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璟莉
摘 要:文章對高等學校計算機專業教育的實習群建設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建設的必要性,闡述其建設要素,從完善實習體系、精選實習內容、優化實習模式和強化實習指導等4個方面提出高校計算機專業實習群建設方略。
關鍵詞:高校;實習群;計算機;人才培養
針對專業能力生成開展的實習工作作為專業人才走向社會、服務大眾的重要一環,任務指向在于縮短院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的距離,提升教育的職業特色和社會屬性,促使學生快速適應勝任各類專業工作崗位。當前高校教育中,多數單位針對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基礎要求高、知識更新快、實踐性操作性強等特點,通過加大實踐教學、開展專業實習、設立創新基地等途徑,正在加快實現由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向以專業技能、實踐能力為主轉變,對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起到必要的促進作用。但總體來看,一定程度上存在理論與實踐銜接不夠緊密,實踐鍛煉要素不全、能力生成鏈路不完整等問題。從實踐能力培養的專業性、系統性、延展性角度審視優化當前專業能力培養工作,問題短板,提升質量效益的問題亟待解決。
1 構建成因
實習在當前計算機專業高等教育中已不再是陌生概念,就實際運行來看,大部分院校大都按照教育教學實施要求開展了必要的實習,但由于主客體差別、地域差異及資源不一等原因,不同的高校存在較大的區別,甚至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問題。
從整體構設看,有的把實習當作正常教學的附屬品,可有可無、可多可少,有的教學與實習工作銜接不緊,隨著學習進程逐步推進實習深化體現不充分,實習工作的體系性設計不夠,規范性、系統性不夠[1]。
從組織實施看,實習或被見習取代,或被簡單重復的碎片化訓練取代,不少單位在實習內容上態度敷衍,沒有把每一次實習串連起來整體實施、一體化考量。
從過程管理看,輔導教師指導、實習點導師幫帶等工作因配套機制、責任劃分等因素,落點不實的現象較為普遍,過程松管失管、松控失控等問題一定程度存在。
從考評問效看,考核的形式與內容,考評結果的設定與運用等方面,不同院校做法上存在較大區別,有的采取和綜合考評掛鉤的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有的僅僅以評定等級的方式進行鑒定,與全期學習考核聯系不緊密,以考促訓效果不好。
總體而言,緊扣計算機專業實際,有效整合內外部資源,結合課程學習一體化設計實習工作,精準化開展實習實踐,實現實習工作的專業化、規范化建設,是提升實習成效,提高計算機專業教育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任務,文章提出的實習群建設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
2 構建要素
實習的關鍵在于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具體來說,要根據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教學特點,將各個實習環節合理配置,構建以實踐應用能力為核心的實習體系。其中,能力可以區分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綜合能力等不同層級,循序漸進地安排實習,將每個培養階段的目標任務具體到各個實習環節中,使學生通過每個環節的實習,秩序獲取崗位任職必須具備的系統性知識與技術。為此,在建立實習群時,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2.1 資源集約整合
突破傳統的思維模式,把零星分散的單一式、碎片化技能實習有機整合,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考慮。設定不同實習單位及崗位的實習任務,實現課程學習與專業技能的高度統一,在相互促進、深化實踐中實現融合式、螺旋式上升。
2.2 訓練科學連貫
充分把握計算機專業技能訓練的遞進性、互促性特點,把實習工作貫穿于人才培訓的全過程,形成技能訓練的階段性、連續性方案,把計算機專業技能的養成合理分解到課程學習及關聯實習的各個階段,使技能訓練既有時間保障,又有空間保障[2]。同時,注意加強實習方式的研究,把單項分散訓練與集中集成強化有效結合起來,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訓機構體系。
2.3 機制健全配套
實習群要以計算機專業培訓為核心,加強各教學單位與各實習單位之間的統籌協調與合作,建立切實可行的實施計劃措施,明確各個實習階段的目標、指標及各級的職責、任務;注重健全配套制度、措施,建立長效的監督約束機制,形成人人有任務、個個有指標,各環節聯動、全方位參與的實習機制,確保科學有序運行。
3 構建方略
3.1 完善實習體系
