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穎一
硅谷是一個奇跡,是因為它超出了人們的意料。對硅谷的學術研究才剛剛開始,目前還沒有理論和經驗數據解釋它成功的奧秘。下面我將根據自己這些年對硅谷的個人觀察以及同硅谷各種人物的交談,來講一個硅谷的故事。
硅谷文化
許多人有一種看法,認為硅谷就是一所大學、一個科技園區和很多的資金加總而成的。這是一種機械的“三合一論”,與硅谷的發展事實不符,著名學府和充足資金并不是造就硅谷的充分條件。那么,硅谷奇跡究竟是什么造成的呢?這個問題我問過很多硅谷人,還沒有人能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但有一點大家都同意,那就是硅谷文化的重要成分是創業文化。
那么又是什么構成創業文化呢?雖然我們還不能對此有準確的說法,但我注意到近年來硅谷人喜歡形容硅谷是創業公司的“棲息地”。這一棲息地至少包括了以下七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硅谷公司的生產結構是開放型的。
第二,硅谷人才流動頻繁,跳槽的情況常有發生。
第三,加州法律環境較為寬松,使跳槽變得容易。
第四,硅谷人容許失敗。
第五,硅谷人的生活和工作觀是“活著為了工作”,而在其他地方,則是“工作為了活著”。
第六,在硅谷工作的外國移民特別多。
第七,美國的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為硅谷公司上市創造了有利條件。
硅谷不是計劃造出來的
我們從硅谷的成功中看到的是個人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充分發揮。硅谷不是計劃造出來的,硅谷也不可能產生于僵化的體制,只有一種自由的創業體制,非常分散的決策過程才能創造出硅谷這樣的奇跡。發展高科技,資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種能充分發揮人的創造力的體制和文化,用以造就創業者的棲息地。
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創業和創業公司,是推動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在主流經濟學中,過去只局限于研究價格調節機制。在非主流的經濟學里,特別是奧地利學派,則非常強調企業家精神。比如熊彼特,他認為資本主義的最大活力是企業家的創新,他稱之為“創造性的毀滅”。奧地利學派的另外一個重要代表是哈耶克。他從根本上批評計劃經濟,認為社會的知識分散在每個個人身上,而任何計劃者都不可能把握所有信息。因此,只有發揮每一個個人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性,經濟才會有活力。如今硅谷的成功,證明了他們的觀點是正確的。
有一種觀點認為,越是高科技,越是要政府來管,因為市場會失靈。這在理論和實踐上都站不住腳。什么是高科技?高科技的重要特點是不確定因素大、風險大。如果政府參與大量的創業投資,將會冒很大風險。
然而,我們也應看到,在發展高科技方面,政府不是沒有作為。政府應該做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調動和保護創業者的積極性。比如,放寬政策,明確產權,允許技術入股,允許企業轉讓;搞好類似納斯達克的資本市場,為企業上市創造條件;放寬留學生回國政策,支持海外與國內的高科技合作等。
(摘自《改革內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