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靜
摘 要: 本研究以2008年—2017年遼寧高考英語書面表達試題作為研究對象,從試題內容和試題設計兩個維度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1)體裁保守,缺少創新性;(2)話題豐富,貼近學生生活;(3)信息提示方式單一;(4)有比較真實的交流語境;(5)省內自主命題卷和全國卷試題開放度有差異;(6)在字數要求及分值方面沒有任何變化。基于分析結果,對命題設計和高中英語教學給出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 遼寧高考書面表達 歷史研究 命題設計 教學建議
高考英語中的書面表達題從詞匯、語法、銜接幾個方面考查學生,這種考查方式可以最直接有效地檢查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被認為是測量學生語言綜合能力效度最高的測量手段。鑒于此,書面表達一直是高考中的必考題。近年來,對高考英語寫作的研究逐漸成為學術熱點,研究對象和研究出發點不盡相同。有的學者研究歷年高考寫作題型,以期對高考命題、寫作教學和備考提出建議[1],有的研究側重高考題型的內容和效度,并提出寫作題型的分值比重和題型設計[2]。這些研究根據得出的結論對高中英語教學和備考提出了多種建議。除了從整體上分析十年間書面表達命題特點之外,本文的研究和前人的研究有兩點不同:(1)對比了十年間遼寧省自主命題卷(2008年—2014年)和采用全國卷(2015年—2017年)后書面表達題目在設計和內容上的異同;(2)給出命題設計建議,并結合這些建議提出高中英語教學可以嘗試創新的方向,并提出以高考作為教學指揮棒未嘗不可。
一、分析框架
本文所做的歷時研究主要參考了辜向東(2007)提出的研究框架[3],并結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簡稱《新課標》)和《考試大綱》進行調整,從考試內容和試卷設計兩大維度七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具體分析框架如表1:
二、結果與討論
(一)試題內容
1.體裁。《新課標》指出七級是高中階段必須達到的級別,八級和九級有一定的拔高。鑒于高考并不屬于淘汰類考試,本文選取《課標》中對七級和八級的能力表述作為分析依據。這兩個級別對體裁的描述分別為“常見體裁的應用文,例如:信函和一般通知”、“能根據所讀文章進行轉述或寫摘要,或者能根據用文字及圖表提供的信息寫短文或報告”[4]。這十年中,遼寧高考書面表達的體裁有以下幾種:議論文(2008)、應用文(2009,2010,2011,2012,2014,2015,2016)、說明文(2013)。書面表達的體裁有以下幾個特點:(1)應用文所占的比例最大,達到了80%;(2)書信類應用文所占比例大。十年間書信類有五篇(2009,2012,2015,2016,2017),占應用文體的71%,其余的應用文為啟事(2010)和通知(2014)。(3)考查了混合類體裁的寫作。比如2012年的作文要求用英語給編輯寫一封信,表達對現在使用英語教材的看法。從體裁上看是信件,但內容要求考生給出觀點并解釋,具有議論文的性質。2009、2014和2015年的作文雖然是書信形式,但內容偏重通知公告。
2.話題。《新課標》中八級對學生能夠完成的話題表述為“熟悉個人、家庭和社會交往等方面的話題;熟悉興趣愛好、個人交往、科學文化、風俗習慣等方面的話題;熟悉諸如節日、職業、社交禮儀等話題;了解有關英語國家日常習俗的話題”[4]。遼寧卷中涉及的話題具體如表2:
從上表可以看出話題的設置是符合《新課標》中的描述的,話題覆蓋面廣,選材生活化,貼近學生的真實經歷。絕大多數話題關于個人和校園生活,因此學生寫起來不會覺得陌生。
3.信息提供形式。信息提供形式是指書面表達提供背景信息的呈現方式。按照《考試大綱》,常見的形式包括圖畫、圖表、提綱等。遼寧省高考卷書面表達的信息提供形式包括兩種:提綱和圖畫。2014年信息提供形式為圖畫。其他年份試題信息的提供形式為提綱型,而且是漢語呈現。結果表明試卷書面表達的信息呈現方式比較單一,都以提綱型為主。
(二)試卷設計
對試卷設計的分析將從真實性、交互性、開放性、提示信息和字數及賦分五個方面進行。試題的真實性是指題目的設計是否基于一定的真實語境,即貼近受試群體的生活經歷。交互性是指題目設置的場景能夠體現一定的交際目的、交際對象、交際者的身份,體現出寫作是一種互動行為。開放性是指試題給予受試者適宜的自由發揮空間。提示信息是指試題對寫作內容的主要信息羅列出來,并給出參考詞匯。字數及賦分是指寫作規定達到的字數和分值。分析結果如表3:
