的形式與傳統文化結合創新,塑造出吸引外國人眼球,又能成為文化傳播橋梁的好的作品。
2.1.2 敘事手法要創新
在敘事方法上要有新的創新。中西文化存在很大的差異,其中體現在紀錄片中也是如此,中國風格對于外國人來說相對有一些不適應。中國人講故事都是相對舒緩但又有很強的邏輯性在里面,但是外國人卻喜歡風格大膽直接又靈活生動。所以我國的紀錄片需要借鑒國外在內容制作上的手法,讓節目能夠受到國際觀眾的接納和喜愛。
2.2 規范化的制作與宣傳
電視紀錄片的制作是其對外傳播的重點環節,與導演講故事的方式一樣,我們在制作的方式上也要達到國際化的水平。
2.2.1 尋求資金和政策支持
與其他影視藝術形式相比,紀錄片不僅制作時間長,投資規模大,而且收視人群也相對有限。所以紀錄片的投資在眾多影視制作機構看來是沒有盈利的,導致投在紀錄片上的錢遠遠趕不上投在影視劇當中的數額,這也導致了我國紀錄片水平發展緩慢。但其實紀錄片具有很大的保值和增值空間,被淘汰速度也要遠遠小于大多數的影視作品,所以這幾年許多人也開始慢慢加大了對于紀錄片的投入。endprint
2.2.2 國際化的宣傳方式
除此之外,國際化通行的標準也適用于在電視紀錄片的生產、制作和宣發的過程當中。現今,國際上比較流行的紀錄片的投資方式也已經越來越商業化,通常都是由幾家電視播出平臺共同投入創作,也可能有一些基金會甚至聯合某些影響較大的機構共同制作。而我們在發行時也可以借鑒這樣的一種方式,由多個媒體平臺共同合作,相應的利用衍生產品,類似于影像制品和相關書籍,產生再次銷售,實現媒體和跨媒體之間的商業化運作。
2.3 多樣化的對外傳播渠道
要想使電視紀錄片獲得比較好的傳播效果,就要使對外傳播的渠道多樣化。目前,各個紀錄片的傳播渠道是不同的,主要是因為傳播機構各有差異。比如,2011年賈樟柯與蘇格蘭威士忌合作拍攝了十二部系列微紀錄片《語路》,這便是一種互聯互通、多方合作的傳播方式。利用多個渠道進行拍攝,能夠有效的利用其他國家的平臺資源,降低播出風險。通常情況下文化部對相關節目的宣傳主要是利用駐外使領館或者中國文化中心的方式來宣傳,進行文化傳播和形象宣傳。但是對于國際電視來說,其總公司的宣傳和傳播主要是以自身的渠道媒體或者相互合作的媒體來進行,當然節目的專業活動以及國際文化傳播機構也是其傳播的渠道②。
3 結束語
經濟的發展,國民素質的提升,也將促使紀錄片成為觀眾喜愛觀看的電視節目,因此,紀錄片在以后的電視市場的前景是非常可觀的。《你所不知道的中國》以創新的手法和新穎獨特的視角展現出中國文化的精神與魅力,借助了新媒體平臺的推廣和傳播,打響了自己的品牌,展現了自己的特色,滿足了觀眾們的好奇和文化需要,這是當下正在發展中的紀錄片產業的一個值得借鑒的好例子,也是眾多紀錄片制作方所要悉心研究和密切關注的。
注釋
①張秀:《云南電視紀錄片的創新與發展》,《中國電視》,2013年第11頁。
②王寧主:《全球化與文化:從<西藏一年>看中國紀錄片在對外傳播過程中的任務》,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版,第67頁。
參考文獻
[1]譚天.從《故宮》看中國紀錄片的轉機[J].中國電視,2006(5):5-55.
[2]李宇.《同飲一江水》:開啟跨文化傳播與國際傳媒合作的新典范[J].今傳媒,2008(10):13-15.
[3]陳曉夏.跨文化美學視域下中國紀錄片的文化自覺[J].新聞戰線,2012(2):95-97.
[4]李偉男.電視紀錄片編導的兩大法寶——懸念和沖突[J].大舞臺,2011(10):116-117.
[5]傅新原.紀錄片國際化之“方案預售”機制初探[J].中國電視,2011(7):44-47.
[6]冷淞.中國紀錄片的國際化表達[J].對外傳播,2011(2):37-38.
作者簡介:孫雯雯,研究方向為電視紀錄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