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邦國
[提要] 發展鄉村旅游對增加農民收入、實現精準脫貧具有重大意義。近年來,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鄉村旅游業蓬勃發展,但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以實現鄉村旅游業更好更快發展。
關鍵詞:鄉村旅游;問題;思路;裕安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鄉村旅游,是以農村地區為載體,以農民為經營主體,以旅游資源為依托、以旅游活動為內容,促進農村發展為目的的社會活動。鄉村性和地方性是鄉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依托優美的鄉村自然生態環境,挖掘濃郁的地方特色,展現真實的鄉村田野生活,是發展鄉村旅游的基本條件,也是開發鄉村旅游產品、發展鄉村旅游的基本要求。鄉村旅游是現代旅游中的新興事物,它以極快的速度在世界各國發展起來。鄉村旅游不僅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閑產品,而且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充分利用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資源,對維護推動農村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裕安區發展鄉村旅游的優勢
(一)文化底蘊豐厚。裕安區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大別山北麓,六安市區以西,東接金安區,北臨壽縣,南邊和霍山、金寨毗鄰。全區面積1,926平方公里,山區、崗區、灣畈各占1/3。淠河、汲河貫穿全境,著名的淠史杭水利樞紐工程坐落在該區。
裕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著名的獨山暴動、蘇家埠戰役發生于此,是鄂豫皖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裕安是皋陶文化的發源地,是許繼慎、徐向前紅一軍發祥地,還是劉伯承元帥夫人汪榮華和徐海東大將夫人周東屏的故鄉,也是劉鄧大軍的根據地,是全國著名的將軍縣(區)之一,新中國授銜的裕安籍開國將軍就有32位。
(二)鄉村旅游資源豐富。裕安山川秀美,自然風貌多彩多姿。紅色、綠色、宗教三條旅游線路交相輝映;日益發展的鄉村旅游與之相得益彰。裕安鄉村旅游資源豐富,紅色資源主要有:獨山九處革命舊址群、許繼慎紀念館、蘇家埠戰役紀念館、六霍起義紀念館、許世友將軍樓等,每一處都能讓人們回想起烽火歲月,都能緬懷先烈,都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都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更能讓人回憶歷史。生態環境優美,主要的綠色鄉村旅游資源有:九公山寨、橫排仙境、西海生態園、龍井溝、虎頭潭、埠情人島、濕地公園、萬畝桃園、萬畝油茶、萬畝竹海、櫻花溪畔、萬畝六安瓜片、五陟山莊、白鷺田園等,每一處都是生態休閑旅游勝地,景色清新宜人,讓人流連忘返。佛教文化資源主要有:南北雙塔、望江寺、西峰寺、黃蓮寺、高峰寺、龍王寺等,每一座寺廟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振奮人心,滌蕩心靈。
(三)把鄉村旅游作為重要產業來謀劃。近年來,裕安區依托優良的生態環境和厚重的文化底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一谷一帶”戰略,積極打造全區全景旅游藍圖。鄉村旅游基礎設施、景區質量都有大幅度提升,來裕安區旅游觀光人數穩步攀升,旅游業已成為全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裕安區鄉村旅游起步較晚,但是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裕安區委三屆六次全會提出了“建設大別山綠色產業融合發展先行區,打造長三角養老養生休閑旅游目的地”旅游發展戰略,并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編制了《裕安區十三五鄉村旅游發展規劃》,為新時期發展鄉村旅游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二、裕安區鄉村旅游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鄉村旅游內容層次低。目前,裕安區鄉村旅游項目多集中在開發休閑農業和觀光農業旅游產品,而對鄉村文化傳統和民風民俗資源的開發挖掘不夠,缺乏文化元素。有的過分地依賴農業資源,地域特色不突出,開發模式單一。有的為了滿足游客的獵奇心理,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人為地塑造一些不協調、甚至是帶有封建迷信性質的景觀。有的鄉村旅游經營者不在產品創新和特色上下工夫,開發程度低,錯位和深度開發不足,個性彰顯不夠,提供的服務項目也是大同小異,出現了嚴重的同質化傾向,從而造成彼此間的激烈競爭,增大了市場風險,導致一些鄉村旅游項目效益下降。這些留給游客的印象是“千村一面”、“千景一面”,來了一次再也不想來了。
(二)鄉土氣息淡化。鄉村旅游最大的特色也是最佳賣點就是有別于城市風貌的“鄉土氣息”。對鄉村旅游資源進行合理的規劃和科學的開發,凹顯鄉土特色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關鍵。然而,目前裕安區很多鄉村旅游地建設出現城市化的傾向,經營者沒有充分了解鄉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地是城市,而誤解了城市游客的需求。景區的上山步道能用卵石壘砌就盡量少用混凝土鋼筋,景區周邊的建筑盡量與生態環境、當地民俗和建筑風格相協調,建設一些些格調錯落有致與自然和諧的木屋、草棚、竹亭,形成鮮明特色。如果和城市的建筑一樣,會極大地破壞鄉村旅游的鄉村性和原真性。