1.真實性。書面表達歷年來都圍繞著學生校園生活、日常生活和校園交往等主題,即便是其他類話題,也緊扣學生的文化背景和學生身份(如2013,2012年考題)。所以任務的設置建立在真實場景中,主題為學生所熟悉,情景設置較為真實。這樣學生寫起來就會有話可寫,試題也就能測試出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2.交互性。試題的設置具有較強的交互性,體現了交際目的、交際對象和假定作者。這十年所有題目中,假定作者身份為中學生或者中學生李華,交際的目的包括通知,如采摘活動安排(2009年)、招聘啟事(2010年)、創意活動展評通知(2014)、重陽節活動安排(2015年)、攝影俱樂部活動(2016年)、剪紙活動年(2017)。其他交際目的為解釋闡述類,如關于“健康成長”的演講稿(2008年)、求職信中的自我描述(2011年)、中秋節介紹(2013年)。最后一類交際目的為論,如2012年作文題目是要求表達對現有英語教材的看法。在所有題目要求當中也有明確的目標讀者。這些要素表明,試卷的設計很好地把握了交際原則。
3.開放性。一般來講,試題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允許考生有一定程度的自由發揮。但同時為了避免評分的難度,開放性不宜過大。縱觀這十年考題,可以發現總體上開放度適中和欠缺各占50%,近三年試題開放度適中,試題提供信息只是包括交際場景和內容框架,考生可以在此框架當中自由發揮,給出具體信息。比如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題目中,只是列出了主要信息點:活動時間或地點及內容。具體時間、地點、內容由考生自己發揮。再如2011年的求職信只是列出了年齡、學習情況、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四方面,考生需要結合自己的情況進行發揮,有一定自由度。開放性欠缺的試題則規定了考生寫作的內容,留給考生發揮的空間比較小,考生只要將題目中給出的內容用英語表達出來就基本完成寫作任務了。比如2009年和2014年的寫作任務中,詳細列出了活動的具體事宜、時間、地點等細節性信息。2012年試題是這十年中唯一具有論述性質的考題,題目要求學生表達對現有英語材料的看法。這個題目本應該可以讓學生融入自己的思考與見解,但是題目信息中規定寫作內容,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觀點進行寫作,因此試題的開放度比較欠缺。這些開放度的差異也反映了省內自主命題試卷和全國卷的差異。遼寧省從2015年開始采用全國卷,不再省內命題。可以看出,從2008年到2014年,省內命題中試題開放度欠缺達到71%,遼寧卷書面表達的命題比較保守。endprint
4.提示信息。試題的提示信息是用漢語呈現的。從圖表中可以看出,提示信息和開放度正向關聯,開放度欠缺的試題提供的信息量多。信息量過多會影響考生的自由發揮,而且容易引導考生直接將漢語提示直接翻譯成英語,影響試題的效度。在給出的提示詞中,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試題未給出參考詞匯,其余年份的試題均有參考詞匯,數量從一個到四個不等,取決于話題的英語表達難度。比如2013年介紹中秋節的話題,因為承載了特色文化相關的信息,給出了四個特定的詞匯表達形式(中秋節、農歷、賞月、月餅)。
5.字數要求及賦分。這十年試題在字數要求上沒有任何變化,需要考生完成的字數是100字左右,分值是25分。對比其他省份高考卷可以發現,有的省份規定了字數的上限和下限,比如山東省卷2008年至2014年的試題中規定了字數為120個—150個詞。還有的省份如浙江省將寫作的賦分由25分增加到30分,字數也由原來的100字左右提高到120字左右。字數的多少與英語內容表達的豐富或者話題的復雜度相關。這十年高考試題中,話題的開放度并沒有影響字數要求,而且規定字數量會限制一部分考生尤其是水平較高考生的自由發揮,從而影響試卷的效度。此外,如果考慮到這十年中遼寧省高中畢業生平均英語語言能力和水平的變化,在規定時間內所能完成的字數應該有所變化。在字數范圍這一方面,高考試題可以參考一些國際化英語考試如雅思的做法,規定字數的下限,比如最少100字。
三、啟示與建議
(一)試題分析總結
通過比較2008年到2017年間遼寧省高考卷書面表達試題,研究發現書面表達試題在試題內容方面緊扣《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話題豐富,貼近學生生活;在體裁選擇上比較單一,傾向應用文寫作,缺少創新性;試題更多選用漢語提綱型的信息提示方式。在試卷設計上,有比較真實的交流語境;明確的交流對象和目的;遼寧省自主命題的試題中,提示信息較多,試題開放度較欠缺;在全國卷中,提示信息較少,試題開放度適宜;在字數要求及分值方面,這幾年的試題比較保守,沒有任何變化。
(二)命題設計改革及其對高中英語教學的建議