根據學生未來崗位工作標準,將人才培養目標分解為具體能力指標,課程體系對接到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綜合能力等各類技能訓練,按照“三級制”能力結構,確定不同的實習單位與實習崗位,從實習單位與人才培養體系的銜接配套、實習崗位與技能訓練體系的對應一致、考評及管理制度與人才能力結構的支撐支持等3個維度出發一體化設計、工程化推進,形成體系化、精準化實習群整體架構,促進實習工作科學穿插于各個教學階段,環環相扣,為學生消化理論知識,鞏固專業技能,提高實際工作能力,縮短崗位適應期,夯實基礎[3]。在此基礎上,應十分注重設立實習群統籌協調與管控機構,搭建院校人才培養與各個實習單位之間的橋梁,從實習每個課目的設置、組織實施到效果評估等各個環節,針對每期學生每個個體都要建立完整的實習檔案,形成工作閉合,實現對實習群資源的整體調配與精確管控,發揮應有效益。
3.2 精選實習內容
基本技能主要指崗位基礎性、一般性技能,重點結合基礎技能類課程進行設計,以基本操作技術實踐為主,每項技能均應設定明確的訓練目標和考核標準,著重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規范的操作方法。核心技能主要是指能勝任崗位所必需的專業經驗技術和操作技能,重點結合專業技能課程教學進行,每項技能均設定具體可測的訓練目標和考核標準,著重提高學生核心技能操作技術與專業水平。綜合技能主要指能勝任崗位必需的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重點圍繞學生應用基本技能和核心專業技能解決實際工作問題開展綜合訓練。應根據各專業面向的崗位設計若干個綜合性的崗位實訓項目,融合設備、流程、管理等要素,讓學生在真實的綜合性工作氛圍中鍛煉提高。實訓項目應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綜合性,強調團隊協作,技能強化之外,強化組織、協調、溝通等能力培養,加強良好人格、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的塑造。endprint
3.3 優化實習模式
按照實習工作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涵蓋崗位能力全要素、涉及業務工作全流程的思路要求,根據“三級制”不同階段的能力標準,采取專業性訓練、任務式訓練、項目化訓練等多種方式,科學設計開展實習工作,做到專業對口、重點突出、任務明確,確保各項技能在實習中得以充分運用和檢驗。基本技能注重把單一技能訓練放到專業技能訓練的大體系中考量設置,避免碎片化、零散化設置。核心技能以具有一定的復雜性與復合性的實訓任務為載體,將課程中的理論知識點與技能訓練點有機結合起來進行設計,即要明確與核心課程相對應的核心技能是什么,還要確立每項訓練應遵循的程序、方法和手段。綜合技能主要以綜合性任務為支撐,一般安排在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訓練合格之后,通過在工作崗位上獨立進行業務工作,體驗實際工作條件、環境,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提高適應實際工作的統籌謀劃、組織協調和人員管理等綜合能力。
3.4 強化實習指導
實習作為提升學生崗位實際工作能力的一項重要內容,必須強化實習工作的整體管控與評估問效,形成工作閉環。主要從以下幾點促進實施。
3.4.1 專業化輔訓
實習全程設立輔導教師,每個階段根據內容特點,安排學校教師與實習點專職人員組成分段實習指導小組,一方面及時發現解決實習期間遇到的專業難題,另一方面對學生本階段實習行為規范、作風紀律等進行檢查督導,分階段進行考核講評,并對下階段實習工作提出指導意見。
3.4.2 精準化考評
要注重從技能之間的邏輯關系和能力生成規律出發進行整體設計,在能力生成的關鍵環節通過考核、比武競賽等方式促進能力生成,同時,加強各項技能實習訓練的過程質量管控,每項技能、每個階段均設定具體可測的評價標準,對于完成狀態不好的內容進行補差和強化訓練,確保各項技能通過實習得到強化和提升。
3.4.3 綜合性考評
應區分院校、實習點設立不同的考評指標,院校對學生的職業意識、專業素養、崗位實操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核。實習群中各實習點重點考核學生了解、掌握崗位職責、程序方法、流程標準等情況,實習點指導情況與其本人單位年度考核掛鉤,促進實習指導員作用發揮。同時,院校還要注重將各實習點的組織、管理、保障等情況反饋給綜合管理部門,為各實習點的考核提供支撐材料,有效調動實習點參與院校實習工作積極性。
4 結語
本文從實習群的構建原因、構建要素、構建方略3個方面進行闡述,針對構建方略,重點論述了實習體系、實習內容、實習模式和實習指導的實施方法。希望對計算機專業實習管理有所幫助,增強計算機專業實習實效,使學生通過實習提高專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曉波.關于強化校外專業實習教學工作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5(12):104-106.
[2]謝良才,張維佳.高等職業技術師范院校教育實習全程化設計[J].職業技術教育,2015(8):51-55.
[3]金冬梅,杜蕾,劉立新.大學生實習評價模型的建構[J].教育與職業,2016(5):70-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