(三)鄉村旅游服務質量有待提升。近年來,我國鄉村旅游迅速發展與低水平的管理和低素質的從業人員之間存在矛盾。由于我國的鄉村旅游的開發和探索還處于初始階段,很多從事管理和接待的人員沒有經過系統性和專業化的培訓,在鄉村旅游接待過程中,許多從業人員解說不專業、不規范,鄉村旅游處于粗放經營狀況。裕安區的鄉村旅游存在同樣的問題,服務質量和水平有待大幅度提升。由于人才資源的缺乏,鄉村旅游開發和經營中普遍存在各自為陣的現象,資源與資金使用分散,沒有形成有效合力,導致鄉村旅游普遍存在規模小、服務質量差、經營主體品牌意識淡薄等問題,陷入了服務質量差與經濟效益低的惡性循環,嚴重制約了鄉村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
三、裕安區鄉村旅游發展思路
(一)實現“六安茶谷”和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六安市委市政府把建設“六安茶谷”作為一項重要發展戰略,目標是為旅游添景,為生態增綠,為百姓致富創收。“六安茶谷”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打造五谷,即:旅游養生谷、綠色生態谷、科技文化谷、特色產業谷、扶貧富民谷,其中的旅游養生谷作為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裕安區作為“六安茶谷”的重要節點,要打造富有特色的“裕安茶谷”,借“裕安茶谷”建設的機會,實現“裕安茶谷”建設和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兩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裕安鄉村旅游不能因為茶谷建設全面否定和改造已有項目,而是以已有項目為基礎和節點,作為茶谷的重要內容。endprint
(二)大力提升鄉村旅游質量和檔次。為了解決鄉村旅游經營方式粗放,管理服務水平低下,經濟效益低和產業競爭力低的問題,必須對裕安的鄉村旅游升級改造,提升質量和水平。一要做好規劃。在布局上要實現空間布局與重要節點的銜接、產業間的銜接,要有統有分,統分緊密結合,把龍井溝、櫻花溪畔、百家沖、演將沖與黃巢尖景區串線開發步道與索道。高起點規劃,注重生態保護,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二要完善基礎設施。堅持因地制宜、生態優先原則,體現鄉村特色、突出“四生”即生態、生產、生活、生命主題,重點提升分路口至獨山道路等級,加快西淠河兩岸整治及水源治理進度等;三要增強科技支撐。充分運用物聯網等科技手段對茶園進行升級改造,讓游客看到互聯網時代別樣的茶園;四要加大宣傳力度。立體式、全方位地宣傳“六安茶谷”和“裕安茶谷”,可拍攝“印象大別山”或“印象六安瓜片”、“八月桂花遍地開”等宣傳片,通過招商引資的辦法吸引實力雄厚的企業來開發鄉村旅游。
(三)加大鄉村旅游人才培養力度。要全面提升裕安區鄉村旅游發展質量,必須加大鄉村旅游人才的教育培養力度,這是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無論是項目論證、規劃設計還是經營管理,都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例如,鄉村旅游以“特色”吸引人,這種特色與標準化的優質服務是分不開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規范化和標準化的服務,就沒有特色。目前,裕安區的鄉村旅游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缺口較大,已經在崗的很多都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從其他崗位轉過來的,也需要培訓提升能力和水平。一是政府要加強引導和管理。制定合理可行的人才政策,積極吸收先進的經營管理人才為鄉村旅游業服務。加強對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讓他們對本土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有深入的了解,使農民認識到鄉村自然、民俗等資源里面蘊含的旅游價值,增強其保護和開發意識,加強對其旅游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二是要加強與高等院校的合作。鄉鎮政府或旅游業的經營者可以與高等院校合作,專門培養適合鄉村旅游業的人才。還可以在當地鄉村旅游基礎較好的農家建立教學實習基地,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提高實踐能力,努力培養適應鄉村生活,真正愿意在鄉村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四)做好鄉村旅游結合文章。鄉村旅游是一種產業,作為產業就不能孤立生存,與產業的成長環境和相關產業都會有緊密聯系,因此發展鄉村旅游要在“三個結合”上下工夫。
1、鄉村旅游與其他旅游相結合。鄉村旅游是旅游業的一種具體形態,不能片面理解為一種純粹的農業資源開發,要與區域內其他旅游資源和旅游景點的開發結合起來,可以借助已有旅游景點的品牌和影響力,吸引客源,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格局。
2、鄉村旅游與精準脫貧相結合。精準脫貧是裕安區委區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發展鄉村旅游是實現精準脫貧的重要途徑,因為鄉村旅游使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有的項目就是通過流轉貧困戶的土地建成的,貧困戶既有土地流轉收入,也能在鄉村旅游企業就業獲得收入,還可以照顧老人和孩子,是一舉多得。
3、鄉村旅游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鄉村旅游開發要因地制宜,與小城鎮建設相得益彰,互為補充。小城鎮的規劃建設要按照旅游鎮的風貌進行打造,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如全國首批特色小鎮獨山鎮,鎮上的“紅街”是典型徽派建筑,將軍大道的立面改造,街區的道路命名與鎮上“十六將”有關。借助獨山全國特色小鎮的品牌和影響,在境內發展鄉村旅游比其他地方更有優勢和吸引力。
主要參考文獻:
[1]盧松,蘇勤.六安市茶谷系列規劃整合項目[M].安徽師范大學旅游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2015.46.
[2]曾天雄,馬昌群.論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26.
[3]舒象連.我國鄉村旅游資源及其開發散論[J].旅游研究與實踐,1997.2.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