我國高中英語教學學情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脫離“高考”這根指揮棒。因此試題的設計直接影響高中英語教學內容。依次,高中英語教學結果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直接關乎他們在大學基礎階段的學習結果。雖然教育界反對“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做法,但無法回避“以高考為中心”的現實局面。但如果逆向思維,考慮高考如何設計才能改進高中英語教學,那么,即便是把高考當作指揮棒也不會只培養出做題機器。針對高考書面表達題目歷時分析的結果,對于此類題目的設計及高中英語教學給出以下建議:
1.增強體裁和話題的多樣性。題目設計不僅考查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語篇能力,還應該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正常的寫作教學應該涉及多種文體寫作,不僅僅是書信類和通知類文章,還應該包括其他文體,如記敘文、說明文和簡單的論述文,能夠多一些體現學生思辨力和個性化的作文類型。話題的選擇可以再多樣化一些,不僅局限于校園生活和個人交往,還可以涉及科技、文化這種視野更廣闊一點的話題。因為現在學生接觸到各類信息的途徑更多,信息類型也更加多樣化,生活經歷也更豐富。
因此,體裁和題材的設計應該能夠與時俱進、有所創新。體裁和題材的多樣化設計促使高中英語教學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語言輸入、豐富的題材和體裁資源。有了大量的語言輸入,有效的語言輸出才有可能,綜合語言能力才能提高。
2.調整試題信息的表達形式。目前多采用提綱型,漢語提示。可以嘗試提供閱讀段落作為寫作背景信息,先讀后寫,讀寫結合的形式。比如,有些省份的書面表達采用了讀寫結合、平行寫作的形式,如2012年的浙江卷和江蘇卷。這種出題形式符合《新課標》中對“終結性評價”的論述“筆試增加具有語境的應用試題的比例”。這種讀寫結合的試題考慮了語言的綜合性和語境化等因素,注重了寫作任務的真實性和情境性、語言的應用性、思維的邏輯性,讓學生有感而發,增加了試題的開放度。
這樣的試題設計反過來要求高中英語教學要整合讀寫資源。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與寫作是學與用的關系。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能僅僅關注閱讀內容,還要注意思想內容是如何呈現的,作者的邏輯思維是如何梳理的,教師要把閱讀分析作為寫作教學的一項內容。這種讀寫結合的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規定書面表達的字數下限。這十年考題中,字數要求一直未變,始終是100字左右。這樣的字數要求雖然可以讓語言能力一般的考生完成試題要求的字數,但在很大程度上會制約具有較高語言能力考生的發揮,影響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在目前國際和國內的大型英語考試中,如雅思、托福、大學英語四級和英語專業四級考試,都是規定了寫作的最低字數。雖然高考面向中學生,但是可以嘗試字數改革,比如作文最低字數為100字。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寫長作文,采用“寫長法”,以寫促學。王初明(2005)指出“寫長法”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舊知識,增加運用新知識的機會,更多地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開闊思路、消除怵寫心理、提高自信、產生學習成就感[5]。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采用“寫長法”教學理念和寫作任務設計模式,借助“長文”這個平臺,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如果總是停留在寫短作文上,缺少寫長作文的體驗,那么外語學習很容易陷入瓶頸。
書面表達題目設計如果具有科學性、多樣性、開放性,那么以高考作為教學指揮棒不見得弊大于利。相反,它可以賦予教師在教學內容上更多的選擇,有助于學生個性化的培養,改變目前“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教學現狀。
參考文獻:
[1]張強.浙江省高考英語寫作試題歷時分析與教學建議[J].基礎外語教育,2016(2):95-100.
[2]謝雙梅.基于新課標的高考英語寫作題型內容效度研究[J].學理論,2014(2):238-239.
[3]辜向東,高曉瑩.2007年高考英語全國卷與各省市自主命題卷書面表達的共時分析[J].中國考試,2007(12):28-36.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王初明.外語寫長法[J].外語界,2005(3):45-49.endprint