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實施之后,我國同中亞各國、俄羅斯等各個國家之間的貿易更加頻繁,對于高質量的人才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大,其中高質量的俄語人才的需求更是巨大。因此本文為此對現有的俄語人才培養模式中的不足進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人才培養的調整策略,對于我國俄語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促進我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
【關鍵詞】一帶一路 俄語+ 人才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1-0020-02
我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途徑俄羅斯、中亞最終到達歐洲,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訪問中亞國家的過程中,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觀點,而這一倡議也得到了中亞各國的強烈擁護,通過“一帶一路”我國可以與中亞各個國家以及俄羅斯之間形成能源合作,成為重要的貿易伙伴,促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而俄羅斯與中亞各國之間使用的都是俄語,因此在“一帶一路”的發展中,對于俄語人才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大,同時也需要更多的高質量俄語人才,因此培養“俄語+”人才是我國高校當前的重要問題之一。
一、俄語人才培養現狀
1.俄語學生數量萎縮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的俄語學生數量還是比較多的,尤其是黑龍江與俄羅斯接壤很多黑龍江的中學都開設了俄語班,但是在最近幾年,我國俄語學生的數量急劇減少,中學開設俄語班的更是少之又少。因為英語是通用語種,因此很多學生家長都選擇讓自己的學生學習英語,學習俄語的學生越來越少。同時在一帶一路之前我國俄語畢業生的就業面是非常窄的,這導致很多院校取消了俄語專業。
2.人才培養定位不準確
俄語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學術型一種是應用型,無論哪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其最終目標都是為我國現代化建設輸送人才,但是這兩種人才培養的模式有很多課程都是一樣的,比如在高校俄語專業的教學中,低年級的學生學習的都是俄語語法、聽力以及經貿等課程,而高年級都是學習一些專業經貿、旅游等課程,這樣的安排看似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如果認真的對課程結構進行分析會發現存在一種結構的失衡。教學內容也是基本固定不變的,很多教學內容過于陳舊,缺少整體性。
3.人才培養模式過于傳統
在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下,我國與俄羅斯、中亞等國家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對于俄語人才的質量也是要求越來越高。而很多開設俄語專業的高校沿用的都是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基本都是俄語理論知識,對于俄語的靈活運用能力極為欠缺,在這樣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下,俄語學生的素質無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在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背景下,需要對人才培養的策略進行調整。
二、“俄語+”人才培養調整策略
1.準確定位,培養實用型人才
俄語+等專業在近幾年發展還算不錯,而在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視角下,高校更加應該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調整,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可以在原有的俄語課程的基礎上增加一些相關的課程,比如旅游、經貿等實用型的知識,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自己的實用性。首先高校可以結合自身,對本校的俄語教學進行準確定位,為一帶一路培養復合型人才,同時還可以與俄羅斯以及中亞各國之間建立合作教育,對人才的培養準確定位,這樣才能為一帶一路輸送人才。
2.優化課程體系
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提出,對于俄語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需求,因此高校應該對俄語課程體系進行優化,重新制定一些人才培養方案。關于具體的課程體系的改革,可以借鑒國內外的一些成功的案例,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對專業方向的課程體系中增加一些師范方向的專業,適當的減少外貿、旅游等方向的課程,可以將減少的這些外貿、旅游等課程增加到人文素養課程中去,對于人才的培養一定要定位準確,其次根據不同的俄語專業,采用不同的課程,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成為應用型人才。
3.構建互聯網+俄語學習平臺
對學生進行俄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熟練的運用俄語進行交流和溝通,因此在當今信息化時代,應該運用好互聯網,在高校中構建一個互聯網+學習平臺,以多元化的方式來對學生的俄語能力進行培養和提高,讓學生在課堂時間之外可以通過互聯網+學習平臺來對自己的能力進行提高,從而促進俄語+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安巍,苗正達.“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背景下的法律俄語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與研究[J].中國俄語教學. 2017(01)
[2]艾爾肯·肉孜·艾爾圖其,艾尼瓦爾·哈德爾.“一帶一路”視角下新疆高校俄語教學模式的轉型與挑戰[J].中國俄語教學.2017(01)
[3]喬雪.新國標下民辦本科院校俄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修改——以哈爾濱石油學院為例[J].亞太教育. 2016(05)
作者簡介:
王佳(1980-),女,吉林東豐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俄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思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