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智
摘 要: 思想品德課是初中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在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素質、正確價值觀念、健全人格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生本理念成為思想品德教學改革積極倡導的教學理念,可改變思想品德教學現狀,確保思想品德教育目標的實現。本文從分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樹立生本理念的必要性入手,探討基于生本理念下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 生本理念 初中思想品德 教學方法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樹立生本理念的必要性
生本理念以學生發展為出發點,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教師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減少對課堂的干預,讓學生能動地開展學習活動,構建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對于初中思想品德課而言,其教學目標在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促進學生的發展,而在教學中樹立生本理念能夠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
1.1樹立生本理念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需要
新時期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重視對學生自身發展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在該門課程教學中樹立生本理念,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可運用小組討論教學形式,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在生本理念指導下,思想品德教學強調學生情感體驗和實踐能力培養,為此教師要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助于挖掘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創新。
1.2樹立生本理念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學實效性的需要
現階段,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效果欠佳,灌輸式教學方式削弱了學習興趣。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樹立生本理念,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給予學生獨立人格的尊重,在此基礎上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創新,積極運用探究式、合作式、啟發式教學模式,整合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喚起學生主動思考、自主探究的欲望,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文化道德素養,有助于增強該門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1.3樹立生本理念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初中生處于身體和心理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他們的自主性更強,思想趨于成人化,期望與人交際,但是缺乏社會經驗。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樹立生本理念,能夠轉變教師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教師主動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年齡段特點、個性發展需求及生活環境變化,選擇與此相適應的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育方式對學生成長做出正確引導,從而使思想品德課發揮育人功能。
1.4樹立生本理念是推動思想品德學科發展的需要
初中思想品德課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人文性較強的課程,以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為最終目的,著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新課改背景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課始終將學生發展放在中心位置,這與生本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通過優化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可引導學生融會貫通課本知識與社會生活,通過自主探究構建知識體系,并將知識應用于實踐中。此外,生本理念倡導運用科學、有效、開放、創新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推動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改革,從而實現該門課程的可持續發展。
2.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方法
2.1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在以往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上基本都是師講生受,教師主導整個課堂,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生本理念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的學是前提,教師的教則是基礎,師生之間需要建立一種互相信任的關系,在彼此的交流和溝通中,達到教與學的目的。新課改的實施同樣對教師提出要求,即由主導者變為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通過這種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可使學生與教師站在同等的高度,有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例如,在對初中思想品德中的《人的生命的獨特性》進行教學時,其中有這樣一個活動環節,即我的獨特印記,教師可以圍繞這個活動進行相應內容的設計,如我的指紋、愛好、人生目標、理想、簽名等。教師在進行教學前,先將這些獨特印記填寫在黑板上,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學生主動參與活動,每個學生都紛紛寫出自己的印記,在這種平等的合作關系中實現教學目標。
2.2運用小組合作式教學法
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可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思想品德教學,給予學生展示自己的平臺,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要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為出發點,讓全體學生均積極參與學習,在生生合作中實現自我發展。教師應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劃分合作小組,每個小組人數控制在4人—6人,要求小組內部做好分工,包括組長、材料搜集員、記錄員、匯報員等,增強小組內部成員的團隊協作意識。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時間,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回答問題,并匯報展示討論的成果,加強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促使學生共同成長。如在教學《人生難免有挫折》一課時,教師可布置討論話題,提出下列問題:你知道什么叫挫折嗎?遇到挫折會產生什么樣的心理反應?說說自己記憶中最深刻的挫折及當時的心理狀態。之后,教師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并讓各個學習小組均匯報討論的結果。通過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法,使學生扎實掌握本節課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得到發展。
2.3運用生活化教學法
生活化教學是緊密結合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的有效教學方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法,能夠更關注學生生活和發展的需要,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營造生本化的課堂教學環境。對于農村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而言,運用生活化教學法具有明顯優勢,在教學中教師可將農村社會作為培養學生道德素養的“大課堂”,積極探索與農村生活實際相貼近的教學模式,進而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掌握知識。如在教學《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一課時,教師可先向學生闡明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而后帶入關于我們居住環境變化的討論主題,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具體如下:教師描述這片居住區域以前的自然環境狀況,而后讓學生自己觀察現在的小河、山上植物的情況。通過觀察學生發現,小河里已經看不到魚了,山上的樹木越來越少了,河邊聽不到青蛙叫了。在親身體驗中,學生可以感受到身邊環境的變化,教師再抓住這一教學時機,引導學生分析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并深入講解當前面對的嚴峻環境問題,讓學生自主討論應該如何應對環境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環境保護意識。endprint
2.4運用情感教學法
生本理念下倡導學生情感和價值觀培養,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可采用情感教學法,引導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形成健康心理品質,提高道德素質,實現思想品德教學目標。如在教學《發現自己的潛能》一課時,教師可引入某個企業家成功創業的案例,讓學生分析企業家成功的秘訣,并談談自己得到什么啟示及暗示起到的積極作用。通過學生與教師相互交流看法,共同得出以下結論:企業家成功的秘訣在于給自己的積極暗示,增強企業家的信心和勇氣,這種暗示可以促使我們發現自己的潛能。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設計“我能行”的活動主題,鼓勵學生在遇到學習和生活挫折時勇于說出“我能行”,從而培養學生積極面對困難的心態,使學生獲取真實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品質。
2.5運用實踐教學法
生本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應運用實踐教學法,讓學生在實踐參與的過程中對課程的內涵進行領悟。為確保實踐活動順利開展,學校應對此予以大力的支持,積極解決實踐中的各種困難問題。可結合思想品德的教學內容,對實踐活動進行設計,同時也保證課時充足,一個月至少組織一次實踐課,在實踐課的時間上應有一定的彈性,可按照教材進行調整,以此確保實踐課的靈活性。為增強實踐課的效果,可邀請其他學科的教師及學生家長共同參與,或是以思想品德課為基礎,設置多學科聯合的實踐活動。學校則應做好相關的宣傳工作,提高學生和家長對實踐課重要性的認識,如舉辦主題講座、借助微博、微信等網絡媒體。教師作為實踐教學的主導者,應對課外實踐予以足夠的重視,把握每一次實踐的機會,并在實踐前做足準備工作。一方面教師應當以學生為本,從他們的實際生活出發,多選取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借此調動他們的參與熱情,使學生在實踐中能夠有所收獲。另一方面在布置實踐任務時,應與家長溝通,爭取獲得家長的支持,并消除家長的疑惑。
3.結語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應樹立生本理念,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全面提升教學實踐性,實現教學最終目標。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發展為出發點,營造師生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通過合理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法、生活化教學法、情感教學法及實踐教學法,構建生本化的思想品德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徐明.開辟新路,深化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改革[J].學周刊,2014(7):84-86.
[2]王興.淺談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如何實施生本教育[J].學周刊,2013(3):124-126.
[3]阿迪萊·塔力普江.克州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5.
[4]江蓉.論關心倫理視角下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育[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9):145-147.
[5]連仁裕.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問題與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6(5):41-43.
[6]魏光明.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現狀淺析與對策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6):85-87.
[7]陳蘇玲.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效[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14-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