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莉萍
【摘要】常規教育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對幼兒和幼兒園的管理都非常重要。本文對幼兒常規培養中的誤區進行分析,并嘗試找出相應的解決途徑,以期能夠為幼兒常規教育提供一定的價值參考。
【關鍵詞】幼兒 常規教育 誤區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1-0021-02
一、引言
關于常規教育的重要性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可以看出,綱要中明確提出了要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常規,減少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培養幼兒的自律。然而當前的常規教育中還存在很多誤區,有的把常規教育簡單理解成了對幼兒紀律和規則的教育,存在任何理解上的偏頗都會走入常規教育的誤區。
二、幼兒常規教育中存在的誤區
(一)從教師層面,對常規教育的認識上存在誤區
眾所周知,幼兒教師是實施常規教育的主體。幼兒教師對于常規教育的認識直接影響著幼兒常規教育的開展。但是,由于一直以來,幼兒教師受傳統的教育理念的影響,在對待幼兒常規教育的認識上還存在一些誤區。比如有的幼兒教師認為幼兒的常規教育就是保證幼兒一日之內活動的紀律和秩序。這種在認識上產生的誤區就會導致很多幼兒教師在開展常規教育的過程中更多是從教師自身的角度、幼兒園管理的角度出發來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
(二)在開展常規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存在誤區
常規教育的方式有語言、表情、體態語言以及動作示范等很多種方式。但是在實際的幼兒常規教育的開展中,教師也存在運用方法上的誤區,很多幼兒教師認為幼兒常規教育就是以說教為主,這種方式最簡單直接,但是往往會讓常規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很難讓幼兒把常規內化到自己的內心和實際行動中。這種對常規教育方式方法上的誤區,就會導致常規教育的開展方式不夠豐富多樣,效果不理想。
(三)常規教育的目標上存有誤區,忽視了幼兒的需要及個性差異
對于開展常規教育的目標到底是什么,到底是應該以幼兒園的管理為中心,還是應該以幼兒的常規養成為中心,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當前有很多幼兒園的教師在實施常規教育,設計常規教育的內容及方式的時候,更多的是從教師管理的角度出發,把常規作為維持班級秩序和班級管理的一種方式。由此可見,這是對常規教育目標理解和認識的一種誤區。常規的制度都是出于教師自身的考慮,并且應用到幼兒的身上,要求其執行,沒有從幼兒自身成長和發展的角度來制定常規的規則,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幼兒自身的需要。特別的對于幼兒來說,由于幼兒的個性特征、年齡特征、生活習慣等都是不一樣的,如果用整齊劃一的統一的標準來要求孩子的話,很容易忽視幼兒個體的特征及需要,這在某一種程度上來說也是違背常規教育的目標的。
三、走出幼兒常規教育誤區的途徑
(一)教師層面,要樹立科學正確的常規教育觀
首先,對于幼兒教師來說,要認真學習和研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走出常規教育的誤區,形成正確的常規教育觀。其次,幼兒教師還應該拋棄那種傳統的教育理念,特別是要對幼兒常規教育中的主體的認識應該有更深的認識,那種教師為中心、教師是權威的思想認識如果繼續應用到幼兒常規教育中,勢必會對常規教育效果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此外,要切實從幼兒的需要的角度來實施常規教育,幼兒教師作為幼兒的教育和管理者,習慣性的從教師管理的角度來實施常規教育,這是對幼兒常規教育認識上的誤區。因此,幼兒教師應該牢固樹立幼兒第一的思想,從如何更好地引導幼兒對常規進行內化和理解的角度來實施常規教育;最后,幼兒教師要轉變對乖孩子的偏愛思想,允許并培養幼兒具有大膽探索和質疑的精神,盡量不要給幼兒增強很多不必要的常規,不給幼兒過多的限制。
(二)走出單一常規教育方式的誤區,綜合使用多種方法
有研究表明,積極的教育方式可以產生更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越來越多的學者倡導在教育中實施賞識教育就是這個道理。對于幼兒的常規教育來說,幼兒教師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具體要堅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要有賞識教育的理念,堅持多用正面積極肯定的教育方式。教師在實施常規教育的過程中,根據幼兒的實際表現,在幼兒正確執行了常規行為的時候,適時、恰當的用積極鼓勵的語言對幼兒進行表揚,可以讓幼兒在內心產生一種滿足感,有一種被肯定的價值感,積極正面的肯定能夠強化幼兒的正確的常規行為,這對于幼兒的心理健康以及幼兒良好的常規習慣的養成都是非常有幫助的。二是教師要善于發揮榜樣的力量。對于幼兒來說,其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而且這個階段的幼兒也非常喜歡和樂于模仿,不論是家長、老師還是幼兒園的同伴都是他們模仿的對象。教師還要注意發揮同伴的榜樣的作用,對于遵守常規的幼兒給予一定的肯定和表揚,并且讓其進行合理的示范,發揮幼兒榜樣的力量。
(三)常規教育的目標應該充分凸顯幼兒的個性特征和需求
幼兒園的常規教育應該充分尊重和凸顯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堅持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因此,常規教育的出發點應該將重點放在對幼兒有益的常規的制定上,這樣才能夠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幼兒常規教育的應該以幼兒的發展為基本的出發點,來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另外,幼兒常規教育對幼兒的要求上要體現出個性化的差異。幼兒園在制定常規教育的標準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個體差異,體現出以幼兒為本的思想。首先,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制定不同的標準。其次,教師在開展常規教育的要求時,要充分考慮孩子的個體差異,教師要善于把握好尺度,隨時調整目標,以促進每個幼兒達到對規則的內化和理解。再次,要善于因材施教,在幼兒出現違規的情況的適合,要因材施教,具體分析每個幼兒的特點和原因,幫助幼兒加以改善。 最后,教師要善于總結和反思,在常規實施的過程中,及時進行總結,找出常規制定的不合適的地方,隨時進行調整。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向海英,孔凡云.幼兒園常規教育的問題及對策[J].山東教育,2011(18).
[3]王定芳.抓好常規教育 促進和諧發展[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201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